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是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
主要內(nèi)容: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fā)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fā)生。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這樣的: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墨菲定律是其作出的著名論斷,亦稱墨菲定律、墨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
墨菲定律根本內(nèi)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fā)生。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的墨菲定理,結果如下。
1.排隊的時候總是自己那一隊最慢。
2.乘電車沒座位的時候,總是自己站的位置前面的座位不空出來。
3.偏偏帶傘的那一天沒下雨。
4.網(wǎng)站中的“常見問題”記錄中找不到自己想問的問題或者解答。
5.插U盤90%以上的情況都會把接口上下顛倒。
6.發(fā)現(xiàn)有計算錯誤,為以防萬一在計算一次,結果又出來了更不一樣的答案。
7.總是在自己離開座位的時候來電話。
8.慌慌張張跑上電車發(fā)現(xiàn)方向不對。
9.乘公交的時候自己越著急越堵車。
10.做選擇的時候糾結兩個選項,結果總是沒選的哪個是正確的。
11.考試開始前抱佛腳記住的東西不會出現(xiàn)在考試中。
12.偏偏沒復習的地方會出題。
13.偏偏天氣預報說有雨而且確實下雨的那天,忘帶傘。
14.總是晚點的電車或公交,偏偏在自己晚來的時候準點到來。
15.錄制電視節(jié)目的時候,偏偏自己要錄的那段節(jié)目會因為體育賽事延長導致沒錄完。
16.每次網(wǎng)購下單之后,肯定會看到有別的網(wǎng)站賣得更便宜。
17.乘車的時候,越是自己累的時候,越是會有老人來上車。
18.在社交網(wǎng)站上發(fā)動態(tài)時,越是想要一些評論的時候越?jīng)]反應。
19.越是自己花費了很多精力完成的作業(yè),提交時間越是會延后。
20.自己想看的節(jié)目總會在自己不在家的時候播放。
這條定律看起來是負能量,但問題是生活工作還要繼續(xù),打破墨菲定律的方法:
理論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任何事情未到結果,就是過程中的一步,總有它的前因后果,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只是結果的表像。簡單來說,就是不要讓事情發(fā)展出乎你的意料,手足無措。遇到事情先了解它發(fā)生的原因,預料它發(fā)展的方向,做好當它向不利自己的方面發(fā)展時的應對方法。遇事淡定,理性分析原由,做到處事不驚,事情總有解決的方法。
論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計劃的時間永遠是不夠用的!就像人的欲望,永遠沒終點。生活工作中當你實現(xiàn)了一個標準,你又會發(fā)現(xiàn)另一個標準貌似更合理,更準確,在這無休止的自我調(diào)整中,時間永遠不夠。要做好心態(tài)要調(diào)整,任何事情都需要分階段,每個階段一個目標,到達到不需調(diào)整,完成即可直奔下一目標。這樣總會取得階段勝利而不會讓墨菲定律消磨意志;?心理上明確預計好事情的時間,努力堅持總有解決的一日!
理論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這個其實是心理暗示,就是讓人潛意識認為事情不會太順利,總會有那么一些事情發(fā)生而影響結果。當然,世事難料。所以在這個基礎上,首先我們堅定自己意志,不怕出錯!先將心理建設好,下一步,不怕出錯的前提是:什么我們都已預見,然后想方設法避免出錯,接著就是提早計劃好出錯了的對應措施。
理論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fā)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fā)生。
這個是自己潛意識認為某種情況很重要影響很大,所以會擔心。所以這個理論就是讓人將自己內(nèi)心害怕的東西揪出來,直接面對,而不是因為怕了而逃避,通常越逃避越做得不好,壞事就一定會發(fā)生,所謂越怕鬼越見鬼!
?“墨菲定律”忠告人們:
面對人類的自身缺陷,我們最好還是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種保險措施,防止偶然發(fā)生的人為失誤導致災難和損失。歸根到底,“錯誤”與我們一樣,都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會使用使我們自討苦吃,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接受錯誤,并不斷從中學習。如果真的發(fā)生不幸或者損失,就笑著應對吧,關鍵在于總結所犯的錯誤,而不是企圖掩蓋它。人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上帝,當你妄自尊大時,“墨菲定律”會叫你知道厲害;相反,如果你承認自己的無知,“墨菲定律”會幫助你做得更嚴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