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長河來看,不管是技術的進步、市場的發展還是資源的開發都有符合s曲線模型,從破局點起步慢慢發展壯大,再到極限點最后終止。
作為企業,人們只會關注一條曲線,那就是財務曲線。因為它有很好的實體指標來衡量,包括公司的盈利、每年的收入以及股票的市值。
同時還有三個角色在推動這條曲線的發展,他們分別是客戶、友商和資本。由于客戶的需求、友商的競爭和資本對于財富的追逐,導致與公司相關的所有角色都會圍繞財務曲線投入絕對數量的精力財力和物力。
在這個過程當中,財務曲線只是屬于經濟層面的因變量,而真正的動力因是來自于看不見的手——供求關系。
供求關系的價值網是由技術和產品組成的供給曲線,由市場和客戶組成的需求曲線,以及由資源和市場組成的組織曲線三條曲線構成。
這三條看不見的曲線往往會先達到極限點,只是由于慣性的作用,財務曲線會因此繼續上揚,以至于當技術、市場、組織曲線到達極限點之后,相關人員還看不出來整個公司暗藏的巨大陷阱。一旦財務曲線達到極限點的時候,我們才意外發現原有的市場、技術和組織曲線已經被第二條曲線所替代。這個時候就等于企業達到了失速點,開始進入衰退期,這就是大公司的窘境。
如果說用結構與內容進行對比的話,財務就是s管道的內容,而價值網則是s管道的結構,換句話說價值網起著決定性作用,價值網規定了經濟發展的潛在可能性。
在電腦和硬盤的發展史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在某種場景下,在現有企業中能保持長盛不衰,無人能敵。而在另外一種場景下,現有的企業總是輸給新興企業,虎落平陽。
他們兩者的區別在哪里呢?
一個采用的是延續性技術。沿著原有的技術曲線本身發現進步,他追求的是更高更強更快。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總會遇到極限點的出現,如果達到極限點后,無論你多么努力,無論你花費多少資金,也不能取得突破性的進步。可問題的關鍵是大部分企業,從來不知道自己的極限點會在哪里出現,等待他們的往往就是關門大吉。
而另一個是采用的顛覆式創新,他不求提高原有的技術技能,可能還比傳統技術更落后。但是他卻能夠進入新的技術曲線,能夠實現更簡單、更方便、更便宜。這一項新的技術會重新起步,最終會超越原有技術的限制,從而大大超越原有的曲線,而這個階段就是小公司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新舊技術之間的競爭和交替的過程,就是技術進步的不連續性斷層期。在這個斷層期出現的創新才稱之為顛覆式創新。所以顛覆式創新是一個時間性的概念,僅指兩條技術曲線交替和轉換的時期,一旦轉換完成,仍然要沿著延續性技術這條曲線去追求更好更快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