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導演和《西游記的》戲里戲外的匠人精神

2017年4月15日,著名的電視劇第一代女導演,女制片人,《西游記》的締造者,楊潔導演,因為疾病離開了光大《西游記》的影迷。遺憾和哀痛的同時,楊潔和她一手締造的《西游記》,卻早已經幻化成中國電視劇的經典之作,被廣大的《西游記》愛好者品味著!

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沒有看過《西游記》的,作為八零九零后的這一代,我們更是和《西游記》一起成長的一代,而在我們的不同年齡段,《西游記》卻滿足了我們成長所需要學習的東西。

兒童時代《西游記》,是一部有意思的神話劇,青年時期,《西游記》是一部歷險記,成年之后,無論是從師徒四人的人物分析上,還是從創(chuàng)作團隊的精益求精上,還是從《西游記》當中衍生的人生哲理上,楊潔導演,和她的西游團隊,發(fā)揚著對藝術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耗時六年多完成的作品,確實是一部禁得住似水流年的精品!

一、戲外,《西游記》的背后,是無數匠人六年寒暑,翻山越嶺,經過何止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的無字真經!

我曾經看到過接受采訪的楊潔導演,一個精神矍鑠,慈眉善目的老人,又有誰能想到,六年寒暑間,她就是那位雕琢著演員的演技,協調著各個部門,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的導演呢?

而當她微笑著如數家珍的和我們分享著拍攝的心酸的時候,卻極度平和,寵辱不驚!像是將一個故事向影迷們娓娓道來。

而當她分享著臺上大多數已經年過半百的演員拍攝趣事的時候,慈眉善目間仿佛一位母親在仔細地回憶著這些孩子們成長的心路歷程。

再看看《西游記》的演員們,雖然現在個個演員都成為了不同行業(yè)業(yè)內的精英,但在當時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他們只能用精湛的演技彌補條件的不足,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他們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現在都可以原封不動的作為范本作為身臺形表的珍貴資料!而在他們的準確的表演功底下,我們才會熱衷于從每一個人物的身上品評分析!

二、戲中師徒四人的西天求取真經之路告訴我們,關于職業(yè),和信仰,我們應當有一種執(zhí)著的精神!

把職業(yè)當做事業(yè)來做,自然而然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匠人,師徒四人在唐僧的帶領下,從大唐出發(fā),一路西行,翻山越嶺,來到西天求取真經,他們把職業(yè)當做事業(yè),擁有著對取經崇高的事業(yè)歸屬感,通過苦難的磨煉,為了求取真經,傳經布道!

秉承著對禪道的崇高信仰,師徒四人一句斬妖除魔,除暴安良,每日日行一善,漸漸的,我發(fā)現,之所以師徒四人的取經結果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如匠人一般的積累,讓他們一路西行的經歷已經幻化出一本珍貴的真經!

或許,第八十一難,當觀音將無字真經換給師徒四人的時候,我相信,一支毛筆,就能幻化出一部驚人的佛法,而身為匠人的他們似乎已經立地成佛。

三、我們所需要的,正是這種匠人精神!

從西游回到現實生活當中,當我們自省吾身的時候,你是否也把每天的工作,當成事業(yè),而自己本身以匠人的身份精益求精,舉一反三?我相信很多人是這樣做的,但不否定有一部分人不是這樣的,這部分人缺少的就是這種匠人精神。

曾經,讀過柴靜的《看見》,以她和她的團隊的精雕細琢的工作經歷為源泉而寫,我覺得這是一本不錯的書,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一個人可以如此把靈魂也嵌在其職業(yè)當中的樣子,也讓我看到了匠人的另一個角色,一定是癡人!然而讓她變成癡人的就是她的事業(yè),信仰,她的價值觀!

或許職場中,生活中的我們,差的,就是匠人的這一份執(zhí)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