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這部電影顛覆了我對科幻片的初印象,并深深喜歡它

一直以來,對科幻不感冒,科幻類的電影電視劇不感興趣。但是今天看《火星救援》,這部電影顛覆了我對科幻片的初印象,并深深喜歡它。

找不到可追的電視劇,又百無聊賴,被推薦看《火星救援》,說看了一定不會后悔。

接下來是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

載人航天宇宙飛船阿瑞斯3號載著六位美國宇航員成功抵達火星,一場破壞力極其巨大的風暴迫使宇航員中斷任務,緊急返航。撤離途中,宇航員馬克·沃倫斯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隊友們匆匆返航,判斷馬克生還希望渺茫誤以為馬克已經犧牲。出乎意料的是馬克頑強地活下來了,并通過各種方法與宇航局取得聯系,爭取回到地球。

《火星救援》好看的第一個理由是,畫面感強。很多人應該沒有去過大漠,火星廣袤無垠但存草不生,你會為馬克的生存問題倍感擔憂。其次是太空的浩瀚,足以讓你感嘆人類的渺小。

第二個理由是這部電影傳達給我們的正能量,當美國宇航局局長泰迪猶豫要不要安排宇航員小隊去救援馬克的時候。5個宇航員一致決定冒著生命危險以及可能因抗命被宇航局永遠列為禁飛名單的風險,把馬克從火星上救回來。人在危難之間選擇自保,這是人所不可避免的人性短板更何況5個隊員里多數人都有家室與孩子,但是能在危難時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這個實屬難得。現在的社會也一樣,我們不能要求別人來幫助我們,但是我們也應倡導力所能及,多幫助別人。正所謂“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劉墉先生在《螢窗小語》中說到一個故事,一個小孩經常帶百合花到學校分送給其他小朋友,問其原因,他說:家里百合花開得茂盛,因為經常處于花香之中并不覺得香,可是分送給他人之后,從他人口中的贊美聲中能得知,百合花給人帶來的歡愉感,而且因為經常摘剪,百合花并沒有因此變少反而長得更大更香(學過園藝或者種過菜的人都知道,花和菜一樣,并非越密越好)。所以,小孩和他的家人都覺得,把百合花分送他人既能和他人分享花香,又能讓花長得更好。這是一件美妙的事。這又讓我想起很多城市舉辦的舊衣墻(把舊衣物掛在墻上,需要的人可以自取。)。那些衣服的主人和那些獲得幫助的人心里一定是像分享一支百合花般歡愉吧。

第三個理由是馬克在發現自己陷入困境時自救思路與心態很值得我們學習。因為食物不足,馬克開始種植馬鈴薯,用自己的糞便做肥料。沒有水,燃燒氧氣和氫氣制造水。最后是用360度來計算26個字母在鏡頭下的偏轉角度。我們讀書的時候總是覺得知識的無力感,因為我們的吃住行,似乎無法與知識形成強大的聯系。馬克在火星上自救的例子就是知識在實際中的巧妙運用。也許你們會說,他因為有那樣的環境。但是,我并不認同你這樣的思維方法。你發現了沒有,哪怕我們經常學習地震逃生方法,但是地震來了,很多人也不會用。為什么?缺乏實踐。那么,我們怎樣去實踐呢?模擬,模擬是最好的實踐途徑。它能讓你身臨其境,讓你將知識面上的東西變成行動。就好比,我們為什么學習了一個知識點又要去做練習一樣。只有實踐方能出真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