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 《人人都愛經濟學》

如果說《看不懂的中國經濟》是闡述與剖析現今中國經濟的現象和原因,那《人人都愛經濟學》就是一本白話文的經濟學教科書,系統規范的闡述經濟學基本原理。

近日繼續學習經濟學,該書也是在現今眾多的經濟類讀物中擇優選出的。因為該書基本上就是一本教科書,全是經濟學基本理論,相比而言枯燥一些,閱讀起來也有一點點挑戰。現在終于全部看完了,雖然時間花得多了點,但當看完最后一頁合上它的時候,也收獲頗多,感覺所花的時間是值得的,心里也有絲絲挑戰自我的小小成就感。其實書中的內容并不難,作者盡力在用最簡單易懂的闡述經濟學理論。看完本書最大的收獲——經濟學很有趣、并相當具有智慧!它能讓你顛覆很多的傳統思維,至少能站在完全不一樣的角度看問題。略略總結一些——

1、邊際考慮。假定100個人種一畝地,第一個人可以打1000斤稻米,兩個人打1800斤,三個人打1900斤……最后一個打10斤,那么每個農民應該怎么分配所得的稻米?一般的思維就應該是把100個人的產量加起來除以100,得一個平均數。但經濟學不這么認為,因為這樣的話所有的稻米都被農民分了,土地的主人不會同意。除了農民,土地也是有貢獻的,甚至沒有農民土地都會有一定貢獻。那正確的分配方法應該是按最后一個人的產量決定所有人的產量和所得,不是第一個人的產量也不是平均產量,這就是邊際決定的原理。

2、機會成本。做事的真正成本,不是為做一件事已經付出的多少,而是為它所必須放棄的那些東西。經濟學教我們做事要考慮機會成本,正確配置資源,不僅要看我們做一件事得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因為做這些事我們失去了什么。

3、均衡考慮。均衡是人們不斷比較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的結果,均衡也意味著各種力量達到一種妥協。均衡對我們的啟發是,為了達到有意義的結局,必須調整自己的行為,同時不能顧此失彼。

4、亞當史密斯“看不見的手”——每個人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去行事,要比他從他人利益出發去做事,結果對他人更好。因為當人們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去做事的時候,競爭的壓力使得他必須對別人好,這就是市場的力量,看不見的手就是市場。在經濟學家看來,人都是逐利的。

5、博弈論。博弈論告訴我們,想問題確實需要方法論,靠直覺是不可以的,直覺在很多情況下是錯誤的,必須依靠方法,依靠邏輯的力量。找到一個問題的切入點的過程就是分析問題,分析問題就是把沒有頭緒的事情找出頭緒來,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分割為小的可以解決的問題。

6、經濟繁榮的根本——總需求。經濟是繁榮還是蕭條在于總需求,而與生產沒有直接關系。經濟最遭的時候不是東西生產少的時候,而是生產得太多賣不出去的時候,就是“經濟危機”。經濟蕭條時,努力要做的就是增加總需求。經濟學的思想很有意思,主張浪費有理,節儉有過。更不指責虛偽,認為虛偽不過是喜歡美好的事物,尊重自己不虧待自己罷了,而奢侈,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人類進步的主要標志和動力之一,經濟學認為奢侈是文明的一種表現。

7、貨幣和銀行。銀行并沒有多少錢,用的多是別人的錢,靠吃存貸利息。但銀行為有錢的人和需要資金的人搭起了橋梁,有錢的人(不是相對有錢)通過銀行利率實現了收益,而需要錢的人通過銀行靠信譽與利率借到錢,從而加快了經濟發展,因此銀行吃的錢和他的貢獻來比也不算什么。

8、央行。各國都有中央銀行,中國的中央銀行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其他的都是商業銀行。央行不是企業,不追求利益目標,沒有存貸款業務,他是銀行的銀行,各商業銀行可以向央行存錢和貸款,商業銀行向央行存錢有個底線要求,就是常說的存款準備金率,因為銀行不能把所有來存的錢都貸出去。央行還行使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的職能,那它通過什么實現目標呢?貨幣政策!一是存款準備金率,就是通過要求各商業銀行存多少錢到央行以控制貸款;二是貼現率,即商業銀行向央行貸款的利率,商業銀行沒錢了可以向央行借,央行沒錢了可以自己印,這是政府賦予它的職能;三是公開市場操作,也就是發行國債。央行還可以直接規定存貸款利率來調節貨幣供給量。中國的中央銀行,是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并不完全獨立。

9、失業和通貨膨脹。經濟學中的失業定義更嚴格,有年齡限制,且能夠接受企業開出的聘用條件,但沒有工作并正在找工作的人。不接受企業開出條件和自己不愿意上班的,都不是失業。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存在著交替關系,此消彼長。通貨膨脹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僅僅是一個貨幣現象,是央行沒有把住貨幣投放的閘門,讓過多的貨幣流入市場。失業和通貨膨脹哪個更嚴重?答案是失業。因為它嚴重時會醞釀社會動蕩,這是政府最怕的事情。

10、比較優勢。個人對此理論深表崇敬,認為相當具有智慧。比較優勢說,任何一個國家即使在任何一個產品的生產上都沒有絕對優勢,但他都會在某一種上具有比較優勢。所以任何一個國家不管發達貧窮,都應該選擇進行貿易,貿易都是雙贏。細的原理太多不在這里闡述,但我覺得此理論對我們做人做事都具有極高的借鑒意義。

……

還有很多重要的有意的理論和概念,如GDP、經濟增長、財政稅收、供給和需求、競爭和壟斷、國際貿易、匯率和國際貨幣體系等等,就不一一列舉。

書本最后的后記里,作者寫到:看此書具有挑戰性,不僅是智力上的,更是傳統觀念上的。

《人人都愛經濟學》,讓我對經濟基礎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更教會我從經濟的角度去看問題,用智慧的、科學的方法去思考問題。

書是好書,看后的感覺就如書名,愛上經濟學。

禁止轉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