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野
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元宵佳節(jié)。這一天,在我老家東良河,除了吃元宵、掛燈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民俗活動——送花燈。即在元宵節(jié)當天晚上,村里的鄉(xiāng)親張羅,給村里結婚后幾年,沒有生孩子的家庭送上一盞花燈,以祈求來年早生貴子。現(xiàn)在看來有點“愚昧”,但確實有過不曾生育的家庭,在送過花燈后喜得貴子,讓人費解。
小時候,少不更事,在村里,我見證過送花燈的熱鬧場景。正月十五下午,夜幕初降,一群村民,準備好鑼鼓嗩吶,在村里十字路口候著。一大膽村民,去新墳偷一盞燈(老家習俗,家中有新逝老人的,十五下午,子女會留一盞燈在墳前做個火伴)。雙方人馬匯合后,前邊人提著燈籠,其他人敲鑼打鼓,吹嗩吶,緊隨其后,來到需要小孩的人家。主人家候在門口,鞭炮迎接。從進入家門口開始,一兒女雙全的長輩喊著送燈歌詞,其他相親熱鬧的應著“喜呀”!依次進入到堂屋、臥室,歌唱完畢。然后,在這家夫妻的床頭,放上雙數(shù)的生雞蛋(為了方便清潔,一般都放倆),將被子蓋好,然后抱一男童硬坐上去,把里面的倆雞蛋壓破,蛋黃染在被子上,寓意小孩拉的粑粑。到此,送花燈一事就全部完成。熱鬧過后,主人家準備好上好的酒席飯菜,一大幫子人聚在一起,酣暢淋漓地喝酒吹牛。
后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很多村民搬進了城,農(nóng)村年味越來越淡,送花燈的活動也悄無聲息地消失了。但在記憶深處,對送花燈的印象很是深刻。
2017年年底,和老媽談論起送花燈的事,知道在我們東良河村,代學榮老人還會送燈歌,便電話聯(lián)系請求她幫忙,把送燈歌歌詞給我記下來。老人很是負責,也為了記錄的更加準確嚴謹,讓其老伴周勤業(yè)老人背著她(70多,腿腳不便),去2公里外姚家營姚榮玉家,把姚榮玉老人收集的送燈歌照抄一遍,相互對照比較,給我了一確定的完整版本,讓我很是感動。其歌詞如下:
? ? ? ? ? ? ? ? ? ? ? ? ? ? ?送燈歌
正月十五月兒圓,喜呀!麒麟送子到門前,喜呀!麒麟送子門前站,喜呀!一胎生下雙狀元,喜呀!
正月十五月正中,喜呀!麒麟送子到門庭,喜呀!麒麟送子門中站,喜呀!雙胎雙子文武官,喜呀!
正月十五月兒黃,喜呀!送子娘娘到中堂,喜呀!送子娘娘中堂站,喜呀!一胎雙添武狀元,喜呀!
正月十五月兒白,喜呀!觀音娘娘送燈臺,喜呀!觀音娘娘燈臺站,喜呀!一胎雙添文狀元,喜呀!
正月十五月偏西,喜呀!娘娘送子到床宿,喜呀!娘娘床邊站一站,喜呀!一胎生下四子男,喜呀!
......
據(jù)說,送花燈后出生的小孩,將來要拜繼給當初墳前偷燈的人,這樣以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