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如果沒有婚姻,愛情將死無葬身之地。
我們也看過許多案例,當初高調秀恩愛,沒兩天鬧起離婚,求婚時誓誓旦旦愛你一輩子,沒成想轉頭就找情人包小三,初相戀你儂我儂恨不能一體,不多久分了手佳偶成怨侶,花無百日好,人無千日紅,“想當初罵一句先心痛,到如今打一場也是空”,——遠在娛樂圈,近在朋友圈,樁樁件件都在印證愛情易流逝,婚姻難幸福。
但是啊但是,并非愛情本身不可捉摸,難以維系,而是人們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導致了愛情的易逝和婚姻的平庸。不信,請看芭芭拉·安吉麗思的《如何在愛中修行》,指出了多少在親密關系中人們常犯的錯誤。
1、不表達愛
在這一點上,中國的男人女人大概要更嚴重些,因為所處的社會推崇中庸平和,絕不鼓勵主動和外露,于是情感的表達淪為軟弱的象征。多少勢利的愛情雞湯也說過,“誰先主動誰先輸”?而我們還信了,為了所謂不受傷,壓抑感情,還以為是矜持自重。
殊不知,語言影響思想,行動更反饋意識,沒有甜言蜜語的支持,沒有柔情體貼的親密,愛,就會如魯迅先生所言,“不在沉默中”破裂,“就在沉默中”消逝了。
2、不表達需求
女生說:我有點頭疼,男生聽了:哦,那你多喝點水。誰知道女生生了氣,男生莫名其妙,于是倆人冷戰起來。這其實是因為,女生覺得男生應該猜中自己的心思,我頭疼,需要你抱抱/幫我按摩/喂我吃藥/哄我睡覺等等,你沒有做到,就是不愛我。
這樣的思維看起來可笑,其實卻其來有自。想想我們小時候,不會說話,有了需求只要哭一哭父母就知道我們要什么。經歷過這樣的不求而得,在進入親密關系時,我們就會不自覺退化到幼兒時期,下意識地要求愛人像父母一樣,對我們的需求默契以對。
另一種不表達需求的情況是,覺得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很丟臉,我想要更多的性=我很淫蕩,我想要心理撫慰=我很軟弱,我想要你多肯定我=我很不自信,習慣性地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裝成一個完美的愛人。但真實情況是,虛假的愛人,難以得到真愛,更難以維持真愛。
作者芭芭拉·安吉麗思分析認為,以上兩種最常見的錯誤,起于一個最基本的心理:害怕失去愛。“害怕受到愛的傷害,害怕出錯,害怕失去愛,害怕痛苦的感覺”, 于是既不表達愛意,致使內心的愛走不出去,也不坦露需求,以致別人的愛走不進來。
愛情這樣脆弱狡猾的東西,你苦求尚且不得,何況筑起心墻拒之于外呢?你的封閉和自我保護,或許保護你免受愛情破裂之苦,卻更令你無法去愛、無法享有愛。一生孤獨無愛,對生命來說,難道不是更加苦且遺憾的傷害嗎?
反過來,即便你完全沒有以上錯誤,你也不一定能得到一份成功的感情,因為,成功感情的基礎不僅包括愛,還需要相容和共同的方向感。
相容要求雙方擁有相似的價值觀。
芭芭拉·安吉麗思調查過大多數感情穩定的情侶,發現他們在為人、信仰以及如何和諧相處方面是十分相似的。中國也有一句古話叫,結婚要門當戶對,這背后的道理,其實是說婚姻雙方應該成長于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環境下,否則差異太大,婚姻不穩。
理解了這一點,假使你想要嫁給非常富有的人,那么,仔細研究富人的世界和需求,培養自己與他們相近的思維、看世界的方式等等,即使身出平民,你也未必沒有較好的勝算。
方向,則要求愛情雙方向著相同或相近的方向前進。人,隨著心智的成熟、閱歷的增加,都是會變化的,有些人可能會追求廟堂之高光宗耀祖,有些人則喜歡采菊南山吟風唱月,一旦一對愛侶出現人生目標上的致命差異,則他們的婚姻要么破裂,要么流于形式。
成功的典型,看下木和克萊爾。這夫妻二人,一樣的野心勃勃,一樣的工于心計,一樣的巧言令色,一個要上位,另一個就造勢,一個要籌錢,另一個就獻身,真正的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失敗的典型,看王寶強和馬蓉。出身、教育、環境本就不對等,婚后則差異更加巨大,一個財富和聲望不斷膨脹,而氣場不足以令另一個尊重敬愛,一個困縮家庭脫節社會,而心智不足以知感恩、制寂寞。
王馬已經宣告離婚,而原本成功的下木和克萊爾,在《紙牌屋》第三季中,也因為對社會的認知產生差異而走向分離。
這就給出了另一個問題的答案,不相容或者方向已南轅北轍的愛人,要不要放棄?
