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的:東西堂主
公眾平臺:dongxi99
西羅馬帝國灰飛煙滅,代之而起的是結構非常原始的國家。國王,也就是先前的日耳曼戰士首領,他將土地分發給自己的子弟兵,而這些下屬必須提供國王打仗所需的戰力作為回報,一個國家就建基于這樣的關系上。
如此,國王不必征稅或成立繁復的政府體系即可擁有軍隊。經由這種方式握有的土地后來被稱為封地,拉丁文的“feudum”即是從這個名詞演變而來,據說這個詞自“父權”演變而來,之后再演變成英文的“feudal”。
領主和國王之間端賴個人的盟誓作為約束。宣誓服從的儀式是:領主屈膝跪下,雙手合掌高舉,國王以雙手緊握對方的手,領主隨即宣示自己今后是國王的人馬,誓言效命于他。宣誓服從后,臣子起立,君臣兩人并立,互親臉頰。
因此,這是一種代表服從也代表平等的儀式,象征著這種關系的本質:只要國王保護他,臣子便矢志效忠。自西歐有王國開始,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就是一種不成文的契約關系,這個信念從來不曾完全消逝。
雙手合掌是我們所知的祈禱姿勢,不過基督徒一開始是站著祈禱的,他們面朝東方,亦即期待基督榮耀歸來的那個方向。西方如今通行的祈禱姿勢是模仿世俗領主宣誓順從的動作,它所代表的關聯各界看法不一。
在羅馬社會,即使是它的輝煌時期,年輕人想出頭都得找個后臺當靠山,而當這個帝國日薄西山,則更為甚者。不過,合掌和吻頰的儀式本身是始自日耳曼。這是部族首領和麾下戰士之間創造出來的約束。
不過,由于立足點薄弱,君主必須征詢權勢人士建言。他們沒有能夠全權控制的軍隊,也沒有常態的征稅制度或行政部門,因此,做決定之前,他們會邀集重要人士,聽取這些人的意見并征得同意才能拍板。
神職人員、貴族和平民三種不同地位(estate)的人是制度的決定要素。“estate”意指“地位”而非“階級”;在中世紀,這是一群人的意思。而這與后來以經濟為標準劃分的階層(class)有著本質不同。
東西堂主
2016年1月16日
版權聲明:本文經授權發布。如希望轉載請取得授權。用作商業用途,請與原作者聯絡。否則,請自行承擔相關法律責任。轉載、投稿、合作可通過郵箱dongxi99@q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