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身體不是你的健身目的,
快樂也不是你的健身目的,
甚至健身都不是你的健身目的,
你的目的是發現你自己,困縛在生活中的你自己。”
——斌卡《硬派健身》
1.
人最可怕的不是不是行為的改變,而是思維的改變。
就像我30歲后開始發現自己變胖一樣。
胖不可怕,因為有很多原因:加班熬夜,壓力大,暴飲暴吃··· ····
但是可怕的是我的想法:胖就胖吧,其實也沒有什么,到了我這個年紀,胖一點不是很正常么?
可是我為什么要和別人一樣?
于是我開始了不服老的行動,能立馬去做的,就是健身。
接下來這篇文章,我和想你分享一個馬上35歲的人,是如何逆襲自己的身體的。
想要從零開始進行身體改造計劃,大概分成這5個部分:
- 設定目標和預期定義
- 建立對健身的知識體系
- 找到關鍵要素
- 做好計劃和預防
-
跟蹤記錄和復盤
當然,之所以寫這篇文字,是因為我發現5個步驟,是一個通用的技能學習模式,可以讓你用在任何技能的學習領域,不信我們一一來看。
2. 第一步:定義
有句話說,如果你的方向錯了,做什么都是錯的。
很多健身類的書籍在第一章都會寫到大家對健身的誤區;
所以我們可以對健身這個事情做清晰的定義:
- 你對健身的定義到底是什么?
減脂,充電,增肌,這是三條完全不一樣的路。
減脂:目標的去除脂肪;
充電:目標精力恢復;
增肌:目標壯實肌肉有線條。 - 你做到什么程度?
自嗨:自己開心就好,適度就行;
炫腹:為了人魚線和馬甲線,不咬牙切齒是不行的;
專家:成為健身達人,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劉洹,他作為一個瘦小個仔的博士,居然成了健身博主,抖音就200多萬的關注。 - 你要準備做多久?
沖刺型:我有朋友為了結婚,提前3個月瘋狂減脂,拍完婚紗照就不去了;
周期:為了夏天能炫腹,你懂的;
長期:為了抗衰老,比如我這種。 - 你有什么資源支持?
時間上,你每天可以用的時間是多少?
我測算過,我從家步行10分鐘到健身房鍛煉過程的來回需要兩個小時。
我有很多運動健身的達人朋友,有問題我可以隨時請教,避免自己走彎路;
健身房辦卡費+私教費用+裝備費用,還有自己飲食的調整,其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黃執中曾經說過,所謂的問題就是現實和預期的差距。
而解決問題的途徑就只有兩種:
- 降低預期,滿足現實
- 改變現實,滿足預期
通過對健身這個詞的清晰定義,你會知道這件事為什么要做了。
那健身具體要做什么?
我們接下來看第二步:找到健身的結構(知識體系)
3.
所謂的技能結構,就是做這件事我們到底要關注那些要素?
比如:
- 買房子,推薦你看馮侖的新書《買房這些事兒》
- 跑馬拉松,可以看《跑步圣經》
- 相親,可以看——算了,我也不知道
你不能瞎練,如果你去了健身房,最容易迷失在一堆看上去很精妙的器械面面前。
STOP!
健身到底怎么做是有知識體系的好嗎?
比如下面幾種模式你要了解:
- 流程性知識:
健身前要做什么,健身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健身后要怎么吃和休息; - 結構性知識:
你既然是健身,當然要對自己的身體要有所了解。比如想練出漂亮的肩部線條,肩部的三塊肌肉要要分成三個練習獨立進行; - 占比性知識:
4分吃(在吃上花費的精力比訓練還要多哦!)
3分訓練
3分休息(強度訓練后+晚睡熬夜會讓你的身體和精神雙重疲勞)
不對啊,我們這是一個健身的分享文啊!
怎么變成了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的學習文?!
其實沒錯,你發現了,無論是健身,還是學習洋蔥閱讀法,學習過程,就是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
知識體系就像一棵樹。
每個人對一個技能領域的了解越深,這棵樹就枝葉越繁茂,根基越深。
比如剛才剛才比例結構中的:“吃-練-睡”,里面還可以細化:
關于吃,我們要關注重點是:
- 碳水化合物(米飯,包子,面條等淀粉類食物)
- 蛋白質(肉蛋奶)
- 以及所有食物都包含的一個概念:熱量。比如:一瓶酸奶的熱量是一瓶同樣容量脫脂奶的近3倍!
