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睜開眼,第一件事是看手機,看微信朋友圈、看手機新聞;進了辦公室,第一件事是打開電腦,收發(fā)郵件、查看微博、門戶網站;每天反復,接收到的信息充斥大腦。每天也被各種各樣的信息騷擾著,不得安寧。
我恐慌,我怕自已會變成機器,有血有肉的一臺機器,只知道按部就班的運行特定的程序。我試圖抵抗這種模式生活,但非常有限,我只能在工作時間以外暫時性逃離,而后還是得進入這個循環(huán)模式,繼續(xù)重復。或許,重復本身就是一種生活,學會復制生活是一種安慰。
每天一如既往的忙。忙工作,忙家事,忙孩子,忙生活。早上七點前必須醒,晚上十二點前必須睡。好象已經是最幸福的事情了。起碼,我還在喘氣;起碼,我還有用處;起碼,還有那么多的人需要我付出辛苦。忽然覺得苦樂摻半,各有喜憂。
前些時日,遇到昔日舊友。他告訴我,已經不在原來的崗位了。那些認識的人,發(fā)生了一些事。兩個病了,其中一個是腦腫瘤。我突然想起來,他的點點滴滴,感嘆生命的脆弱。“我現在是金盆洗手了。遠離江湖的日子,真叫一個舒服!”他說。人到中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活得有尊嚴一些,能相對獨立。
看他的空間日記,我笑了。他不是寫文字的,卻寫得一針見血。比如,他說,從今天開始,喜歡的電視劇,每晚可以一集不落地看完。這后面的潛臺詞,只有我們彼此能懂得。我們的幸福,在于與過去的比較。從一團亂麻中抽身,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運氣。
我也喜歡看電視,躺在沙發(fā)上看電視,看著看著就睡著了。老婆很生氣,說:“你是看電視還是睡覺啊?”這句話被我記住了,下次老婆犯錯被我“逮住”,我就以這個句式造句,以牙還牙。
也許,夫妻之間所謂的幸福和樂趣就是磨牙、吵嘴。幸福讓人平庸,讓時間過得飛快。靜下來的時候,腦海里浮上來一句話,“一輩子只愛一個人,一輩子住在一個地方”,這句話跟隨我好多年了。我不知道是不是以前在哪里讀過,還是自己想的?但是,一切還是順其自然吧。
曾經看過一個笑話,如果有錢了,買兩碗豆?jié){,一碗喝了,一碗看著。我說,如果有錢了,買兩座房子,這邊住五天,那邊度周末。如果有錢了,上班上半年,那半年,扣錢吧。——那半年時間,遨游世界。可惜,還是不能舍棄,捧在手里的飯碗。老老實實朝九晚五。現在攢錢,出國旅游的夢,留待退休之后吧。
愛釣魚的好友在河邊的樹蔭一邊垂釣,一邊給我打電話,跟我聊天。末了問我,你不是上初中的時候就說要寫本書嗎?什么時候寫出來啊,45歲之前大概差不多吧?我“啊啊”地敷衍著,趕緊轉移話題。我這腦袋現在哪能寫小說啊?下次他再提這事,我就要瞪大眼睛笑著說:“這是我說過的話嗎?”
有一次上班,看到前面一美女,把我看呆了。我不知道她是什么職業(yè),也許是白領,也許只是在購物商場賣貨的小姐。她的氣質不錯,像是一株開花的樹。我想,什么叫做不枉此生,就是做一個愛自己的人,幸福地享受生活。
至于是不是寫出不朽的文章,是不是出名,是不是被人關注,都是外在的東西,都不那么重要。關鍵是自己內心深處,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
生命中沒有非要不可的東西。只要我們愿意享受人生的樂趣,便會發(fā)現,世界上只有極少的消息值得傳遞。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越是有許多東西可以放下,便越是富有。那些過著淡泊生活,又不引人矚目的人,實際上是天下的富人。
在世俗的社會里,只有我們自己的生活簡單了,才會成為自己的主人。那些脖子上多了一條項鏈、衣服上多了一枚胸針、頭上多了一頂帽子的人,以及有著多余表情、多余語言、多余朋友、多余頭銜的人,深究一下,便會發(fā)現,他們都是在完美和榮譽的借口下展現一種累贅,這種人可能終其一生都走不進自己人生的大門。
人的需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必需品,二是奢侈品。一些人拼命地追求財富,其實是用多余的生命交換不必要的奢侈,這類人是為獲得多余的物質而活。一些人用大量的時間,貼近自然、省悟內心,只讓生命之舟承載所必需的東西。這類人看似貧窮,然而這種與自然規(guī)律和諧一致的貧窮,誰說不是一種富有?
簡化我們的生活,會發(fā)現被擋住的風景,原來那里才是最適宜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