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一個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理財。
各位小伙伴們對這個詞肯定不陌生了,或者還有自己的一個理解。
一般人談到理財,想到的不是投資,就是賺錢;或者覺得沒有積蓄、沒有存款,不需要理財;更有甚者覺得理財是一門很高深的事情,遙不可及,不是我們這些小白凡人能做的。
其實抱有這樣想法的人是非常錯誤的,那理財到底是什么呢?
理財就是對于個人或家庭財產的經營管理,個人或家庭根據當前的實際經濟狀況,從時間長短、資金多少來對未來生活合理的設定一個或多個理財目標,通過合理安排資金,為這些目標的達成提供規劃或解決方案。在具體實施規劃方案的過程,也稱理財。
簡單的說,就是小伙伴們“在什么時候”——“想做一件什么事”——“需要的資金是多少”這一個過程,當然,你也可以多件事情一起規劃去做。來看一個例子:
小明是一個月光族,每月所發的工資都拿去用掉了,甚至有時候還要借錢度日;他想在年底的時候去北京旅游一次,估計需要的資金是3000元,時間離現在還有十個月。那么問題來了,小明怎樣才能在年底的時候有錢去旅游呢?
從現在開始小明就必須在每個月發工資的時候強制自己存300元下來,十個月之后就能存到3000元,有了這批資金,小明就可以開開心心的去游山玩水啦。
另外一種情況是,小明每個月只能存下200元,十個月后才2000,還欠1000怎么辦?這個時候就要開源節流了,首先節流方面,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不必要的開支省下來,比如少買幾次零售、減少一兩次朋友聚會、公司離的近的話,把坐車換成步行,這樣還能當運動哦,這些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少的收入;至于開源,就是在除了上班之外想辦法增加自己的賺錢機會,比如兼職,文學功底好的還可以寫寫文章,英語好的當下翻譯,這些都是開源的一些辦法,有了這些資金的加入,小明很可能就能如愿以償的在年底去北京玩了。
上面的例子就是一個簡單的理財目標從規劃到達成的過程,由此可見,理財就是一個個目標不斷實現的過程,小到旅游、買手機,大到購房買車,時間短的有幾個月半年、長的像子女教育金、退休養老金,這些都要小伙伴們一步步的規劃好。
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僅僅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
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現在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
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理財的目的,不在于要賺很多的錢,而是在于使將來的生活有保障或生活的更好(所以說理財不只是有錢人的事,工薪階層同樣需要理財),善于計劃自己的未來需求對于理財很重要。
核心內容就包括保險計劃、投資計劃、教育計劃、所得稅計劃、退休計劃、房產計劃。用現金流的管理把所有的計劃綜合在一起,協調所有的計劃,并讓所有的計劃都能夠滿足你的現金流,這就是個人或家庭理財的核心內容。
明白了理財的含義,我們再來看看理財的誤區有哪些,小伙伴們看看中了多少槍。
1理財可以讓我很快發家致富
2理財=投資,就是買股票、買期貨
3理財=省錢,什么也不買
4有錢多花,沒錢少花,我不需要理財
5理財勞心傷神、還可能虧本,不如放銀行算了
6理財是有錢人的事
7忙,沒有時間理
小伙伴們中槍了沒呢?
其實理財是以管錢為中心,同時也有著三個基本點,分別是保障、保值、增值,三個基本點對應的是三個不同風險等級的理財工具。
保障
保障的首要目標是保證日常開支的,應急的錢,要預留半年左右的生活費,以防不時之需;另一個是保險規劃,保險就是風險管理,是護錢,寧可不發生理賠事件,但必須要買的。
保值
保值就是投資于低風險的銀行理財、貨幣基金、國債等,目的是讓財產不貶值,讓收益率跑贏或持平于通貨膨脹。
增值
當你規劃在十年購房,但按現在的經濟收入狀態實現不了目標的達成,這時候就要讓你的財產增值。在所能承受的風險內,投資于基金、股票、外匯等中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使收益最大化,從而實現購房的目標。相對的,收益越高,風險越高,甚至有可能血本無歸,所以一定要清楚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和最大損失是多少,更要掌握好投資的知識。
最后說一下,人生不同階段的理財目標和側重點是不同的,要清楚知道每個階段自己所訂立的目標內容。
本文章為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抄襲必究!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有料YouL,我們致力于發表有價值、有態度、有深度的理財知識。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