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些日子去別的學校參加面試的時候,看見了一個朋友在招聘會現場忙來忙去的,不亦樂乎。
我轉頭對大哥說:看來這是之前就跟招聘人員認識了吧,所以才在這幫忙的。
大哥撇撇嘴說:我最看不上這樣的人了,做事的目的性太強了,只有看到好處才會去做,沒有好處她才不做呢,用一個成語形容再恰當不過了——趨之若鶩。
我撇撇嘴不再吭聲兒,因為我覺得即使是辯論我也說不過他,不如不說來得實在,反正我在心里自有我的看法。
我覺得這樣的人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加清楚自己能付出的有什么,即使當前短暫處于劣勢,但是這樣的人一定會不甘沉淪,蟄伏之后定會崛地而起。
果不其然,最后的應聘結果出來了,我的那個朋友最終和心儀的公司簽約成功了。
我打趣兒地跟大哥說:你看,獻殷勤也是有用的,公司最終還是要她了吧。
大哥撇撇嘴,一臉不服氣地說:這樣會讓別人看不上的。
我突然想起商戰片里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放到這里挺應景的,“沒人在乎你是怎么爬到這個位置的,人們只在乎你爬的高不高”
和大哥不同,我不但不鄙視我那個朋友,反而深深佩服她,因為會來事兒確實也是一種本事,以至于顯得目標明確也不盡然是一件壞事兒。
畢竟時間那么趕,大家都很忙,廢話連篇反而不如開門見山更讓人心悅誠服,我倒覺得這是一種直爽和坦然。
我有一個發小兒,大小一塊兒長大,撒尿和泥的交情,但是現在聯系卻漸漸不那么頻繁了。
這姑娘別的都好,性子溫順,待人和氣,但惟獨說話太含蓄了,具體含蓄到什么程度呢,大體就是如果她想問你要一樣東西,她就會扯到七大姑八大姨的叔叔的妹妹的小姨的二舅子,末了才會些許透露她的真實意愿。
跟她在一起真的是太累了,我每天都在她的長篇大論中找尋她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以至于我現在落下個后遺癥就是別人長篇大論后我總會為有沒有別的意思而糾結半天。
后來我們的聯系就漸漸少了,我也記不清到底是我放棄了她還是她最終放棄了我,時間過得總是很快。
02
前幾天我在排隊等著面試,因為時間上有拖延,指不定什么時候才輪到我,于是我就找了個犄角旮旯坐下,突然想起明天就是姚的生日,對于我這個忘性以大于慣性百倍存在的老人來說,記個日子實在困難,所以當下就電話飛了過去。
趕巧,這姑娘正在北京等華潤三九的終面,還真是無巧不成書。
我跟她說起這是唯一覺得有戲的企業,她問我為什么。
我笑得有些心酸地說:因為不用經過簡歷篩選這個環節呀,自然我的性別也不會給我拉太長的后腿。
她聽完哈哈大笑,想來還真是苦了我的耳朵。
笑畢,她難得正經地對我說:徐新,我告訴你,機會還是得自己爭取,目標明確事情也會好辦得多。
原來,姚的這份工作就是她爭取來的。
這個企業本來沒去她學校招聘,去的是另外一家挺牛逼的院校,姚之前就關注這家公司,所以就抱著“誓死破樓蘭”的決心去了。
倒了幾班地鐵,坐了幾個小時的火車之后,終于到了目的地,最終被告知不是本校人員不得入內,費盡周折才找同學借了校園卡進入到招聘現場。
奈何好事多磨,在投遞簡歷的時候,HR見她不是本校的,便將她的簡歷拿了出來,放到另外一邊,她看見了便過去追問:您好,請問為什么將我的簡歷篩選出來呢?
HR是一個很漂亮的女子,笑呵呵地說:同學,因為你不是這個學校的,我們對學歷卡得很嚴厲,不好意思。
姚心想既然來了就不能白來,于是就懇求:姐,我是從很遠的地方坐車趕過來的,就為了能有個面試的機會,能有個和企業高端人才競爭上崗的機會,我希望您能給我個機會,相信您會理解的。
HR姐姐會心一笑,把簡歷又放回到原處,對她說:同學,我會考慮的,你回去等消息吧。
姚說本來我都不抱希望了,誰知后來真的找我去面試了。
去面試的時候采用的是群面的形式,面試官看到姚的簡歷時,皺著眉頭問:你是怎么混進來的?眼神里充滿了質疑和挑釁。
姚說,我當時腦袋嗡的一聲,完全傻掉了。待我回過神來跟他辯解的時候,他又說出了更難聽的話來損我,后來我不爭氣的眼睛紅了,但是卻不甘這樣被他羞辱一頓。
于是,姚說:是,我不是出自一流學校,可是您又怎么知道我比他們差呢?我自問不是一個平庸的人,這次我是幾經周折才進來這個面試現場。對,您說的沒錯,我是混進來的,可是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我混進來的目的也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加入貴公司,實現自我價值。
那個男面試官并沒有打算放過她,張開嘴還想說點什么,旁邊的一個年長一點的攔住她,示意他不要再說了。
年長者對姚說:小姑娘,我很欣賞你的性格,直爽坦白但又不顯得急功近利,我面試過太多的學生了,可是他們要么真的單純的不諳世事,要么圓滑的讓人反感,你恰好處在中間。這樣吧,你回去過幾天等通知,來北京總部終面吧,好嗎?
姚連連點頭,淚水終于奪眶而出,占據了先前的委屈和不悅。
姚對我說,那一刻哭不知道是因為委屈還是不堪羞辱還是高興,索性我就不再區分,出來抱著大哥哭了個痛快。
我對她說:我想換做是我,恐怕當時就哭的哆哆嗦嗦了吧。
小的時候,學習思想品德這門課,書里告訴我們,做人要如水,潤物無聲,細水長流,不能太急功近利。
長大以后,漸漸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默默付出就能得償所愿,目標明確,與時俱進,不能太含糊不清。
小時候媽媽給我講故事,講到一個愛鬧的和不愛鬧的孩子,每次父母發糖的時候,即使心里再怎么渴求乖孩子也總是一言不發,父母以為他真的不愛吃,便不再給他;相反,愛鬧的孩子總是大哭不止,父母為了安撫他,每次都給他足夠的糖果。
突然想起來前一陣大火的文章《我有一個想嫁有錢人的女同學》,文章講述了一個女孩兒從小勵志價格有錢人,嚴格約束自己,嚴厲要求自己,雖然受到了很多同學的嘲弄和白眼,她卻一直不曾放棄,最終終于得償所愿。
這就是給“目標明確=急功近利者”最好的也最有力的反擊。
你說做人不能太急功近利,我卻覺得做人還是要目標明確,因為會哭的孩子才會有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