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簡單的關停養殖場、禁養限養,它不是發展,那是不發展。如果每個鄉、每個縣都這么想、都這么做,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沒有臭、沒有污染,但也沒有肉吃了。這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不能簡單一關了之。
我們既不能無視養殖污染而單純地追求畜牧業發展,也不能不顧歷史發展階段和基本條件,對養殖場一關了之、一禁了之。
我們提出來對于一些養殖場要給予一定的過渡期,在環保方面不能簡單的今天提要求,明天就要達到,這是不現實的。尤其是剛才講到的一禁了之、一關了之,在一些地方特別突出,這是需要提醒注意的。
畜牧業司長:努力把東北打造成全國豬產品供應基地!
5月9日,農業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媒體介紹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葉貞琴表示,為了解決我國畜禽糞污處理利用水平較低的問題,全面打響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攻堅戰。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專門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聚焦畜牧大縣和規模養殖場,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統籌現有各種項目,重點支持畜禽糞污處理和利用設施建設;聚焦規模養殖場戶,建設全國性的畜禽規模養殖場信息直聯直報平臺,實現精準支持、精準管理、精準服務;成立國家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科技創新聯盟,總結提煉有效模式,指導地方和規模養殖場科學治理畜禽糞污。通過這一行動的實施,使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到2020年基本解決大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問題。
農業部畜牧業司長馬有祥:一禁了之、一關了之,在一些地方特別突出
農業部畜牧業司長馬有祥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關于“近兩年出于保護本地環境的目的一些地區劃定了“禁養區”,關停畜禽養殖場,同時國外的畜產品進口持續增加。請問這樣一消一漲的情況下,農業部如何統籌畜牧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的提問時表示:
近年來,畜禽糞污日益受到詬病,在一些地方或者一些人看來,一提到畜牧業想到的就是臟亂差,就是臭氣熏天。其實仔細想一想,我們不應該忘記畜牧業為城鄉居民肉蛋奶供應提供有力保障,為農民增收、保障就業做出了很大貢獻。這是畜牧業的基本面或者說是根本。
畜禽糞污是規模養殖帶來的副產物,可以說是發展中的問題。如果畜牧業沒有改革開放這30幾年的發展,畜牧業的污染基本上不存在。大家原來都是分散養殖,一家一戶養幾頭豬,都還田了。現在我國畜禽規?;B殖水平已經達到56%,多半我們吃的肉蛋奶都是規模養殖場生產出來的,相對于傳統的家家戶戶的分散養殖,無論是勞動生產率、資源轉化率和畜禽生產率還是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抗風險能力、綜合競爭能力,可以說都是革命性的提高。但是規模養殖場在產生規模效益的同時,確實也產生了相當規模的糞污。這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這是第一。
第二,農業發展了,大規?;实氖褂?,原來的有機肥變成了被嫌棄的糞污。同時隨著專業化分工發展,養豬的不種地,種地的不養豬,客觀阻斷了種養循環、農牧結合的通道。這是發展中的問題,發展中的問題要有發展的辦法來解決。如果簡單的關停養殖場、禁養限養,它不是發展,那是不發展。如果每個鄉、每個縣都這么想、都這么做,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沒有臭、沒有污染,但也沒有肉吃了。這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不能簡單一關了之。畜禽糞污是重要的資源,是利用的問題。培肥地力,發展有機農業離不開有機肥,畜禽糞污也是清潔能源的重要原料,沼氣發電等都可以以畜禽糞污為原料,這些都完全契合綠色發展的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
我部一直重視畜牧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十二五”時期就提出了畜牧業發展要保供給、保安全、保生產并重,要發展環境友好型的畜牧業。
具體工作中,在三方面做好統籌。
第一,在指導思想上做好統籌,堅持保供給、保生態、保安全三者并重。在畜牧業發展中解決糞污污染問題,通過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畜牧業更高質量的發展,用綠色發展的辦法推動畜牧業提檔升級。我們既不能無視養殖污染而單純地追求畜牧業發展,也不能不顧歷史發展階段和基本條件,對養殖場一關了之、一禁了之。畜牧業發展是長期歷史形成的,造成的問題也是長期形成的,所以我們提出來對于一些養殖場要給予一定的過渡期,在環保方面不能簡單的今天提要求,明天就要達到,這是不現實的。尤其是剛才講到的一禁了之、一關了之,在一些地方特別突出,這是需要提醒注意的。
第二,在工作部署上要統籌。無論是“十三五”規劃還是年度工作安排,無論是政策設計,還是投資安排,我們都注意做到保供給和保環境的協調平衡,既支持畜牧業轉型升級,又考慮糞污的資源化利用,既有劃定“禁養區”的要求,也有養殖區域調整優化的措施。既支持標準化、規?;B殖,又開展綠色發展示范創建。既考慮“為養而種”,也考慮“為種而養”,實現新型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發展關系。
第三,在工作責任落實上要統籌。要落實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又要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這兩個責任是一體的。
關于生豬布局調整的問題,大家知道,南方水網地區因為水環境相對比較敏感,承載能力相對有限,養殖和水環境的矛盾比較突出。所以,2015年農業部發布了《關于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指導意見》,指導南方水網地區根據土地承載能力科學確定適宜養殖規模。也制定發布了《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優化區域布局,積極引導生豬生產向東北等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
現在看生豬北上趨勢非常明顯,大量生豬養殖向東北以及內蒙四省區轉移,東北地區發展有基礎、有資源、有空間,是承接生豬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下一步,農業部將立足全國生豬布局調整,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把東北地區打造成全國豬肉產品重要供應基地,真正實現種養結合、農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