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油炸綠番茄
每年年初,我都會寫下“本年度欲望清單”。很明顯,過去幾年寫的全是買買買,那時候,占有足夠豐盛的物質最能填滿我的欲望。
而這兩年,想買的東西越來越少,然而那些不添置任何實物的體驗性消費卻越來越多。
例如一場盛大的旅行,一套昂貴的課程,人際關系維系成本,皮膚管理,高端spa,演奏會,話劇等等。不得不承認,這些轉變是潛移默化的受到了我表姐的影響。
她今年三十有四,拿著七位數的年薪沒有炒房沒有炒股,而是利用每一個假期和出差滿世界溜達。她有個宏偉的人生目標:加入洛杉磯一個去過100個國家才能申請的旅行俱樂部。
到目前為止,她已經去過快50個了。不是那些粗制濫造的跟團歐洲11國游,而是自己買機票做攻略跟當地人交朋友,一住就是小半月的深度游,并且很多地方她會反復去好幾次。
昨天看她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并且配上了一張美麗的背影照:
酒店的司機告訴我 他存了10 年的錢了 ,人生最大的夢想是去澳洲旅行 ;
16 歲的行李員把我30 公斤的行李扛在瘦弱肩膀上 笑著對我說他最大的夢想是買臺電腦;
酒吧的舞臺上那位唱著Pop rock 曲風的搖滾歌手,他和我說他最大的夢想是可以去雅加達唱歌;
我不小心摔倒在淤泥里,不知所措時 一位阿姨拉著我的手 帶我去她家 幫我清洗.....
這次給的小費和旅行花的錢一樣多了,我很開心 雖然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可是希望他們能夠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點 !”
我欣賞她不是因為年薪百萬或者環游世界的經歷。而是年紀輕輕就掙到了擁有這些的資本以及對陌生人的慷慨和善意。你怎么賺錢體現的是你的能力,然而如何花錢體現的卻是修養和品格。
我并不是在宣揚那些斤斤計較,每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的觀點不正確。而是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錢實際上都在給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交學費,這堂課叫做如何變得優雅而體面。
這讓我想起,在紐約常常會看到一些滿身名牌金光閃閃濃妝艷抹的留學生吃飯的時候非常小氣,給服務生的小費也無比吝嗇。
說真的,這種行為被她們精致的妝容和限量版的首飾反襯的異常粗鄙。
我并不是在諷刺年輕姑娘們用的是假名牌,或者說她們把生活費都用來買奢侈品了,所以過得緊巴巴的不得不租黑人區800刀的房子,從小費里扣扣索索的省下飯錢。
而是,她們不禁讓我思考:我們化妝打扮是為了什么?我們不遠千山萬水跑到紐約學習工作又是為了什么?難道不是變得更美好更有氣質麼?
畢竟我們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是一筆學費:向這個世界學習如何更加優雅而體面。
如果把錢都花在衣服包包這些身外物上,然后生活的像個糙漢子一樣,又如何優雅體面的起來呢?
我欣賞的從來都不是那些滿身名牌的姑娘,而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又始終保持溫厚純良的美好靈魂。
她們只用適合自己的護膚品,并不刻意追求lamer跟cpb。她們有著永遠清爽整潔的發絲,明亮溫情的雙眸以及修剪的精致整潔的指甲。即使素面朝天馬尾辮運動鞋也自帶hold住全場的女王氣場。
小姑娘們畫了倆小時妝,做了一小時頭發,戴好全套寶格麗,手拿最新款lv,登上一雙閃閃發光的Jimmy choo,出門不忘噴上tom ford黑蘭花,結果還沒開口就輸了。
這就像明星街拍一樣,宋茜之流永遠夸張大logo 非復古香奈兒不背。王菲,張曼玉劉嘉玲你永遠看不出人家穿的什么牌子拿的什么包。總之就是高級!就是自帶氣場!就是巨星!
可是這就好像《西游伏妖篇》里吳亦凡飾演的唐僧說的那句話:“有過執著,才能放下執著。”80年代沒有街拍,不然當年的劉嘉玲沒準還不如今天的宋茜呢。
那些美而不刻意的,精致卻不造作的女神也是從虛榮盲目,欲壑難填這條路走到超凡脫俗,自成一派的不是么?