所以,我們在健身房請私教的時候,很大一部分錢,是為對方知識體系在付費(對方在用他的知識體系給你提供服務)。
4.
有了知識結構,接下來要搞清楚的,就是你當下最重要的點是什么。
比如你理解你的身體,接下來的問題是:
你要練哪里呢?哪些是我們身體的關鍵部位呢?
你會說,這有什么,每個部位都練到啊。
想法是好的,可是你有這么多時間嗎?你的精力支持你這樣做嗎?
這里我們就得理解健身中有一個概念叫“大肌群”的概念。
啥意思?
就是有動作練習是可以帶動大范圍的肌肉一起來練習的。
比如:
胸,肩,背,腿這些部分的練習,就可以進行大肌群練習。
所以我健身的時候把身體的關鍵部分這樣劃分:
外部可視:胸,肩,臂
內在力量:腰,腿,背
出了關鍵身體部位的練習,健身中還有一些關鍵器械:
健身房中很多器械都是進行特定肌肉的練習的。
但是杠鈴,啞鈴這兩樣萬能法寶卻是可以練全身的,
絕大多數的健身指導書籍和視頻中都會用杠鈴或者啞鈴類輔助演示。
(大家默認用哪些花里胡哨的器械的都是菜鳥)
所以如果你沒有時間去健身房,在家里配備杠鈴或者啞鈴+一個瑜伽墊,就可以練到你身體全部部位了。
5.
當你明白了其實只要練胸,肩,臂,腰,腿,背的時候,接下來啊就是怎么安排時間的問題了。
你可以選擇隔天鍛煉的方式,這樣可以保證足夠的休息。
也可以想我這樣,周一到周五鍛煉,周六周天休息(周六周天我都要上課,所以才這樣安排)。
我的時間一般是早上做做拉伸運動,HIIT減脂燃燒我的小肚腩。
因為我的工作關系,下午2-4點一般都要開會或者工作,比如現在寫的這篇文章。
下午4-6點,健身房人少,器械不用排隊。
晚上8-10點是健身房的高峰期,那種全是肉肉的場景,到處是汗的地方,處女座很不適應。
你會說,這樣的排期好嚴格哦。
對啊,健身不是我的目的,找得到自己,解脫束縛才是啊。
所以,自從健身后,我基本上不參加聚餐,早起早睡,生活規律了,工作效率和精神狀態都爆棚。
有了計劃,就一定能執行嗎?
所以,為了讓自己的健身能變成習慣,我們還需要最后一步。
6.
最后一步,就是記錄自己的成長曲線。
我們的大腦天然喜歡獎勵。
如何讓我們大腦在每次運動之后看到獎勵呢?
一個小小的游戲化技巧就是,記錄每一次活動的內容,讓自己看到自己在提升。
比如:
你可以記錄自己每天練習的內容,次數和負重
你可以可以階段性記錄自己的體重和體脂比例,這樣能看到自己到底是進步了,還是一直沒有變化。
如果沒有變化,就反思一下,這個階段是什么原因。
對,把記錄和復盤用在健身中。
最后,為了防止自己找借口逃避,或者因為突發情況無法持續,可以給自己設置WOOP的預防措施。
WOOP具體的結構是這樣的:
- W-wish: 我想做的
- O-outcome: 我期待的結果
- O-obstacle:可能會遇到的障礙
- P-plan:我設定的計劃
比如我把自己常見的不去健身房的借口全部找出來,然后設定WOOP預防措施:
如果下雨,就在家練,反正有杠鈴和啞鈴,可能重量沒有健身房大,但是至少我練了。
先做到,再做好。
7.
總結一下我們今天聊的話題吧。
我們拿健身做案例,聊了學習一個技能要關注那些要素。
如果你要健身,你可以試著用今天這篇文章的5個步驟去梳理一下。
當然,這5個步驟其實適合很多技能的練習,具體是什么,就等著你來發現和完善補充了。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我健身的第36天。
我不甘心35歲前變成一個油膩的胡子拉碴的叔叔。
和小肚腩作戰的每一天,就是我提醒自己還很弱的每一天。
身體改變了,形象就變了,飲食作息也變了,健康狀態也變了,待人接物也會發生改變··· ···
如果個人成長是我們的一個人生目標,那“健身”就是一個關鍵要素。
你覺得呢?
分享是最好的學習,我是彭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