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4月下旬組建新精英橙子學院南京分院(石頭橙)到現在,已經四個月了,我們的組織團隊從3個人發展到19人,舉辦了9場線下活動,累計參與人數近400,并在其間有幸請到簡書作者彭小六、思維導圖訓練營創始人吳思旖……從自己貼錢到小有營收,從擔心沒人參加到擔心場地爆滿,這樣的結果當然和團隊每個人的投入有關,但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年輕人成長的渴望和線下社群存在的價值:人們渴望去表達、去改變、去追求價值和創造生活,而線下社群很好地融合了這幾點需求。
1、
人人渴望表達,社群是最具包容性的舞臺
剛開始參加社群的人并不都是外向的、主動的、善于表達的,很多人沒有在公眾場合說話的經驗和勇氣,但可以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他們也想說話,于是我們在活動中設置了很多環節來鼓勵大家說話,比如自我介紹、脫口秀、我本月要做的一件事,我參加這次活動的感受。當我們輕輕地去推他一把,給他一個掌聲,就會發現,很多默默無聞的年輕人原來有那么多的想法和愿望,只是很少被人聽見和鼓勵,當他們越來越自然、大方地去面向大家說話,他會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并開始相信自己的內在力量。社群不是學校或公司,不是考核或評價人的,其特有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讓更多人在這個舞臺上有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公眾表達,也從此走上了自我探索和成長的道路。
2、
人人渴望改變,社群提供了深層動力
當我們在社群中聽到越來越多的人說話,就知道,哦,人們都在談論改變,人人都渴望改變,但我們又常常半途而廢、無比失望,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毅力無可救藥的人。來到社群,你會看到,大家都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徘徊掙扎過,但有的人最終成功了,比如來我們社群現場做分享的彭小六、吳思旖,你就會被他們激勵,受他們啟發,有的人和你一樣還在路上,你就可以和他結成同盟,打卡監督、互相支持,而當你取得一點點的進步,就會在社群中被分享、被慶賀、被擴大,你會慢慢地意識到,人們之所以渴望改變,變得更好,看上去是為了自我實現,同時也影響了他人,而能夠在社群中影響他人,為別人的生活帶來價值,會成為我們繼續努力的更深層次的動力。
3、
人人渴望價值,社群是同道人的集合
我們的手機中都有很多的群,老同事、老同學、老鄉、各種臨時的微課等等,時間久了,大家除了搶紅包,可能根本沒興趣再點進去看,為什么?因為我們的價值觀和關注點可能根本不一樣,沒法多聊,而社群就不同了,他本身就是由一群志同道合之人、為了相似的目的而集合的,我們可以開幾個小時的會還興致勃勃、意猶未盡,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場地、找嘉賓、一遍遍修改文案、一次次優化流程,我們做這些并沒有人要求、也沒有報酬,只是因為我們想去做,想去實現一些我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是價值,讓我們樂意付出、樂意思考,而在社群中,共同追尋和實現價值的過程就是我們能夠持續行動并最終收獲的過程。
4、
人人渴望創造,社群是天然的試驗場
從童年拿起畫筆的那一刻我們就在渴望創造,按部就班的教育和工作可能暫時掩蓋了我們的渴望,但不代表我們丟失了這份本能,而他一旦被喚醒,就會帶來源源不斷的能量。社群一般有大概的發展方向,但沒有具體的玩法和標準,這就留給我們巨大的創造空間,成為天然的試驗場,從選題策劃、呈現方式到宣傳推廣、互動參與,每一個細節都要精心設計和創造,你不知道這個文案能否打動到人,那個游戲能否打破沉默,你總希望,下一次還可以創造更精彩的玩法……而參與者也是因為這份新鮮的體驗感,才下定決心從周末的沙發上爬起來,穿過大半個城市來參加活動,他們也因此創造出了自己的作品,文章、思維導圖,他們也因此創造了自己的生活,跑馬、旅行、自由職業……
在參與社群的組建前我是猶豫的:會不會很花時間而沒有回報?現在,四個月過去了,作為石頭橙的負責人,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思考、表達、溝通和領導能力,更結交了一群優秀的同道中人,因為他們的存在,我無法懈怠,也更有熱情和靈感向人生的目標前進。所以,玩線下社群當然是要花時間的,但是從“我"到"我們",能夠和親愛的伙伴們一起,為篤信的價值去花時間、去創造精彩,難道不是一種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