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N種套路,反射出人性的方方面面

最近發現在后臺留言里,頻頻出現類似這樣的問題:

1. 我的先生平時跟我很少說話,無論我跟他聊什么,他總是覺得很無聊。但是我看他在手機上跟他的同事或者朋友發消息很起勁。我覺得很失落。

2. 每天都習慣去看我先生的朋友圈,突然有一天我發現他的朋友圈竟然對我屏蔽了!覺得好心塞。更讓我受不了的是,我后來發現他的同事和朋友可以看到他的朋友圈!也就是說,他唯獨把我屏蔽了。這讓我覺得很傷心。

3.當我從前任公司離職后,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前任公司里我最好的同事、我真心對待的助理居然在朋友圈把我屏蔽了。因為我發現她很久沒更新朋友圈了點擊她頭像進去看看,結果看到了觸目驚心的一道橫杠。

4. 不明白每天那些在朋友圈里刷屏的人是什么心態,不想想看的人煩不煩。一天到晚心靈雞湯、大道理,給誰上課啊都是!什么都懂怎么不去當教授。

因為不是每天都看后臺留言,有一些當我發現時,已經錯過了48小時內可以回復的時間,而有大部分沒得到我及時回復的朋友,會主動來加我的個人微信。基本上表明自己身份和需求的朋友,我都會通過驗證。

有好心的人也提醒過我,叫我當心不要加了不該加的人,給那些人看到你朋友圈的機會。由此,我覺得關于朋友圈的屏蔽與被屏蔽,設標簽設分組等問題,有必要談談自己的看法。純屬無聊,想看的看下去,不想看的就該干嘛干嘛O(∩_∩)O

第一、先問問你自己,用朋友圈的初衷

一旦用了朋友圈,就要做好被人肉的思想準備

先說說我的初衷:工作需要。

因為一直在教育行業,所以我的工作不脫離3種人:家長、學生、老師(或同行業)如果你不用微信,你的同事沒法聯系你,學生和家長沒法聯系你,沒法聯系你的結果就是不斷打電話給你。我寧可耳根子清凈。

只不過微信自帶了一個朋友圈的功能,代替了原來的微博。

公司里出一篇推文,你要轉發吧,要點贊吧,要表示支持一下吧,這就不得不用朋友圈,更確切說是工作圈。接下來,以前的同學啦、朋友啦、家里人啦,誰誰誰發了個朋友圈,在刷工作圈的時候不小心刷到了,總不可能睜眼當看不見。于是又有了個偷窺圈,誰誰誰今天吃什么喝什么去哪里了生了孩子了、高興了生病了升職了創業了......FBI要是早點開發朋友圈,都省了很多特工的事情了。

但是越熱鬧的地方,越是覺得讓人陌生。陌生的人多了,不代表真正懂你的人就多。

有一陣子我看著自己的朋友圈也煩,唰地一下全部清空。干凈,清凈。這個時候有人就來問我了:你怎么把我屏蔽了啊?

???我十萬個懵 我沒有啊!

你怎么沒有?我進你朋友圈發現以前的東西都看不到了啊!

我欲哭無淚==我發也不是,刪也不是

從此以后,我決定不理會任何人的看法。我愛發就發,不發就不發。不解釋,不掩飾。

于是后來,我用朋友圈的習慣完全導向于“閱讀”

我習慣于每天早上8點-9點看看各種文章,每天晚上孩子睡了花1小時也看看文章,看看書。你覺得我文青也好,書呆子也好,我只是看文章而已,哪來那么多事。

這個時候又有人來問我了:你一天到晚分享文章,怎么不看你曬娃啊?

我的媽呀!我曬不曬娃礙著誰了?

終于明白,原來我也是有那么多人關心的

看到這里,你明白了吧?

不是你不該用朋友圈,而是總有那么些多的人在無事生非。

還有一種更頭疼,就是微信群:工作的微信群、家長微信群、營銷微信群、同學匯微信群......但凡進個微信群,第一件事就是屏蔽群消息,除非有人@我了才去瞄一眼。但是平時默默無聞的人,到了什么時候微信群里發紅包了,哇塞,第一個搶到的就是他。

一個微信,也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的。

第二、會屏蔽你,總有別人自己的想法

再親密的人也有自己的隱私權

說了一大段,我吐槽得也差不多了。接下來這3點是今天主要要說的(好像有點主次顛倒,也罷,反正今天沒有邏輯性)

別人為什么會屏蔽你?我可以給出一萬種原因,比如:

很多人不喜歡每天在朋友圈刷屏的人;

很多人不想看到朋友圈廣告營銷的文章;

很多人不喜歡家里人把生活曝光于世人;

很多人不想給別人偷窺自己生活的機會;

很多人高管確實是不方便隨意發朋友圈;

很多人覺得總有很多人在時刻關注著自己;

很多人覺得別人是在曬,其實只是自己沒有;

