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去買飯。在一家叫“八葉”的便當店前排了很多人。便當是日本的詞匯,讀作“ben duo" ,就是快餐的意思。在臺灣,便當已經變成當地的飲食文化。
便當店滿目琳瑯,都是米飯加一個主菜,有一片煎魚或雞排、豬排、雞腿等,再配一點青菜,有的再加一點腌菜。用紙做的便當盒搭配裝好,剛好夠一餐的基本的營養。
這家的便當店主打的是現烤,所有的主菜都是烤的,還烤一些蔬菜,如茭白筍,青椒,香菇…生意十分紅火,大家點餐時都被告知要等二十幾分鐘。
店的廚房在最外面,半開放式的,可以看到他們所有動作。加老板只有三個人,一個烤東西,一個裝餐盒,一個叫號買單順便幫忙操作炸食物的機器。他們繁忙中靠默契來完成一個又一個餐點。
我在外面的凳子上等了二十幾分鐘了,看著他們叫號,終于快輪到我了,這時,炸東西的那位轉身,另一位裝便當的剛好拿著一盒便當遞給他,結果不知是太急還是手滑,那個便當打翻在地上了。讓我們這些顧客看了都有點可惜又著急,這時老板和裝便當的人異口同聲的說“沒關系”,他們撿起地上的便當,丟進垃圾桶,簡單收拾一下,又繼續忙碌起來了。
沒有聽到一句抱怨,連一句反射性的“哎呀”的嘆息聲也沒有,大家沒有指責誰,在那樣忙碌中一句“沒關系”是多明智啊,安撫了那個無意的過失的人。平常說的越忙越亂,是不是在忙碌中,沒有人能從容的面對那些無意中的亂呢?
便當掉在地上,是多讓人沮喪啊,是不是如你我一樣,本來趕著出門了,另一半又忘了手機忘了鑰匙,總之我們在著急中沒辦法沉住氣說,“沒事,來得及。”
抱怨多了就成一種習慣,許多不美麗的心情就從抱怨開始。本來都無意要出錯的人開始相互發起進攻,據理力爭讓人互不相讓。
不由想起小時候幫在外勞作的父母燒開水,為了爸媽回來時能泡一壺茶解渴,那段時間缺水,我就把幾天前儲的水燒了一壺又一壺,誰知那些水已經不新鮮了,有些味道,而我不知道。所以媽媽回來后喝到那難喝的水后非常生氣,一直責備我怎么不知道接一些新鮮的水燒。
我記得媽媽很疲憊的臉上的不耐煩,滿臉都是抱怨。這讓我很怕犯錯,可是越怕就越容易犯錯,于是我學會了狡辯,為自己找不挨罵的借口,然后這也成了習慣,而且從不自覺。
工作后也是如此,當我都為自己的辯解臉紅時,有一天終于主動承擔起責任,那種坦言后的心情舒適釋放了自己。終于我學會說,“對不起,是我的原因”反而更放得開做每一件工作,不怕錯而縮手縮腳。
從最初的找借口到坦言的過程十分漫長,而我自己也覺得不是光明磊落的人,十分厭惡自己,從而自己也一直都不自信。
時至今日,看到開頭那一幕,那一瞬間就說出的“沒關系”還是讓我心生感觸,愿所有的小心翼翼都有一句“沒關系”的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