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寫給誰的那個你:
你知道嗎?我今天突然就很懷念《紅樓夢》,很懷念陳曉旭了。忘了是昨晚還是今天早上,也忘了是誰說了一句話,說今天是陳曉旭的十周年忌日,然后我就記在了心里。白天的工作忙碌中自然無暇顧及,用以抒發幽思。可是到了晚上,打開電腦,打開音樂播放器時竟突然想起這件事了。于是,搜出幾首紅樓夢曲,點了播放,然后鋪開紙,調好墨,潤開筆,開始抄那首《葬花吟》,抄著抄著,眼睛漸漸竟有點澀澀的感覺,手竟也開始抖了,而字則越發不好看了。一次次不滿意,于是一次次地抄,終于抄到第四遍時,徹底寫不下去了,便擱筆了。
你知道嗎?我原本是想把這幅字發到朋友圈里,以呼喚起有共同情愫的人們的感慨的,可是因為字太不能滿意,也只好作罷。而之后查了下資料知道,陳曉旭的十周年忌日在今年的5月13日,早已過去,不過她的生日10月29日倒是快了,只是已經不能叫生日,而只能叫誕辰之類其他的稱謂了。而這份懷念有些未逢其時,似乎就有些尷尬了。
你知道嗎?我今天晚上特別想寫點東西,關于《紅樓夢》,關于陳曉旭,或者關于人生,關于理想,等等,無論什么,只要是能讓我暢快地抒發一下就好,可是卻覺得有點難,因為這篇文章,我真的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文體去寫了。首先選的是日記的形式,覺得不好,又換了隨筆,也覺得不好,于是此刻換成了書信的形式,可是又不知道該以什么人作為傾訴的對象,于是就想起了這么個莫名其妙的稱呼,或者他大概就是我靈魂深處的那個我吧,而此刻寫信的人,也似乎就是我靈魂深處的另一個我,而非庸常世界里的那個我,這話說的好像很混亂,但愿你能懂。
你知道嗎?我前年雙十一還是什么時候,曾經買過一批書,其中包括了一套紅樓夢,紅色軟皮兩冊的那種。還記得發了朋友圈之后,某姑娘曾說想借去讀讀可以不,我竟還沒有痛快答應。所謂借書,當然有著太多重意義的,只是時過境遷,不知道該如何說起,過去畢竟是回不去的過去。那套紅樓夢我是用了不太長的幾天時間就讀完了一遍,夜以繼日地讀,讀完后一陣思緒萬千。忘記了之前還是之后,我還讀過《堂吉訶德》,然后寫了一篇文章,說兩部小說有許多內在的相似之處,那篇文章最后收在了《路向遠方》里,雖然現在看來亦有很多不足處。當然你也應該知道,這本小書出版上市也快滿一周年了,大概就要下架了吧。這一年時間里,大約也售出了幾百本吧,最近好久沒有問小胡編輯了,當然值得慶幸的是,有這么些銷量,我就可以不為當初一意孤行的出版它而感到慚愧了,這很重要的。
你知道嗎?因為曹雪芹的那部《紅樓夢》,以及三十年前的那部電視劇《紅樓夢》,我竟讀過許多紅學書,知道了周汝昌、俞平伯等著名紅學家,以及許多別人不太了解的如開創了索隱派的蔡元培,以及后來的藍翎、李希凡、馮文彬等等許多人的名字,當然還有后來的劉心武,以及臺灣的蔣勛,當然也曾質疑過他們的研究方法,有些當然是無知無畏,而另外一些,則并非是全無道理吧。當然我為此而看了不少央視《向經典致敬》里關于那部電視劇以及他的主創如導演王扶林、歌曲的作曲王立平、演唱者陳力等人的訪談節目,也曾看過許多次重播,卻依然為他們而觸動感慨,此刻還是想推薦給你和其他的人們去看看。
《紅樓夢》實在是我們中國人最難割舍的愁緒,藏在記憶深處最柔軟的地方,凝結了中國人最濃郁的人文懷念吧,于是我們都一朝入夢,就終生難醒了。也因為此,我就寫下了這么一封信,想說的也許還有很多,可是一時可以吐露而書寫出來的怕就是這些了吧,但愿能給你一些無用的觸動吧。如此而已。祝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知道該怎么署名的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年10月25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