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世界上那些曾經是或自稱是中國人的民族》改名為《歷史的天空:遺失的華夏民族》
中國地域廣博,人口眾多,在歷史上有好多國人或因為戰爭或因為謀生流落到世界各地,有些人到現在仍然自稱是中國人。他們都為所在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
十一,朝鮮和韓國人中一些人具有華夏血統,朝鮮民族的主要血統是我國歷史上的扶余人,另外,西周武王初期封殷紂王的叔父萁子在朝鮮半島北部建立萁子朝鮮。由于中國和朝鮮距離比較近,山水相連,所以歷史上兩地人民互相來往,像朝鮮半島上的崔姓和盧姓都是被西周武王封到齊地的姜子牙的苗裔(其中,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盧泰愚等都曾經到我國山東臨淄祭祖),
還有韓國田氏立下祖訓:“我們的根在中國,我們的老家在廣平府風正村,我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所有韓國田氏宗親的墓碑都用漢字刻上“廣平府田氏”,以志根脈所在。等等。
十二,日本人中有一些具有華夏血統,雖然日本人一直以來都有侵略中國的企圖,因為作為一個島國,地狹人稠,日本人一直有一種不安全感。但和有沒有血統是兩碼事。歷史上,像徐福東渡日本,攜五千童男童女,到現在在日本還有徐福墓以及很多有關徐福的傳說,據考證徐福應該就是日本傳說中的天照大神。
曹魏時期,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的孫子劉阿知怕會被“終不所容,于是帶其親屬2000余人逃到日本,現其后裔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大藏、江上、秋月、波多江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又稱阿知使主。作為漢朝皇族的劉氏移民倭奴國一事,在日本史書《日本書記》、《古語拾遺》、《續日本紀》上都有記載,因此應屬歷史事實。這部分劉氏族人到倭奴國后,大都沒有繼續使用“劉”的姓徽,而是完全融入了倭奴大和民族,衍變成新的日本姓氏。他們移民倭奴國,帶去了當時中國的先進生產技術和文化,極大的促進了倭奴國文明的發展。因此,他們以其固有的文化素質,很快成為倭奴國社會中地位尊高的新貴族。如阿知使主的兒子劉都賀就將當時中國的紡織技術傳入倭奴國,他因此被稱為都賀王。
還有,一個日本家族自稱是楊貴妃后裔,包括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在當地還有楊貴妃墓。
此外,在宋朝時期,日本人羨慕中國,常派人來中國“度種”,《清波雜志》記載:“倭國(日本)一舟飄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婦女悉被發,遇中州(中國)人至,擇端麗者以薦寢,名‘度種’”。
”由于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所以一直有中國人到日本,被日本人稱為“渡來人”。所以日本人中確實很多具有中國血統,現在看來,日本人真是數典忘祖啊!!!
另外,還有不認祖宗的新加坡人,以及近現代還有很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華人,使我們的華夏文明遍播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