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煮雨,去年今日。梨子成熟時,物是人非。想起少時課文《項脊軒志》中,震川先生的收尾“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只是,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2017始,找老師傅取經,看書翻筆記,從此遙遙在杭城,電話牽引著姑媽們照顧父親留下的小梨園。隆冬修枝,初春涂白,仲春施肥,暮春摘花,初夏套袋,盛夏收果……從前吃現成的覺得輕松,現在親事親為方知個中艱辛,每每想起,內心翻騰。
其實親人一直勸我放棄,說家里就我一個,而我在杭州上班,折騰來折騰去太累,又沒有種植經驗,也沒人管理,客源也缺乏,到頭來一場空,還不如便宜租出去。可是我真的不想放棄,至少在自己手里操心,還有個念想。年初思考過很多,梨子的不耐保存,客源問題,養護問題,也想做些養殖后來因為一些判斷決定放棄,最后在同事啟發下,想起手工精釀果酒。
我做事的原則是不做超過自己能力20%以上的事,因為我知道一旦去接手超出自己能力太多的事的時候,意外到來時必然全盤轟塌。在權衡最大失敗成本和投入產出比后,決定從今年的兩桶樣酒開始故事。
那就做吧。一直把自己定義為規劃目的性人格,因為始終相信,世界所有的出發點都會有他的歸宿。我們的一舉一動,必然有目的或者應該有目的。而有了明確的目的或者目標,那就執行。沒有執行的空想就永遠只是空想。
所以從工作之余下載了一堆果酒論文開始,去了解果酒原理,學習一些理論知識,了解一些專業設備,去找一些前輩溝通,終于做了一套自己的梨釀標準sop手冊,我雖滿懷信心卻也對它是否成功茫然而無可知,但內心從沒有搖擺。這時候真的很像畢業前校招的時候,在大家都不知道產品崗甚至在日常校園招聘沒有產品崗的時候,我就帶著著只要做產品的心悶頭闖下去,當然,一次次的失敗后,我終于成了一只產品狗。
心懷夢想的愣頭青,應該無所畏懼吧
明天就要開始折騰了,我不知道酒的結局如何,但我還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不分梨。雖然您離開,但我想我們從未分離吧,父親。
也更希望以后喝到它的人,和愛的人,永不分離。啊哈,請朋友們和我一起期待它的誕生。
2017.07.29
記于D2246杭州東—南京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