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有緣在家門口的奉賢圖書館采訪鄭佩佩,得以一睹她的風采,心情還是有些激動的。她是為自己出的新書《回首一笑七十年》而來,在訪問之前做了些功課,腦海里揮之不去的是她的英姿颯爽和仗義直言,似乎在電影和電視節(jié)目中,她總是這樣的形象,聽聽
這本書的名字,回首一笑七十年,頗有時光荏苒,滄海一聲笑的味道……
待到近前,看大家口中的佩佩姐,慈眉善目,穿著雅致,微笑等待著我的發(fā)問,除了一頭染過的淡紫短發(fā)透露出一些明星氣息,其他的感覺更像是一個身邊的善意長者和老師。她身上有多少我們在戲里看到的氣韻,或者書上的回首一笑?
俠女
在鄭佩佩身上,我們最能記得的鮮明形象大概就是俠女形象,早期邵氏的大醉俠,金燕子等耳熟能詳?shù)膫b女形象深入人心,后來重出江湖后一個個深入人心的長者夫人形象,無論是哪個形象,總有一種英氣在身,禁不住問起,她本人也是這樣一個俠女么?
“當初胡金銓導演看重我扮演牛郎織女時的英氣,讓我扮演金燕子。他是發(fā)現(xiàn)我有俠女氣質(zhì)吧,記得胡金銓和其他導演喝醉酒,是我把他們分別送回家,當時我也就20多歲的年紀。我很少說話,總是默默的做事,胡導演笑說,女俠就應(yīng)該是這樣。到現(xiàn)在,很多小輩都愿意叫我佩佩姐,或者干脆叫媽媽,我照顧他們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好像自己有一種愛照顧人的天性,到了朋友家我也不會閑著,總是忙里忙外。“
怪不得江湖人稱佩佩姐,如今大哥大的成龍,洪金寶當年可都是她的武行中人啊,他們也依然會記得這個當年的小姐姐是如何照看剛剛?cè)胄械乃麄儭?/p>
俠女之俠,重點不在武功高強,更多是俠肝義膽,劍膽琴心吧。鄭佩佩最能讓人感佩的俠正是她一直也沒有改變的熱心腸和愿意幫助年輕人的提攜之心。
“我有次接了一個馬來西亞的戲,那個監(jiān)制就是很多年前,我曾幫他說過好話,他記得我,所以愿意請我出演。與人為善,這也是我一直的生活準則。”
角色
有一種說法就是“人有三條命,性命,生命,還有使命“,鄭佩佩是否認可這種說法?
“我這一生,演過很多角色,有早期邵氏的俠女角色,有中期唐伯虎點秋香的搞笑角色和臥虎藏龍的壞人角色,還有后期的不同嘗試。我的想法是每個階段都有任務(wù),沒有看到使命偉大,我從小到大都有任務(wù),小時候,我的任務(wù)是照顧弟弟妹妹。拍戲任務(wù)就是做一個好演員,結(jié)婚后要生一個兒子,所以艱難生了一個兒子。現(xiàn)在我的任務(wù),就是活得開開心心,使每個人開開心心。“
是的,她給人的感覺很務(wù)實,每個階段都會投入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做一個決定,只需要3分鐘,而且不會后悔“,當初為婚姻選擇退出影壇,遠嫁美國,后來生兒育女,經(jīng)營電視事業(yè)多年后,在失敗婚姻后一個瀟灑轉(zhuǎn)身,回頭再來扮演電影角色。
這一個轉(zhuǎn)身,又成就華夫人等經(jīng)典角色,看似輕松,卻是她適應(yīng)和當年一代俠女主角光環(huán)完全不同的身份來刻畫的。據(jù)說一開始,胡導演和李導演等都不太能接受當年的俠女竟然拍了這樣一個搞笑版的華夫人。
“我比較開心的是,我能夠做到放下,放下之前的很多身份,重新開始演戲生涯。”
的確,看看鄭佩佩和自己兒女的溫暖合照,還有她在電影里的經(jīng)典角色,以及人生每一個段落的表現(xiàn),能體會她對自己人生角色的把握。
當我問起鄭佩佩對當年的決定有沒有后悔過,她說,人生百味,甜酸苦辣全部嘗過,生命才豐滿。她說起星云大師提起碰到這些事是好的,逆境中也可以學到更多,人生不要太喜也不要太悲。
佛緣
如果說鄭佩佩的前半生更多重在一個俠字,那么后半生,佛占據(jù)她人生更大的比例。自從當年在洛杉磯和星云大師有機緣認識后,她就一直受到他的佛法指引,還將禪語佛法踐行到生活中。
在4月3日回首一笑七十年的講座中,她特別提到星云大師常提的三好,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看著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我們常常認為自己是好心,可有時會辦壞事,還需要明辨是非。同時多給對方信任和信心,才會同樣收獲好心和信任。”好像剛才提到的她作為小姐姐照顧同為武行的成龍和洪金寶,還有馬來西亞拍戲的那位后輩,都是當初的好心結(jié)下的善緣。
記得,在另外一個訪談中,聽她談起眾說紛紜的周星馳,她只說,我感謝周星馳,因為他,很多人都記得我演的華夫人。說起章子怡,她說,我只記得她小鳥依人的樣子,沒見過她高傲。這是一個坦坦蕩蕩說好話的佩佩姐。
