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拿起這本書之前、內心中已有考定,書中內容邏輯是否得當本身并不重要。自己只不過是借其開拓思維視野,事找一個新的角度認識世界、認識自己。
? ? ? ? 故事由一個會議展開,層層示出三體文明即將到來時地球的百象,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目標,自己的使命乃至自己的信仰。也許選擇本身并無對錯之分,但是選擇后的代價卻有輕重之說。三體人為了生存;降臨派為了宣泄心中的恨;拯救派為了心中的幻想,世界的運行與演變或許并未考慮那么多的情感,就像人不曾考慮自己無意一腳下螞蟻所承受的傷痛一樣。
? ? ? ? ?閉眼一想,還是有幾個地方給自己較深印象。首先是萬物平等之說,能理解,卻不認可。自然世界本身是在有限資源環境之下,爭得生存的權利,這是源于本能的驅使、一種無法調合的矛盾。人類借助群體力量與科學進步在競爭中掌握越來越多的主權,膨脹的力量帶來的不只自我的迷失,還有成倍放大的錯誤的代價。古代一個人的錯誤也許能毀滅一個國、而現在可能是整個世界。面對物種的不斷滅亡發出的萬物平等之說,更多的是無法正視人類的惡,只有善沒有惡的情況是不會永遠存在的,有無相生、善惡相隨。只不過是,善有善報,惡有惡果,每一千選擇都會通向一個對應的結果。故而,我相信人類會為了自己更高更遠的利益去珍惜、愛護環境,而不會在自生危脅來臨之際也仍堅持平等之說。
? ? ? ? 其次是多維理論,改變宏觀界的卻來自于微現粒子。科技的發展如同癌細胞的擴散,當到達一定程度時將會展現出它驚人的破壞力,尤其是......
? ? ? ? 再者對于外星文明與地球文明的接觸我亦是持相爭態度,所謂的平等也只是在見識彼此力量不相伯仲時才能建立。然而,這等級別的碰撞所爆地發出的能量早已足夠毀滅整個文明。只不過有人仍會賭僅是對方。擁有,只有在失去之后才能懂得它的珍貴。只是希望那時還有后悔的機會。
? ? ? ? 莊子問自己,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尋無限般的宇宙是否值得呢?對于整個人類而言生命也許是幾萬年,幾億年或許更遠,但于我而言卻僅有短短的幾十年,而且在意識到它之前已經過了近半。在剩下的一半時光里,不再思考值不值。流星雖短,卻能綻放出自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