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仲馬在24歲的時候發表了《茶花女》,該書出版后立即成了暢銷書,4年后被改編成戲劇公演時再次引起轟動。不但如此,《茶花女》還在不同時代由不同的國家拍成了電影,最有名的當屬1936年由葛麗泰?嘉寶主演的美國版本。
關于《茶花女》的藝術價值與文學地位一直存在著爭議。支持者諸如莫泊桑、托爾斯泰認為這是一部“揭露資本主義的冷酷無情、批判資產階級虛偽的道德觀念”的經典之作;而不屑一顧的批評者則認為,這明明是一個適合發表在《故事會》上的通俗小說,卻被錯誤的作為嚴肅文學刊登在了《人民文學》上。但不管如何,小仲馬最終還是憑借《茶花女》進入了“法蘭西藝術學院”,成為殿堂級人物,而這一殊榮,大仲馬和巴爾扎克都未能享有。因此,從名氣上來說,瑪格麗特?戈蒂埃(茶花女)的形象,絕不輸于其它世界文學名著中的任何人物。
瑪格麗特?戈蒂埃原本是一位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墜入了風塵,成為紅極一時的交際明星。因為她的美貌、放任與高傲,引來了不同年齡、不同爵位的男士的青睞與追逐,并把能與瑪格麗特親近當作一件值得在上流社會的酒會上吹噓的事情。就是這樣一個整日逢場作戲、游戲人間、見慣了虛偽與冷漠的風塵女子,會再相信男人的愛情嗎?
阿爾芒出現了,這位年輕英俊又有著情種特質的律師對瑪格麗特一見鐘情且一往情深,專注追逐逾兩年,他持久的關懷與真情實意最終打動了全巴黎男人最想擁有的女人,而這個女人最終也全身心的只為阿爾芒一個人而活。這是一段無需置疑的真摯的愛情。
但這樣愛情故事無論是發表在《人民文學》上,還是發表在《故事會》上,任何階層的讀者都能想象得出這樣的愛情將要面臨的是世俗的毀滅性打擊。
【廣告很短,不要走開】點擊屏幕中央的藍色字體,關注清澈的北風,您將得到一位88公斤重量級的好友。
某一天,杜爾瓦先生-阿爾芒的父親-出現在瑪格麗特面前,他要求瑪格麗特為了阿爾芒犧牲自己愛情,因為這樣的愛情會使阿爾芒家族的姓氏蒙羞,盡管瑪格麗特已經決定放棄頹廢與奢侈的生活,但她的過往就像紋在臉上的茶花,不可能就輕易抹去。而且,因為與瑪格麗特的交往,已經影響了阿爾芒待嫁的妹妹,如果瑪格麗特不離開,那未來的女婿就會退婚,一個無辜姑娘的幸福就會毀在瑪格麗特手中。
已經為了阿爾芒幾乎舍棄了一切的瑪格麗特決定放棄自己僅剩下的愛情,而她唯一沒有放棄的就是想讓這個世界相信并銘記她毫無保留、同樣純潔的愛情。
讓我們聽聽瑪格麗特與杜瓦爾的這段對話:
“好吧,先生,”我一邊擦淚,一邊對您父親說道,“您相信我愛您兒子了嗎?”
“相信了。”杜瓦爾先生對我說道。
“相信是一種無私的愛嗎?”
“相信。”
“您相信我曾把這種愛變成我一生的希望、夢想和自贖嗎?”
“完全相信。”
“那好,先生,請吻我一下吧,就像您吻女兒那樣。我向您發誓,這一吻--我所接受的唯一真正圣潔的吻,將給我力量對抗我的愛情,不出一周,您的兒子就將回到您的身邊。他也許會痛苦一段時間,但他永遠會死了這份心。”
人們總是把這位父親--杜瓦爾先生--比作“資產階級虛偽的道德觀念”, 但與此同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立刻浮現在我的眼前,這讓我很詫異地意識到,原來給文章取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標題確確實實很重要!然后,我才發現這種所謂的道德觀念的存在根本就是不分時代、不分國籍和不分階級的!甚至還將做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流傳下去!
這種驚世駭俗的愛情之路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控的,但正如少帥所說:自古英雄多好色!如果參與這種愛情的人物足夠強大,類似的故事發展到最后通常會被形容為“成就一段佳話”。這其中包括了娶了艾薇塔(貝隆夫人)的阿根廷前總統胡安?多明戈?貝隆、娶了名妓卞夫人的曹操、娶了梁紅玉的韓世忠、還有差一點就娶了小鳳仙的“護國將軍”蔡鍔,等等。
只有內心足夠強大,才有可能掙破由傳統習俗和社會輿論編織的道德囚籠。否則,只能像在病床上孤單地死去的瑪格麗特那樣,說聲我愛你,還要征求全世界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