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了所有”之后的“什么都不做”。
在上中學的時候,我聽一位同學說過這樣一句話,也不知道他是從哪學來的,總之,讓我一直記到今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之前想這句話,就是為了安慰自己。對應的本周的主題“鏡像世界”。這句話包含了技能和運氣。
在技能的那一邊,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做了所有”——謀事在人;在運氣的那一邊,我們應該努力做到“什么都不做”——成事在天。
在左側,該努力的部分我們已經都做了,在右側,需要用運氣的部分我們,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什么都做不了。也沒什么可做的。做的多,反而起反作用。
拿我得“存錢”再說,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存錢”就是一種投資。我每個月定期、定額的往銀行存一部分錢。我的目標,是為自己“投資”一部分“救急錢”。這部分錢雖然不多,但是,放在銀行里也在漲利。
當我有這個想法,當我開始采取這個行動的時候,我已經做完了全部。在之后,我只需要每個月定期、定額往里存錢就行了。甚至,我連“轉錢”這個動作都不用做,在支付寶上設置好額度就行了,到了固定的時間,它自己就自動完成操作。
我不需要盯著銀行里存錢的數額,它不會因為我的關注而變多。我也不需要把存錢的那張卡經常帶在身邊,我也不需要經常看見它,甚至,我都可以把它給剪掉。我也不需要去想它,因為,你想不想這件事情都在發生著,想的多了,反而是浪費自己的注意力。
但是,在前期的時候,我并沒有做到我說的這些。剛開始的時候,存過錢之后,我不放心,我還去銀行查一下,看錢到賬了沒有。等存了差不多幾個月之后,我又去銀行查了一下,看看自己存了多少。只是有一次,支付寶通過我這張銀行卡,自動還了一部分錢,我才意識到這張卡是“不安全”的。后來,在支付寶上做了一下修改。
關注的多了,反而會讓自己產生更多的焦慮。而且,想的多了,反而動搖了,我給這筆錢“判死刑”的決心。當我這個月工資消費完的時候,都會想到這筆錢,我會想到,銀行里還有一個小金庫,我到什么節點會動用弄它呢?讓這個小金庫顯得很沒有安全感。這也是我選擇什么都不做,甚至把它遺忘,就當這部分錢丟了、不存的原因。
這是我從小到大,第一次做這樣長期、持續、大額的定期存款操作,我也把它稱為“投資”。在做之前我也不理解,我這樣做會帶來什么副產品。只是遵照老師講的執拗的去做:叫你做,你就做,哪那么多廢話!
當老師問道:你能理解“什么都不做”的重要性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存錢的事兒。因為我有這個經歷,所以,從這個角度我能理解老師說的“什么都不做”的好處和重要性。
老師很早就講過,比起時限和金額,資金背后的智慧才是最重要的。而這個智慧就是駕馭大額金錢的能力,在投資領域里,這個大智慧就是“什么都不做”。
當我們想到“什么都不做”的時候,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把事情前置。所有投資里面需要做出的努力,其實都應該在投資之前做完。而投資最佳策略:什么都不做,更像是一句提醒,提醒自己:謀事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