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后,重讀葉圣陶的《稻草人》,深切感受到的是世間的寒冷。有那么一刻,我有些猶豫,要給孩子讀這樣的書嗎?要讓他那么早知道這個世界的殘忍和無奈嗎?
這似乎是個無解的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重讀《稻草人》,通過百度再次了解了這本書,發現這本書有很高的文學地位和文學成就。作為新中國第一本為兒童而寫的童話集,這本書是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上的第一塊豐碑。這大概也是這本《稻草人》一版再版的原因吧。
葉圣陶的這本《稻草人》是一本童話合集,收錄了他創作的多篇童話,其中代表作就是同名的短篇童話《稻草人》。
《稻草人》中的文字很美,比如葉圣陶提到大自然,筆觸輕松,洋溢的是美好和恬靜。
這是當然的,田野里夜間的風景和情形,只有稻草人知道得最清楚,也知道的最多。他知道露水怎么樣灑在草葉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樣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樣眨眼,月亮怎么樣笑;他知道夜間的田野怎么樣沉靜,花草樹木怎么樣酣睡;他知道小蟲怎么樣你找我,我找你,蝴蝶們怎么樣戀愛;總之,夜間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可這注定是個悲傷的故事。當稻草人開始講述夜間發生的故事時,一切都不再那么美好。
稻草人守護的那片土地的主人是個滿臉皺紋的老太太,他的丈夫去世,他的兒子得了白喉早逝,她自己在生活的挫磨下哭瞎了眼睛,賴以為生的就是這片莊稼。當蟲害侵襲這片莊稼時,稻草人想趕走蛾子、提醒主人,但卻無能為力,只好眼睜睜看著一片莊稼被蟲害侵襲。
夜間,有漁人婦女辛苦的捕魚,她的孩子得了重病在咳嗽,可她為了生活所迫不能照顧自己病中的孩子,但終因太過勞累,她沉沉的睡去。
晚上,有女人自殺,從她臨死前的哭訴中,可以知道他丈夫賭錢,把她賣給了別人。她發出了“我又不是一頭豬,不是一頭牛”的感嘆。
……
我想,在葉圣陶那個時代,是更主張“文以載道”的。所以他更多運用孩子的眼對現世進行描摹,童話中帶了幾分悲天憫人之氣,這在《跛乞丐》等童話中都能一窺端倪。我個人認為,他寫現世的苦難,并不是為了寫苦難而去寫苦難,而是寄語孩子們,希望他們以公平心去改變不公平,這在童話《畫眉》、《含羞草》中畫眉和含羞草的語言和心理可見一斑。
比較起來,我更喜歡那篇《小白船》。因為更輕靈,帶著孩童的天真與快樂,也很容易讓人想起那首家喻戶曉的兒童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很喜歡故事里的那三個問題和答案。
那個人說:“第一個問題,鳥兒為什么要唱歌?”
“他們要唱給愛他們的人聽。”女孩兒搶先回答。
那個人點點頭說:“算你答得不錯。第二個問題,花兒為什么香?”
男孩兒回答說:“香就是善,花是善的標志。”
那個人拍手說:“有意思。第三個問題,為什么你們乘的是小白船?”
女孩兒舉起右手,好像在課堂上回答老師似的:“因為我們純潔,只有小白船才配讓我們乘。”
我想,只有孩子,才能回答出這樣純真的答案,也才能享受這樣的快樂。
……
讀葉圣陶的《稻草人》,知曉的是世間冷暖,一如那感染了全世界孩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小白船》,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創造力和活潑可愛。
親愛的孩子,愿你永遠不要懂得這世間的寒冷。
也愿你不得不懂得時,依然能有勇氣去面對,也依然保留著你一刻純真而善良的心。
愿你如泰戈爾所說,當不得不面對世間的風霜和寒冷時,能說上一句“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