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木風
“春湖落日水拖藍,天影樓臺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畫里,雙飛百鳥似江南。”
風景入畫中,妙筆成好詩。
頤和園,作為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的確沒有辜負這首詩:小橋流水,湖堤柳簾,夕陽余暉,波光粼粼。
她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她的前身是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里,占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這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現在為國家重點旅游景點。
這樣一處園林中的典范之作,她本來是不該出現在今天我們游客的視野中,因為她身上有污點,而且是大大的污點,永遠也洗不掉。
為了修她,晚清官場甚至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01—
其實,慈禧太后沒打算修頤和園的,而是打算重修個更大的園子——圓明園。
沒錯,就是那個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的圓明園。太后這個提議一說出來,把恭親王、醇親王還有李鴻章一眾大臣嚇一跳。
原因無他:時機不好!
首先,當時法國正在加緊侵略越南,作為北犯中國的跳板,直接威脅到中國的西南邊疆;加之,日本當時也開始發動侵略我國臺灣的戰爭;還有左宗棠當時去平定新疆的“阿古柏叛亂”,正需要大量軍費。
修園偏逢連天雨,慈禧于是便放棄了努力。國家面前,還是以國體為重。這點常識就算慈禧不太理解,李鴻章他們也會想盡辦法讓太后明白。
不過此后,修個園子便成為了慈禧的一塊“心病”。
十多年后,醫慈禧的“藥”終于來了——可以修頤和園了。
—02—
滿足她這個愿望的人就是醇親王奕環,就是慈禧一手提拔他掌管海軍衙門的。
一般人都是懂得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奕環當然也懂得,他借著慈禧即將結束垂簾聽政,想修個花園“頤養天年”的東風,回報給老佛爺一處園林,錢當然是從他的海軍衙門里出。
從1886年到1894年,頤和園一直在修,人們只知道是挪用了巨額海軍軍費,在乾隆帝時的修筑的清漪園基礎上,重修的這處園子。具體花了多少,無從考證。奕環也不敢留下點什么證據,讓我們去考證。
畢竟不光彩。
—03—
看到這里,讓我們有些疑惑。
疑惑一:奕環難道不知道當時清政府財政狀況有多么緊迫?
知道是知道,但他更知道:作為臣子,要懂得為主子排憂解難,主子一高興,自己又可以平步青云,更上一層樓。
疑惑二:李鴻章他們為什么不加以阻攔?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北洋水師更需要這筆錢去更新裝備,而修頤和園純屬糟蹋錢!
結果讓我們大跌眼鏡:李鴻章后來不僅沒阻攔過修園子,而且特別“配合”。
李在1891年給海軍衙門一封鐵路撥款信里,首先極其詳盡的報告了為頤和園買燈器的情況:
“頤和園電燈機器全分,業經分批解京……”
后來,在頤和園東宮門外右側專門建一小型發電廠,稱“頤和園電燈公所”,供給頤和園電燈照明。該所與城內“西苑電燈公所”同為北京最早的發電設施。
當然這是后話。
我們現在所要說的是:不是李鴻章不攔,是奕環這次耍了小聰明。
—04—
“莫道昆明池水淺,原來是為練海軍。”
不得不夸奕環是個“貍貓換太子”的老手:恢復水操舊制、籌建昆明湖水師學堂。
一出“掛羊頭賣狗肉”的好戲”開演了……
這里提一段歷史:西漢時期,云南滇池有個昆明國,漢武帝為了征討它,特意在長安挖了個大湖,名為昆明池來訓練水軍。后來清朝乾隆帝借母親祝壽、興修水利和操練水師之名,照貓畫虎,也挖了一個昆明湖。
不過在頤和園的昆明湖里操練水師,形式大于內容。1889年,李鴻章奉命將北洋水師官兵和水師學堂新畢業的學員,共計三千多人調來昆明湖。將昆明湖當成汪洋大海,將李鴻章從外國買的“小火輪”作為“戰艦”在湖面上駛來駛去,水兵們向觀禮臺的慈禧太后做出各種表演。
這次閱兵,既顯示了慈禧對海軍的關心和作為全國軍隊最高統帥的絕對權威,又使自己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同時這次帶有相當大的娛樂性的活動,又使愛熱鬧的慈禧覺得很開心。
慈禧想的遠不止這些。其實,慈禧還在打一個最大的算盤:她想借此向世人表明自己修頤和園不是為了自己貪圖享樂,而是為了大清的未來海軍建設。
為了國家好?天底下還有這么臭不要臉的。
—05—
這次勞民傷財地修頤和園,耽誤了許多大事,甚至間接影響了一場戰局的走向……
大事一:修鐵路。具有重要軍事意義的關東鐵路只得在甲午戰爭爆發前的關鍵時期,停建。
大事二:海軍更新裝備。1888年北洋水師正式成軍時,實力遠超日本海軍。但是1891年4月,戶部干脆明確要求停購艦炮,裁減海軍人員。
北洋水師從這以后,開始走下坡路。你不更新裝備,可日本天皇卻在省吃儉用,皇后甚至買首飾,全力支持日本的海軍建設。
這就是差別,所以甲午海戰我們輸了,輸在裝備,更輸在君主重視程度。
威海衛那一戰,全軍覆沒,北洋水師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李鴻章看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被奸人所害,心里肯定不好受吧。是不是挺后悔沒攔住奕環?
不過就算攔了也沒用,攔了這園子也要修。慈禧作為帝國最高權利者,她想要的東西必須要得到,哪怕這會對國家有影響。
這里就要提到我國古代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在明清時期,封建君主專制已經達到最高峰。朝廷沒了丞相,皇帝集中所有權利于一身。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沒有像北宋那時“開明的專制”。
不得不讓我們痛心、惋惜。
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見證了幾代風華奢靡,飽經了多少戰火紛飛。甲午戰敗前后,頤和園修繕完成,瑰麗的風光確實會怡人心神,卻又浸潤著晚清多少傷懷往事,時至今日,不得不讓我們后人喟嘆。
以上共勉。
—END—
這是一處園子背后的屈辱
吾輩當自強
這也是今晚我想與你分享的故事
更多有趣、漲知識的晚清歷史:《晚清歷史集》(手動點擊藍色字體)
你只需要動動手指,點亮下面的愛心,就可收藏內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