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早已開始為孩子物色早教中心,這家的課程設置合理,那家的活動豐富多樣。關于早教,僅僅是報一家國際領先早教機構那么簡單嗎?
這些天,我開始帶著森寶到早教中心體驗。整個過程我被大家稱呼為:森寶媽媽。簡單的稱呼轉變,其實是另外一重身份的體現。一圈體驗下來,大家關注的中心始終圍繞著孩子,我似乎已經感覺到森寶將來會一步一步走向獨立,他會有自己的老師、同學和伙伴。他突然空降到我的生命中,又一點一點從我的生命剝離。在這個過程中,他并不屬于我,也不屬于任何人,他是獨立的個體。
講一個每一個母親都將會遇到的問題:當孩子因為一些無法改變的事在公共場所發怒時,你該怎么辦。面對這種情況,有的母親不惜改變現實、給予彌補來安撫孩子,只要能讓他們安靜下來。比起直接呵斥孩子讓他停止,看上去這樣的做法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這種行為恰恰是母親焦慮的應激反應,因為這時母親心里往往考慮的是:“我一定要讓他開心?!薄八趺茨苓@樣?”“如果被別人看到,一定以為我不是個好家長。”……從而忽略了孩子只是需要這樣的發泄,他要通過這種方式來自我療傷并且爭取自主與自尊,他在引起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注意。如果經常用這種辦法回應,孩子將會學著借助發怒和眼淚來索要東西,而不是把他們作為自我治療的手段。這種誤解并不能怪任何人,父母和孩子都收到各自思維方式的限制。
這是一本育兒書中作者講到的例子。卻把我的想法言中了,說明在日常生活中,我有一些關于教育孩子的固定思維,那些普遍認為的真理在左右我的教育行為。而這些思維所主導的行為有很多是不恰當的,是脫離了孩子的本意,從我們的角度出發去判定的,是錯誤的。只有擯棄這些,才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從而給予他們必要的關注和愛。
或許有不少媽媽都跟我一樣在為兒童教育所困擾,我們不斷糾結選擇哪個早教機構等問題。殊不知,參與早教中心的課程僅僅是推開新世界的大門。它重在將一種先進的、科學的教育理念引入生活,具體的實踐者卻是母親和家庭環境。如何做才能讓早教在家庭中有最好的延伸,如何帶領他認識這些特立獨行的孩子,如何讓他與這個環境保持最佳距離,既能融入又不受到傷害。課堂教學只是太小的一部分,更大的責任在我們肩上。關注早教,是我們這一代人對教育意識的覺醒,是好事,同時又有很多弊端:本末倒置、欲速而不達的現象頻頻上演??粗缃虣C構里爭搶玩具的孩子,聽著震耳欲聾的吵鬧聲,我想,這是孩子們的小世界、小社會,也是我們大人世界的縮影。
教育的第一要務是學會怎樣給孩子健康完整的愛。愛不等同于寵愛,它滲透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中,我們要學著用平等、尊重、博大的眼光對待孩子。他們將來會面對一個全新的世界,但是作為媽媽,雖然不能代替他生活,卻可以影響他的生活。
關于早教,孩子要早大人更要早。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首先自己不能掉鏈子。我們跟孩子一樣,是這條跑道上的初學者。先有更用心的媽媽,才有更健康的寶寶。這才是我們對早教該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