群里看到了這張圖,話糙理不糙,說的挺在理。如果看不到自己去年此時的愚蠢,就說明自己這一年沒什么長進。如果總是對過往的成績沾沾自喜拿來炫耀,就說明現在的自己還不如以往拿得出手。這一年來,自己看的書還是讓自己有所提升,通過看了一些營銷大師的書籍,一些名人的傳記,一些雜談散文,讓我的三觀有了少許不一樣的轉變,至少能體會到去年自己的膚淺。只是這提升的速度還不夠快,因為看的書較碎片化,還沒有產生從量變到質變的感覺。
講到從量變到質變,就我自己而言,有一個特別印象深刻的親身經歷,那就是在大學的時候練習盲打。當時我們寢室里幾個同學合資買了一臺電腦。雖然我也和他們一樣,沉迷于三國志和仙劍,但在沉溺之余,我堅持用盲打的方式給背單詞的軟件打字。室友用食指戳的方式打的還挺快,但我一直堅信我的速度會很快上去,錯誤率也會降低。果然不出一個月的時間,我覺得自己就練成了。而回報就是,這一輩子用鍵盤打字的速度都不會慢。值了。
繼續看《將心注入》。沒想到舒爾茨為了讓咖啡店面的設計更加符合自己的要求,建立了自己的建筑設計團隊。幸好這個社會他這樣的人不多,否則我們單位就失業了。他是一個把自己的執著武裝到牙齒的處女座,但這個世界就是需要許多執著到變態的人,從而影響這個世界,改變這個世界。拿手機來說,我們也希望能夠變得更完美一些,但是我想,如果我們自己親身經歷到手機的設計當中,親身理解到其中的困難和為此做出的代價之后,很可能就會因性價比的原因而放棄許多變態的最后半毫米。但就是因為有喬布斯這樣的執著到底的企業家,才把事情最終做成了。
在星巴克之前,其實美國人也沒有那種走在街上吃著濃縮咖啡的習慣。在他們腦海中,也是認為咖啡就應該在家里慢慢磨出來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認為,為了一杯現磨咖啡在店里排隊等上個十分鐘,是中央商務區里不可思議的消費行為。但恰恰因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恰恰因為大家在上班路上都太快節奏了,愿意犧牲那么一小點時間去等候,愿意為了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去多付出幾倍甚至十倍的價錢。
但有了星巴克之后,像我們中國人就會想當然地以為——這就是美國文化,是他們固有的文化。然而,這并不是。所以我相信,在中國的未來,在民族復興的幾十年道路上,我們一定會在各個領域迸發出許多原先想象不到的中國文化的產品。說不定有那么一天,我們會覺得——茶葉不就是應該這樣喝的嗎?
期待著,中國文化的產品走向世界的那一天,就像星巴克走入中國一樣。
今日智力:將心注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