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
“我從哪里來?”
“我到哪里去?”
據說這是人生的三大哲學問題。每個人都要問問自己。當我想到要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發現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回答,但還是想試著去回答吧。
如果十年是一個節點,16歲對我來說是一個分水嶺,第一個十年6歲到16歲,因為6歲以前的記憶是模糊的,就當我從上學開始吧,第二個十年就是16歲到26歲。
從6歲到16歲,小學、中學、高中,這是我的學習生活。和大部分的孩子一樣,按照父母的意愿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要考大學。我不是屬于那種從小就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么的人,所以我的生活也是很平淡的。
小學的我,活潑可愛,除了平時上學以外,大家都是愛玩的小姑娘,和兒時伙伴們去山上探險。
中學的我,溫柔安靜,努力學習,有自己的心思和秘密,開始寫日記,喜歡晚上窩在被窩聽廣播和鬼故事。
高中的我,熱鬧開朗,和室友的關系特別好。這十年就是大多數人一樣平凡的生活。
從離開祖國來到意大利的那一刻起,或許我的生活就發生改變了。現在想來,確實是的,來到了另一個國家,不是自己選擇的,只是跟著父母來到了這里。
記得在離開的飛機上,看朋友們給我寫的信,眼淚嘩嘩地流。那一刻,可能就感覺到我們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能保持那份友誼嗎?
對新國家的好奇與陌生,對故鄉的思念和朋友們的牽掛。我那時總是安慰自己,既來之則安之。開始去學校上課,開始在這里生活。慢慢地慢慢地也就習慣了,在學校認識了新的朋友,也是中國人,一起學習意大利語,一起出去玩。但內心還是會想念中國,總在想,如果我在意大利的時間超過了我在中國的十六年,我還會是喜歡中國多一些嗎?我不知道。
這十年自己慢慢長大,經歷的事情也多了,懂得也多了。才逐漸喜歡上這個國家,也不會再偶爾地抱怨當初要是沒來意大利該多好啊。
我在一篇秋水老師的文章里看到過,她說給自己的年齡重新定義,以什么時候開啟心智為起點。那么我的起點就是2014年,那一年真正開始意識到自己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就是開啟心智了。以前的自己可能很少想到我需要為將來的生活做什么努力,有也是片刻的迷茫,卻沒有找到解決的方法。
那一年我開始堅持健身,開始閱讀,開始學習,才發現自己以前浪費了多少的時間,雖然之前也有看書,但從來沒有行動和堅持,所以我更愿意從我真正開始實踐的那一天是我的起點。現在是我三歲生日了,繼續在堅持、在閱讀、在學習……
有時不得不感謝互聯網的發達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我的世界打開了新的大門。在互聯網上見識到了世界各地的人和所發生的事,遇到了一些你的生命中不太可能遇到的人,看著他們的事跡和人生,讀著他們的書本和文章,那些優秀的人就是你不斷前進的動力。這幾年在網上認識了很多的朋友,大多是因為共同興趣愛好而相識,有健身、有閱讀,有因為關注同一個作者而相識的朋友,一些看似遙遠的距離,卻感覺很相似的兩個人在網上相遇。
我和晴天就是這樣認識的,我們因為愛好閱讀而參加了熊貓書院十個月的閱讀活動。我們聊天,會發現很多彼此欣賞的地方,而且有很多相似的想法。我們就是在網絡上認識,現實中沒有見面卻感覺很親近。
這次她邀請我和她一起堅持寫文章也是如此,都覺得彼此是可以互相鼓勵和監督的那個人,那天我們聊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我有時都感嘆,她怎么會和我心里想的一樣?這些想法都只是在我腦子里模模糊糊的打轉,自己都還沒理清,但她卻說出來了。
我曾經問過自己,我知道自己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嗎?我給不出很確切的答案 ,但我知道我不要什么。我或許還沒有找到終極目標,但我知道自己要去努力靠近,所以我在學習和實踐。記得笑來老師的那本《把時間當作朋友》里有句話:努力前進吧,或許你還沒看到滿園的花朵,但你能聞到花香,你在越來越接近了。不記得原話是否是這樣,但我想表達地就是這樣,如果我現在選擇在正確的道路上,我會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的。
晴天的想法就像一個契機,促使我提前行動,有時總想準備好才出發或者一出發就力求完美,但真的不是的,沒有哪一個人第一次就能做得很好,大家都是不斷地在行動和調整,在一次次的積累和挫折中,才走出自己的路。
我和晴天兩人的約定就是,我們要一起堅持,每周先寫一篇原創文章,然后再去做其他的。我們的夢想暫時都放在自己的心里,記得有人說過,給自己列個夢想清單,然后藏在心里。我們也是這樣,所以現在我們的目標就是堅持和記錄自己的成長。
每年都這樣的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我想也是另一種收獲吧。不同階段的自己會有不一樣的感悟,說明自己一直在成長。
完稿于2016.03.12 時間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