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參加讀詩會,有一位三歲孩子的媽媽分享了這么一首詩。
連枯枝敗葉都是好的
作者:海桑
晝夜交替,四季更迭
那些似乎重復(fù)的日子
其實都別有意味
小羊咩咩
從不因為有狼的嚎叫
而減少對青草的熱愛
小豬在稀泥里打滾
也不為討人歡心
而改變自己的模樣
魚兒不羨慕兔子在岸上蹦跳
它只是喜歡水
大象也不想學(xué)鳥兒飛到樹上
它有長長的鼻子
夠得到天堂的樹葉
它們自由自在
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存在
龐大的不傲慢,微小的不自卑
做著自己最合適的事情
生老病死,不慌不忙
不貪求多余的東西
甚至不貪求活著
在世上度過命定的時光
然后離開
最后變成世間依然存在的東西
甚至要感謝腐朽
世上的萬物
圓滿或者殘缺
悠長或者短暫
連枯枝敗葉都是好的
詩讀完后,每個人要分享自己的感悟。
這位媽媽說:小羊,小豬,魚兒,大象,他們都過著自己的生活,不去羨慕別人。不去奢望,不去妄想,享受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
另一位詩友說:我上大學(xué)的時候,有一次上課一個女生站起來向老師提問:老師,如何才能成為自己。老師回答說:首先你要有錢。
有錢,多么直接,多么生硬,多么殘酷。
我們聽到這一句回答的時候多少都會有一點震動,覺得這個老師未免也有點太過于現(xiàn)實了。
可是回頭想想,這個回答自有其合理的部分,但也不完全對。
在我看來,如何成為自己,關(guān)鍵在于每個人對這句話怎么理解,你想成為什么樣的自己。
想成為自己就一定要有錢嗎?如果你追求享盡人間富貴,不用做任何工作,那么你確實需要錢。可是,如果你就想成為一個勤勤懇懇工作,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的人,你需要有錢嗎?
成為自己,就一定要符合世俗的標(biāo)準(zhǔn)嗎。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藝術(shù)家,當(dāng)然有錢更好,但是沒有錢就不能成為一個藝術(shù)家了嗎,梵高一生窮困潦倒,但是這世界上只有一個梵高。曹雪芹窮到快吃不上飯,但是依然寫出了文學(xué)巨著《紅樓夢》。假如梵高和曹雪芹都是巨富,我倒寧愿相信他們不會創(chuàng)造如此的輝煌。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惡劣的環(huán)境往往能夠造就一個人。
當(dāng)然,也有人說,順境更能夠造就一個人。但是不管怎樣,像梵高和曹雪芹這樣的人確確實實就是“成為自己首先要有錢”這一論斷的反例。這說明,有錢并不是成為自己的必要條件。
如何成為自己,首先你要有錢。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社會轉(zhuǎn)型期特有的急功近利型的價值觀。
成為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并不只有一個,人類社會的價值觀應(yīng)該是多元的。
就像前面那首小詩里說的那樣,小羊咩咩,小豬打滾,魚兒只是喜歡水,大象有長長的鼻子,夠得到天堂的樹葉。他們不因羨慕別人而改變自己的生活,他們享受當(dāng)前的生活,因為那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
你看,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活法,每個人各得其所。
這樣,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