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到青色》
馬斯洛需求層次中“追求自我實現”的群體被稱為“青色人群”。他們關心自己,他人和自然。《青澀到青色》致力于向往青色的生活指南,探索青年人成為“青色”的可能性。這些探索包括:青色特質的人物采訪,產品或服務的體驗報告,青色人群的精神食糧推薦。
正文
新印的名片到了,這是正式印刷第三個版本。距離第一個版本差不多又過去了三個月。中間的最大改動就是logo加了一個英文。不過我在打開名片的那一瞬間,發現logo印錯了。
我立即拍照,發送給負責設計的斯雨。我不能不說,那一刻,我是有怨言的。不過因為我們都是在網上溝通,這些都需要很好的措辭。同時,在等了幾分鐘之后,我沒有等到回復。我不知道在這個中間發生了什么,因為我們都是線上辦公。
那個時候我要出門去趕一個采訪,走在路上的時候,我就在想這件是里面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是哪些重要的點觸動了我的情緒?我可以拋開過去的事情就事論事嗎?我可以拋開我的控制感嗎?對于我的伙伴來說,他們覺得重要的是什么?不過我心急的還是給出了下面一段自己的青色的那一面的思考。
我當時能注意的就是,不要加上感嘆號之類的吧。所以中途我撤回了一條微信。所有的微信都是用訊飛語音來做的,有的時候它會自動加上感嘆號。那么多的問號也是有點噎人的。我還緊接著把這個問題擴大化了一下,那到了我們工作群里。因為這樣的問號得到的答案只會是下面這樣。
其實斯雨的話寫的挺好的,從小小的檢討道,接納這個過程。沒有簡單的事物,所以從我的角度一直覺得他在檢討,沒有讀,或者沒有回應他見到的那個部分。而真正喜歡檢討,認為檢討有效的是我。我的動議余霞回應了,相比斯雨,我對她的“控制”更多。這里的控制很多時候是關于要求的。
這個事情發生到現在,從事情顯現的結果來看有些問題,進度拖后、浪費紙張、浪費時間,這是已經造成的。我想修復的是背后的那些結果,大家的挫敗感,相互之間的微小的控制感。不想去探討過程中誰的失職問題,但是怎么激發大家愿望的問題。
我想把它變成一次改善的機會,不是去改善表面的流程,而是去改善事情的根源。我們在這件事情上投入很多精力是為了什么?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在意的是什么?如果是為了宣傳自己有沒有什么其他的方式的?如果我們很在意創新,人以及環境友好,我們是不是可以換個做法?
暫時來看動議沒有通過,或者說大家并沒有理睬我。我隨便的發起了一個動議,這也太不尊重動議了。我還是需要遵守在會議中才能發起動議的規則。不過目前我真的覺得只做一份宣傳品,剩下的全部都電子化是個很贊的主意。不過好的主意也需要大家一起來商定。
這是我走向青色,我們的組織想走向青色的故事。我很心儀一分鐘里做了一版名片,和大家分享。
我們是誰?
我們是正在發生未來里的青色構筑者,我們關心水、事物、空氣和人、關心事物的發展變化,這些指引我們來到了社會創新這片美好的領域。同時我們也是教育者、設計師、企業家...我們想要感召更多的青年人加入我們的隊伍。我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青色的創變者,我們盼望共建更加輕盈和美好的未來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