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種發表恐懼癥。
也就是說,我會非常羞于把自己的東西主動展示給別人看,而且假如我主動了一點,比如說把自己寫的東西主動分享給了別人,而他又沒看的話,那我就會更尷尬難受。
我理想中的狀態似乎是,我只管寫出來,就會有人主動搶著看,然后主動分享,這樣就會有很多人來看我的東西,這種閱讀受眾給我的鼓勵,我就能源源不斷的寫下去。這種想法確實可笑,因為我的寫作水平很一般,怎么可能去希望別人毫無緣故的就給我做宣傳呢?
另外,別的尷尬就更多了。比如說,父母轉發我的文章,我也會感到尷尬。看到他們的表揚式的語句,我就害臊。原因是我知道自己寫的很一般,根本不值得他們專門轉發,另外實際上,他們的號召力也沒那么強,即使他們轉發了,實際上也并沒有幾個人會看。
這個令人失望的結果也讓我感到很尷尬。
我認為我的尷尬是否是因為,我總想把寫作當成某種炫耀式的東西讓別人看,而不是抱著一種分享的心態跟大家交流?
炫耀式的心態,必然想要讓自己的作品完美無瑕無可挑剔,通過這些方式來告訴大家我的存在,我的高人一等。我確實渴望別人能高看我一眼。但實際上我寫的東西很普通,這兩難之處就產生了我的尷尬。
分享式心態則會輕松很多,我只是知道了有這么一件事,給大家講一講,講的好聽了你就聽一聽,不好聽了那就由你來講唄。這種心態更開放。其實我也有這種心態,有時候寫東西也是抱著這種想法。
但是令人無奈的是,似乎炫耀式心態總會戰勝分享式心態,在我寫作的時候,這些東西已經成為了我的心理負擔,很多時候不愿意寫就是因為不想發表。
一方面,我的寫作動力是內在驅動的,因為我意識到通過寫作能解決很多事情,疏通內心糾結,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但另一方面,寫作也需要他人評價,因為有一類作品是需要讓別人看的。而且外在的表揚是會增加我的寫作信心的,也能鍛煉我的寫作表達技巧。
總之,我是一個不太主動宣揚自己的人,寧愿一個人在角落里默默無聞,也不愿意冒著丟臉的風險去展示一下自己。我不覺得這是一個純粹的缺點。
或者說,我沒必要去糾結這是一個缺點還是優點,而是說,為了一些目的,比如說我想通過寫作賺錢,交朋友,我就需要去做一些沒那么愿意去做的事情。
也許我需要找一個陪伴者,這樣我就會多一點展示自己的勇氣,也不會寂寞。
但是在沒找到同行者之前,我就無所作為了嗎?我想,也不能,我還是得多少做一點事情。
明確自己寫作的目的,有一部分作品的確不適合分享給人,有一部分作品只適合給特定的人看。區分開來,理性對待。用一種更生猛的態度去對待寫作,不要總想著一切恰到好處,總會有缺憾,人也就是在不斷的遺憾中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