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糖,粵語稱吹波糖或吹波膠,是特制于吹泡泡的一種口香糖。
我記得我小時候泡泡糖在還是一種流行的小零食,過年的壓歲錢除了買鞭炮就是這個小零食了。
彼時我還是跟在一群堂哥堂姐后面的小跟屁蟲,他們比我大上許多,總是不愿帶著我這小跟班,因為帶著完全是個拖累,跑不快,又不甚聰明。堂哥們便給我?guī)最w泡泡糖將我打發(fā)走。
但是我根本不會吹泡泡糖,只會一直嚼到無味發(fā)白再吐掉。只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吹泡泡吹的歡喜。他們教了我一百遍我仍是學不會,有時一猛吹,泡泡沒吹出半個,倒是把嘴里的泡泡糖給噴出去了,惹來一片笑聲。
這完全激發(fā)了我的倔脾氣,我就不信我催不出來。那一整個新年,我都在琢磨著要怎樣才能從嘴里吹出大泡泡。吃飯琢磨,走路琢磨,睡覺也琢磨,并把手里的壓歲錢全部變現(xiàn)了一堆泡泡糖。沒事就嚼著吹,嚼到腮幫子都累了。
突然某一天,啵的一聲響,福臨心至,稀里糊涂的我好像在嘴里吹了一個小泡泡,“哦,原來這樣就能吹出泡泡了呀。”完全是一種靈光一現(xiàn)的感覺。只不過那時我還小,還不知道什么叫做靈光一現(xiàn),靈光乍現(xiàn)。只是當時那種感覺到記得很清晰。
靈光乍現(xiàn),光是這個詞就很容易讓人覺得平地起驚雷,突然就理清了各種線索,莫名就明白了往常不理解的東西。
就如高中化學書中學的苯環(huán)結構,據(jù)說,德國的化學家凱庫勒因為對某一種物質(zhì)的結構式未搞清楚而非常煩惱。1865年的晚上,他夢見了一幅蛇咬自己尾巴不斷轉(zhuǎn)圈圈的畫面,突然靈光一現(xiàn)而發(fā)現(xiàn)了苯環(huán)的結構。
為什么會靈光乍現(xiàn)呢?——可能是經(jīng)過思考和嘗試過各種可能后,終于碰到你需要的了。所以靈光一現(xiàn)總是伴隨著百思不得其解。就如小時候的我,吹了十幾天才突然明白要怎樣才能吹出泡泡。
為了這靈光一現(xiàn)的瞬間,我們曾不自覺地在自己腦子里反復琢磨,不知浪費了多少腦細胞才有的這驚鴻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