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體感覺的獲得有賴于以下三個關鍵詞: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
沒必要特別積極地肯定自己,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納。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還是暗示自己說“我能行”或者“我很強”,也可以說是一種容易導致優越情結的想法,是對自己撒謊的生活方式。
自我接納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誠實地接受這個“做不到的自己”,然后盡量朝著能夠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對自己撒謊。
要分清“能夠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我們無法改變“被給予了什么”。但是,關于“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我們卻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這就是不去關注“無法改變的”,而是去關注“可以改變的”。這就是我所說的自我接納。
要想獲得歸屬感就必須把他人看作伙伴,而要做到視他人為伙伴就需要他者信賴。
他者貢獻并不是舍棄“我”而為他人效勞,它反而是為了能夠體會到“我”的價值而采取的一種手段。
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貢獻就是工作——到社會上去工作或者做家務。勞動并不是賺取金錢的手段,我們通過勞動來實現他者貢獻、參與共同體、體會“我對他人有用”,進而獲得自己的存在價值。
正因為接受了真實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納”——才能夠不懼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賴”;而且,正因為對他人給予無條件的信賴并能夠視他人為自己的伙伴,才能夠做到“他者貢獻”I;同時,正因為對他人有所貢獻,才能夠體會到“我對他人有用”進而接受真實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納”。
工作狂則是只關注人生特定的側面。也許他們會辯解說:“因為工作忙,所以無暇顧及家庭?!钡牵@其實是人生的謊言。只不過是以工作為借口來逃避其他責任。本來家務、育兒、交友或興趣應該全都給予關心,阿德勒不認可任何一方面突出的生活方式。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不敢正視人生課題的生活方式?!肮ぷ鳌辈⒉粌H僅是指在公司上班。家庭里的工作、育兒、對地域社會的貢獻、興趣等,這一切都是“工作”,公司等只不過是一小部分而已。只考慮公司的工作,那是一種缺乏人生和諧的生活方式。
“幸福即貢獻感”。這就是幸福的定義。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個瞬間不停旋轉起舞的連續的剎那。并且,暮然四顧時常常會驚覺:“已經來到這里了嗎?”
聚焦“此時此刻”是認真而謹慎地做好現在能做的事情。
人生中最大的謊言就是不活在“此時此刻”。糾結過去、關注未來,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體,自認為看到了些什么。你之前就一直忽略“此時此刻”,只關注根本不存在的過去和未來。對自己的人生和無可替代的剎那撒了一個大大的謊言。
人生沒有普遍性的意義。但是,你可以賦予這樣的人生以意義,而能夠賦予你的人生以意義的只有你自己。
無論你過著怎樣的剎那,即使有人討厭你,只要沒有迷失“他者貢獻”這顆引導之星,那么你就不會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即使被討厭自己的人討厭著也可以自由地生活。
我的應用:不要糾結過去,關注未來,只要以他者貢獻為目標,做好當下,人生就能螺旋式地前進,就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