正應了我最近讀到一句話:“何為貴氣?就是一種欲望被滿足后的倦怠感。”
通俗來講就是見過世面,賺夠了錢,買名牌已經戳不到g點了。于是開始返璞歸真,自帶一種淡然處世的恬靜氣質。還在奮斗的小婊貝都是一副成天打雞血的朝氣勃勃,而功成名就的姐姐滿眼盡是喪喪的疏離感。
好像對什么都毫不在意,沒啥攀比心,也不想置身于任何一場無聊的較量中。
因為她們不自卑,不露怯,心中自有一根定海神針,方能優雅從容,寵辱不驚。
然而這種氣質,那些拿附屬卡刷愛馬仕的姑娘是永遠不會有的。
前兩天熟悉的代購小妹發微信說:“姐,你去年看中但是一直買不到的那只包現在有貨了,我還能拿到折扣!下手么?”我說:“不買了,今年的我不再需要去年那只包來幫襯。我比去年更有底氣了,謝謝你一直留意我囑咐的事。”
我還沒有進化成那些淡然優雅,自帶定海神針的姐姐,但是我在努力變成她們的路上。包包還是要買,只是不再迷戀任何品牌和限量,只是純粹的喜歡和欣賞。
我不止一次的說過,一個女人一生中可以擁有的最昂貴的奢侈品和最重要的品牌是你自己。
這個品牌是奢華還是粗鄙,是高定還是親民,完全取決于你自己的個人定位以及努力程度。
以前我會花很多時間研究哪個國家買哪些牌子劃算,如何找到一個靠譜的代購等等。然而現在我已經完全不在意這些事了,把時間花在值得的地方,例如好好工作賺錢,然后喜歡什么自己去專柜買。
哪怕單價貴一點,但是你的時間成本更值錢。
但是不得不承認,總要把錢“浪費”在一些別人看來不值得的地方,優雅和體面才能生長出來。
你的生活里一定也有這樣的姑娘,她們追求有物質基礎的精神世界。熱愛旅行,欣賞舞臺劇以及演奏會,收集各式各樣的復古首飾和古著。幾年來,這些可有可無的花銷都夠在一線城市買套房子了,可她們依然住在租來的公寓里享受著最愜意的生活。
這種姑娘,人們稱她們為不會過日子的姑娘。很不巧,我就屬于不會過日子的那一類,比如,我一進房間就要點蠟燭。白天點尤加利,馬鞭草,檸檬羅勒。晚上點琥珀,檀香,麝香玫瑰。
女友說:“你整天搞這些沒用玩意還不如直接燒點人民幣!買什么煙啊香啊,就香幾個小時!燒完了啥也沒留一下,只剩下個玻璃瓶,怎么算都不劃算!還不如買點黃金屯著坐等升值!再不濟你買一線奢侈品包包也可以啊!好不懂為啥非要買蠟燭,真是不會過日子!”
我對她說:“其實人生怎么過都在浪費,但我們可以找到一個讓自己最愉悅的方式優雅的浪費掉它。”
我覺得早晨起來點一支檸檬羅勒,喚醒美好的一天。在神清氣爽的空氣里寫作,靈感不斷迸發讓我覺得很愉悅,工作效率也高了不少。
晚上點一支黃金琥珀,在復古厚重的幽香中冥想然后沉沉睡去,邂逅一個甜蜜的夢。這樣結束每一天就很好。
早上起來看股票,晚上睡前看理財,這并不是我理想的生活,哪怕可以賺到更多錢。
每個人消費觀不同,沒必要非要說服那些跟自己不一樣的人。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你自己覺得值,覺得有意義就行。
別人覺得你傻逼還是牛逼,說到底跟你沒關系,你只需要守護你自己心底的小花園,取悅自己。
值或者不值,根本沒有絕對標準,只在于你花錢的姿態,以及最終是否讓自己感到愉悅。
所以,你認為勒緊褲腰帶買房子屯黃金最讓你感到開心滿足充滿安全感你就去買,我愿意拿買房子的錢環游世界,看頂級的演奏會,收集全世界最好的香薰蠟燭,你也不要用你固有的標準來評價我。
就像有一個話題常常被經濟學家們談論到,那就是在某個固定區域,是租房劃算還是買房劃算。中間很多復雜的推理過程我也看不太明白,但最終的結論很多人都說買房劃算。
理由是:即使花30年才還完貸款,房子的所有權還是你的,它永遠是你的資產。租30年房子,即使租金只有月供的零頭,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30年后你什么也不曾擁有,為這座房子添置的一磚一瓦也僅僅是涂有浪費。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房子可以是租來的,但畢竟生活不是。如果事事都考慮成本效益,扣扣索索的花每一分錢,何來詩和遠方?何來歲月靜好?何來愜意生活呢?
無論是租的房子還是買的房子,每天生活在房子里的人是你自己。為自己的幸福感花掉的錢,這不叫浪費叫投資!投資一種好心情,投資一個好品味,投資一段愜意的生活,怎么算都不虧!
那些見過世面的女人,無不是從追求物質到放下執著,無不是從渴望被別人看到再到渴望被自己認可。無不是從追求表面的浮華到珍惜內心的平靜。無不是從渴望被愛被珍藏到學會付出也不怕失去。
有見識的女人,都是那些打扮的不那么夸張,活的不那么用力的女人。人生苦短,重在姿勢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