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一22歲男子在微博發文稱,自己在學車過程中,被駕校一名男性教練性侵并受傷。此后有網友指出,性侵該男子的教練疑似來自大連永青女子駕校。據駕校負責人證實,確有一名教練因此事被開除。
隨后該網友的母親也通過微博公布了急診記錄,并對兒子勇敢地面對此事站出來維權表示支持。受害人母親在回復網友疑問時介紹,當天是兒子第一天練習科目三,被教練開車拉到很遠的荒郊野嶺,在行駛中遭遇了強制猥褻。急診病程記錄顯示,受害人下體充血淤血腫脹,龜頭牙咬傷。
8月17日凌晨,這個男孩子發表了微博:《感謝關注我的你們,感恩關心我的你們》。在這個只有22歲的小伙子的文字里,有一段話讓人落淚“明天的生活還要繼續,明天的戰斗依舊需要奮力,我肯定不是這類事件第一人,但是我希望我是最后一人,希望你們能夠從我的事件中吸取經驗,希望我能繼續勇于面對生活給我的一切。”就是這樣一個懂事的小伙子,我不敢想象他經過這件事情后那幾天是怎么度過的。
之前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一些平臺、狗仔隊還去挖當事人的隱私,爆料受害人的一些私生活。這其中也不排除有捏造事實的成分,這些屬于侵犯當事人的隱私權,對當事人的家人和朋友都是二次傷害。
新媒體在突發事件、刑事犯罪等事件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已經成為發現新聞線索的重要來源。而且新媒體具有互動性,微博上會有很多轉發和評論,不斷推動和跟蹤事件。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很多謠言,有很多也侵犯到他人名譽權和隱私權。我們需要預防其中的風險。
在實際傳播過程中,新媒體過分追求新聞發布速度而忽略了新聞的真實性,這點可以說是通病。眾多新媒體在追求新聞時效性時,往往良莠不分,弱化新聞信息的真實性。信息在傳播過程中,不斷增加一些虛構的情節,從而使新聞傳播過程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嚴重影響了新媒體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