……

發個朋友圈有多累,懂了吧~

所以,別人屏蔽你就讓他屏蔽去好了,也不用說“你不給我看,我也不給你看”你如果跟著這樣做了,才會讓對方覺得你有多在乎他一樣。

因為正常刷朋友圈是刷到了就刷到了,沒刷到不會刻意去點某個人頭像天天盯著那人朋友圈去回看。會這樣做說明對方在意你,而當發現自己被屏蔽了以后,心里有多失落可想而知。

不要讓那個曾經關心你、在乎你的朋友,涼了心。

第三、屏蔽未必是疏遠,更多的是不放心或自卑

如果你自己沒有安全感,任何人都給不了你安全感。

朋友圈有個功能就是一旦通訊錄里有對方電話號碼,而對方的微信正好綁定了那個電話號碼的話,在新朋友推薦里就會自動跳出對方的微信。你可以直接去發起加為好友的申請。

于是有一次,我就這樣加到了我先生的老板的微信。當然,前提是我也認識對方,也不算是完全的陌生人。但是事后我卻從我先生那里得到了這樣一條反饋:你老婆居然來加我微信,我不加也不是,加也不是。

換了以前的我,一定很敏感。但現在就不會,人家只是在說一個客觀的事實:沒什么事,你來加我微信干嘛?

忍不住對通過驗證的頭像產生了好奇。看了一眼,知道對方在通過驗證的同時已經屏蔽了我。想想覺得挺好笑的,我明明聽我先生說過他老板的朋友圈是不發東西的,那還有什么必要屏蔽別人呢?

事情過去一段時間后,因為孩子的事情對方想要一個學習軟件的賬號密碼,我公司里正好對內部員工免費,所以對方通過我先生來告訴我,然后我先生覺得電話里說不清楚,直接把話筒給了我。我就告訴對方,微信上直接賬號密碼發給你吧。因為這個熱心幫助,對方也漸漸敞開了心扉,會就孩子學習頭疼的事情問我一些問題,也跳過我先生開始問我老人出去旅游適合什么路線,大約因為覺得我以前出差去的地方多有點經驗。

一來二去有點熟悉后,對方告訴我先生說:她丈夫有幾次不小心看她手機,看到我朋友圈發的東西覺得我蠻好的

看別人手機,還能不小心看到別人微信朋友圈的?

由此我終于明白,為什么對方從一開始就不發朋友圈,也屏蔽一些人的原因了。她是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保護了別人的隱私而已。

第四、屏蔽與被屏蔽,都是一種不安全感的反射

最熟悉的陌生人,說的就是朋友圈和其他社交粉絲

為什么喜歡在虛擬世界里暢所欲言,而在真實生活中閉口不語?只有兩個原因:

1. 希望被關注

2. 希望被保護

而這兩種原因都代表了人最基本的需要:安全感

在真實生活當中,人算計人、人提防人,人與人之間害怕走得太近,又想要彼此接近。到了虛擬生活中,這種設防變得界限模糊,真因如此更容易吐露心事。在該獲得關注和保護的地方,沒有人關注和保護,所以就尋找了其他渠道尋找安全感、釋放心底里的壓抑。

這種想法很單純,也存在一定風險、伴隨很多內心的糾結與矛盾。引發了使用朋友圈、社交平臺的一系列問題。

微信朋友圈的標簽或者說分組,就是為了給大部分人尋求安全感平衡的功能。當你不得不因為各種需要用朋友圈的時候,分組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比如,家里人之間可以分享下孩子們的照片;同行業間看不到你的動態;不熟悉的人之間看不到私生活等等。

但真的能把分組功能用的如魚得水的,我敢說內心都充滿了不安全感;反之,想發又小心翼翼,發了又刪了,刪了又去發的,想必是不安全感與被關注需求交織的結果。

有些人說:不想糾結,別發就是了。

對,這話沒錯。但不發的,有幾個是完全不看朋友圈的?

你看到朋友圈的紅點提示,忍得住不去打開嗎?

你的同事家人吐槽你高冷不合群,你能一笑置之嗎?

朋友圈啊,就是人性的鏡面。

活在世上不面對人性的善惡,你覺得可能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記得剛加入巾英會的時候,那時候的我死循環,崩潰,負能量,無力感,對未來迷茫,恐慌,不安,看著是一個人,卻也為三事件...
    連娟a閱讀 171評論 0 0
  • 她醒了,扶著床榻費力坐了起來,額頭傳來陣陣隱痛。 “你昨天喝醉了” 聽到這個聲音她的神思從昏沉中醒過來了。 “...
    飛飛漫墨閱讀 622評論 0 1
  • 第一飲食,吃太多吃太飽人的精力都要去消化這些食物,人體沒有得到休息,各種器官,肝膽,胃里都要繼續工作大腦血氣就會缺...
    c5646c213098閱讀 41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