講座現(xiàn)場,有一位讀者很激動的說,我很喜歡你,鄭老師,喜歡你一直拍戲,一直開心,身體健康。鄭佩佩很開心的笑著說"你現(xiàn)在就是歡喜心,給我們大家歡喜,我們都歡喜"這也是她所說的好心和好話吧。
她所說的三好還表現(xiàn)在對兒女愛的表達上,她說,從不會對兒女表現(xiàn)出我吃的鹽比你們多的姿態(tài),有很多甚至要向兒女學習呢。這樣一個可愛的長者,怎么不讓后輩喜歡呢?同樣也一定能培養(yǎng)出獨立自強又有出息的孩子吧。
“有人說,你總是給的話,不是會越來越少么,我想說,其實你給出去的,就好比糖果,是會加分的,會結(jié)越來越多的善緣,而不是減分。”
相由心生,這樣結(jié)佛緣的菩薩心,如何不生就一個慈眉善目的面容呢,七十歲的佩佩姐看著似乎越發(fā)得賞心悅目了。
當下
不知是不是因為信佛,當我問起佩佩姐,她最喜歡人生的哪個階段,我以為她會說最紅的女主角時期,或者后來的華夫人熱,又或兒女圍繞膝前的時期。她說,就是現(xiàn)在,當下,這個七十歲的年紀,這一天,以后都不會有了。
不由心中一陣慨嘆,多好的心境。她笑說,本來沒有想要寫回憶錄,想著七十歲還早呢,人家八九十歲也沒有寫,可是想想也應(yīng)該寫寫,還可以好好回顧一下,再開始。
實在無法想象這是一位七十歲的長者說出的話,她的表情分明透露著歡喜和俏皮,真心安于當下。
其實在這本回首一笑七十年之前,她還有三本書,比如《擦亮心燈》是關(guān)于她信佛的心路,還有之前關(guān)于舞蹈的書,都是給自己不同階段的禮物。“我答應(yīng)三聯(lián)的麻總,重新立項寫我這七十年,他感覺我回答的這么容易,還有點不相信。可是我完成了諾言,他也幫助我找了很多在香港電影博物館的照片,共同完成了這本書。這也是我交給自己七十歲的生日禮物。”
她是一個真正活在當下的人,每個階段都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務(wù),并且留下一段很好的人生記錄。
盡頭
這里說的盡頭,不是采訪和活動的結(jié)束,也不是人生的盡頭。是鄭佩佩在講座中反復(fù)提到的一個想法,凡事都有盡頭,“我們總以為什么事都不會變,不會結(jié)束,記得有次朱茵請我教她跳舞,我說好的,我想我八歲就學舞蹈,十幾歲就教跳舞,這有什么呢。可是當我對著鏡子時,我發(fā)現(xiàn)我教不了了,我告訴她,她也不太相信。可是我真的用完了,沒有那個緣了,我的腿再不能跳舞了。原來一切都有完的時候。”說這話的時候,也許其他人會為不能再跳舞傷感,佩佩姐臉上卻毫無征兆,顯得平靜淡然。
她還說起一件事,她自己有四個孩子,也曾經(jīng)幫香港的李錦記品牌的節(jié)目做過500道菜,算是一個很會做菜的人,可是有一天她發(fā)現(xiàn)再也做不出味道來了,就在原來的婚姻里,面對她的先生和孩子,她做她最拿手,也是他們最愛吃的菜做不出原來的味道了,原來一切都有完的時候。
“所以我想一定要珍惜現(xiàn)在能做的事,不要認為凡事沒有盡頭,”說這話的時候,佩佩姐語氣如常,淡然的好像在說別人的故事。她沒有講述不幸,抱怨不公慨嘆結(jié)束,而是告訴我們珍惜當下,凡事都會有盡頭。她從結(jié)束看到的是現(xiàn)在和開始。
忠告
在講座的后來,她告誡想要走上表演道路的青年學子,要懂得演員道德,最好能開一堂道德課,其中首要一條就是要守時不遲到,有些年輕演員以為遲到可以耍大牌,殊不知,不僅影響其他演員,更影響了所有片場的人。演員風光在前,最苦的卻是那些燈光、攝影、場記等幕后團隊。現(xiàn)在的年輕演員會演戲的不少,懂得演員道德的卻不多。
她還告訴那些想要追逐理想?yún)s不懂得如何做選擇的年輕人,要多讀書讀好書,選擇正路,條條大路通羅馬,不一定選擇是唯一的一條路。人生哪怕上錯一輛車,只要是正路,也依然可以是正路,可以勇敢去嘗試。
七十年的積淀也許很難在一次訪問或一次講座中呈現(xiàn)出來,當我們讓她總結(jié)下自己這本書,她也只是說了“如果你們想看大明星,也許你們會失望,但如果你們想看一些我人生的甜酸苦辣,那么也許有些收獲”。
后記
鄭佩佩,俠肝義膽,菩薩心腸。當她重出江湖,放下過去那個女主角和富太太的自己重新開始,拍攝一部顛覆形象的華夫人,她就已經(jīng)真正的放下了!
如果說奇女子,俠女子是她給我們留下的外在形象,那么一直給予她內(nèi)在堅定力量的則是那個坐看云起的佛女子!她已經(jīng)簽署了捐獻遺體聲明,不買房不買墓地,執(zhí)意要瀟瀟灑灑的過這一生。
回首一笑七十年,舉重若輕細語間。當繁華落盡洗盡鉛華時,我們看到的就是面前這個慈眉善目,親切的猶如鄰居奶奶一般的長者。
讀書,不僅讀圖書館里的書,還需要讀更多像鄭佩佩這樣的人生大書,從中學得當下,學得與人為善,學得放下,最終來揮就我們自己的人生大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