要!
人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當初有愛,后來就有可能不愛,起始有默契,慢慢也會有分歧。失去愛,就不應該再勉強守著婚姻或者愛的形式;失去相容的可能,失去共同的方向,哪怕仍然還有愛,也不應該固守感情,因為這樣的感情,會令你失去自我,失去前進的方向。沒有自我的感情,是對人生的浪費,遲早,會吞噬掉你的快樂和幸福,也摧毀你重建人生的可能性。
不是因為核心的愛、相容性和方向性出問題的感情,都有補救的可能,《如何在愛中修行》從三個方面給出了解決方案。
第一是自測。
一切問題都有其表象,跟著芭芭拉·安吉麗思分析你的言行,你可以測定自己在親密關系中的問題所在,是過于封閉?是害怕失去愛?還是疏于表達?先對癥,再求藥。
第二是練習。
用心感受情緒,重復化解緊張,情書尋求理解,力量轉化發現憤怒的力量……這些思維練習和行動練習幫助你解決沖突。調整你對性行為的想法,練習更有計劃更自然更有愛意的性,了解男女對性不同的心理秘密……這些訓練幫助你享受性,并通過性建立起更有力量的親密關系。
第三是實例。
芭芭拉·安吉麗思還是一位情感咨詢師,她幫助許多迷茫痛苦的夫妻解決問題,渡過難關,也幫助單身男女解開心結,成功找到另一半。她在《如何在愛中修行》描述了其中的一些案例,不僅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書中理論,更可以與讀者實際中遇到的問題互相印證,使讀者得到更直觀的幫助。
也許因為《如何在愛中修行》是寫感情這樣更注重心理靈性的作品,其邏輯并不像《成功心理學》、《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這類書那么清晰直接,可能因為翻譯的緣故,行文也更重抒情而不追求簡潔,尤其需要靜下心來細讀琢磨。作者的理論,初看或者簡單,練習也并不復雜,一旦結合實際思考,就會愈讀愈覺有理,值得每一位徘徊在愛情迷霧中的人,奉讀并輔以踐行。
延伸閱讀:
《愛的藝術》
德裔美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艾里希·弗洛姆的名著,詳述了種種愛的類型,并得出結論,真正的愛,不僅要求愛的人致力于提升愛的能力,也需要被愛的對象努力發展值得人愛的品質。這本書,指導人們思考愛的本質極其意義,旁征博引,內容豐厚,行文則又優美流暢。其思想性和藝術性,當得第一。
《你的誤區》
我們說愛一個人的基礎,應是自愛,而這本書,就是一本全面的、教你戰勝種種心理誤區的自愛之書。它對個人心理成長的幫助,絕非幾語能道盡,我愛它、謝它甚深,為它寫過長文評論,詳請戳此。作者韋恩.W.戴爾,是哲學博士,同時是自我實現領域的國際知名作家和演講家。作為讀者,永遠感謝他!
《我愛問連岳》本書現已出版5部,為連岳先生的情感問答集。書中列有各種各樣司空見慣,或者駭人聽聞的故事和問題,而作者以其一貫主張的獨立、自由、學習等精神回復求助者,有時候正面建議,有時候迂回修飾,有時候直言嘲諷,文筆優美,如詩如畫。
《被劫持的私生活》
肉唐僧所作,人類性、婚姻和愛情的發展史。跳出一人一事的局限,到人類文化和歷史這樣的高度去看待男女之間的那點事兒,開拓出新的視野,也許會幫你走出小情小愛的小格局,不再那么容易為情所困。
《完美關系的秘密》
作者楊冰陽。如果說《我愛問連岳》是陽謀,謀的是自我的獨立和成長,這本書就是宮心計,算計的是壓抑自我天性以求男性的供養和回報。盡管并不同意其對女性價值的論斷,但也并不否認某些方法論,女性朋友們多多思考借鑒,也許能做得更聰明、更成功。
《我愛問連岳》
本書現已出版5部,為連岳先生的情感問答集。書中列有各種各樣司空見慣,或者駭人聽聞的故事和問題,而作者以其一貫主張的獨立、自由、學習等精神回復求助者,有時候正面建議,有時候迂回修飾,有時候直言嘲諷,文筆優美,如詩如畫。
《被劫持的私生活》
肉唐僧所作,人類性、婚姻和愛情的發展史。跳出一人一事的局限,到人類文化和歷史這樣的高度去看待男女之間的那點事兒,開拓出新的視野,也許會幫你走出小情小愛的小格局,不再那么容易為情所困。
《完美關系的秘密》
作者楊冰陽。如果說《我愛問連岳》是陽謀,謀的是自我的獨立和成長,這本書就是宮心計,算計的是壓抑自我天性以求男性的供養和回報。盡管并不同意其對女性價值的論斷,但也并不否認某些方法論,女性朋友們多多思考借鑒,也許能做得更聰明、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