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書

1 內篇
2 外篇
3 雜篇
內篇
葬者乘生氣也。  生氣即一元運行之氣,在天則周流六虛,在地則發生萬物。天無此則氣無以資,地無此則形無以載。故磅礴乎大化,貫通乎品匯,無處無之,而無時不運也。陶促曰:先天地而長存,后天地而固有。蓋亦指此云耳。且夫生氣藏于地中,人不可見,惟循地之理以求之,然后能知其所在。葬者能知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則地理之能事畢矣。   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   五氣即五行之氣,乃生氣之別也,夫一氣分而為陰陽,析而為五行,雖運于天實出于地。行則萬物發生,聚則山川融結,融結者,即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也。  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   父母骸骨,為子孫這本,子孫形體,父母之枝,一氣相應,由本而達枝也。考試程子曰:卜其宅兆,卜其他地之美惡也。地美則神靈安,子孫盛,若培壅其根而枝葉茂,理固然也。惡則反是。蔡季通曰:生死殊途,情氣相感,自然默與之通。今尋暴骨,以生人刺血滴之而滲入,則為親骨肉,不滲則非。氣類相感有如此者。則知枯骨得蔭,生人受福,其理顯然,不待智者而后知也。或謂抱養既成,元非遺體,僧道嗣續,亦異所生,其何能蔭之有?而不知人之心通乎氣,心為氣之主情通則氣亦通,義絕則應本絕。故后母能蔭前母子,前母亦發后母兒。其在物則萎藪螟蛉之類是也,尚何疑焉。   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父母子孫,本同一氣,互相感召,如受鬼福,故天下名墓,在在有之。蓋真龍發跡,迢迢百里,或數十里,結為一穴。及至穴前,則峰巒矗擁,眾水環繞,疊樟層層,獻奇于后,龍脈抱衛,砂水貧聚。形穴既就,則山川這靈秀,造化之精英,凝結融會于其中矣。茍盜其精英,空竊其靈秀,以父母遺骨藏于融會之地,由是子孫之心寄托于此,因其心之所寄,前能與之感通,以致福于將來也。是知人心通乎氣,而氣通乎天。以人心之靈,合山川這靈,故降神孕秀,以鐘于生息之源,而其富貴貧賤,壽夭賢愚,靡不攸系。至于形貌之嬌丑,并皆肖像山川這美惡,故篙丘岳生申,尼丘孕孔,豈偶然哉!嗚呼,非葬骨也,乃葬人之心也;非山川之靈,亦人心自靈耳。世有往往以遺骨棄諸水火而無禍福者,蓋心與之離故也。   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   漢未央宮一日無故鐘自嗚,東方朔日:必生銅山崩應。未幾西蜀果奏銅山崩,以日擯之,正未央鳴之日也。帝問朔何以知之,對曰:銅出于山,氣相感應,猶人受體于父母也。帝嘆曰:物尚樂,況于人乎!昔曾子養母至孝,子出,母欲其歸,則口齒指,而曾子心痛。人凡父母不安而身離待側,則亦心痛,特常人孝心薄而不自覺耳。故知山崩鐘應,亦其理也。   木華于春,栗芽于室。   此亦言一氣之感召也。野人藏栗,春至,栗木華,而家藏之栗亦芽。實之去本已久,彼華此芽,蓋以本性原在,得氣則相感而應,亦獄父母之骨葬乘生氣而子孫福旺也。夫一氣磅礴于天地間,無端倪,無終窮,萬物隨時運化,本不自知,而受造物者亦不自知也。   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入骨,以蔭所生之法也。   乾父之精,坤母之血,二氣感合,則精化為骨,血化為肉,復藉神氣資乎其間,遂生而為人。及其死也,神氣飛揚,血肉消潰,惟骨獨存。而上智之士,圖葬于吉地之中,以內乘生氣,外假子孫思慕,一念與之吻合,則可以復其既往之神,萃其已散之氣。蓋神趨則氣應,地靈而人杰,以無為有,借偽顯真,事通陰陽,功奪造化,是為反氣入骨,以蔭所生之法也。   丘垅之骨,岡阜之支,氣之所隨。   丘垅為陰,岡阜為陽。丘言其高,骨乃山這帶石者。垅高不能自立,必藉石帶土而后能聳也。岡者跡也,土山為阜,言支之有毛脊者。垅之有骨,氣隨而行則易見,支無石,故必觀者毛脊而后能辨也。然有垅而土、支而石、垅而隱、支而隆者,又全藉乎心目之巧以區別也。   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謂生氣隨支攏體質滸,滔滔而去,非水界則莫之能止。及其止也,必得城郭完密,前后左右環圍,然后能藏風,而不致有蕩散之患。經云:明堂惜水如惜血,堂里避風如避賊。可不慎哉!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高城之地,天陰自上而降,生氣浮露,最怕風寒,易為蕩散。如人深居密室,稍有躥隙通風,適當肩背,便能成疾。故當求其城郭密固,使氣之有聚也。平支之穴,地陽自下而升,生氣沉潛,不畏風吹。[缺]出在曠野,雖八面無藏,已自不覺。或遇穴晴日朗,其溫和之氣自若,故不以寬曠為嫌,但瑞橫水之有止,使氣之不行也。此言支城之取用不同有如此。   風水之法,得水為土,藏風次之。  支攏二者俱欲得水,高坡之地,或從腰落,雖無大江攔截,亦必池塘以止內氣,不則運河 不稍遠,而隨身金魚不可無也。儻金魚不界,則謂之雌雄失經,雖藏風亦不可用。平支之地,雖若無蔽,但得橫水攔截,何嫌寬曠。故二者皆以得水為上也。   經曰:外氣橫形,內氣止生。蓋言此也。   水流土外,謂之外氣;氣藏土中,謂之內氣。故必得外氣形橫,則內之生氣自然止也。此引經以結上文得水為上之意。   何以言之?氣之盛雖流行,而其余者猶有止;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  高垅之地,落勢雌雄,或去或止,各有[缺]作自[缺]一地可盡其力量也。而好龍多從腰落,分布枝蔓于數十里之間,或為城郭朝樂官曜禽鬼捍門華表羅星之類,皆本身自帶不可為。彼既流行,而余者非止也,但當耱其聚處,而使之不散耳。平支之龍,大山跌落平洋,四畔曠闊,其為城郭,亦不過高逾數尺而已,且去穴遼遠,朝山一點,在乎云靄之表,人莫不以八風無蔽為嫌,又豈知支戲氣隱,若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也,但得橫水攔截,使之有止耳。此方支攏之氣盛者如此。  故藏于涸燥者宜深,藏于坦夷者宜淺。   上句方攏,下句言支。高垅之地,陰之象也,氣在內,強剛而覺悟下,故言涸燥當深葬。平支之地,陽之象也,氣在外,弱柔而浮上,故方坦夷當淺葬。   經曰:淺深得乘,風水自成。   高攏之葬,潛而弗彰,故深,取其沉氣也;平支之葬,露而弗隱,故淺取,其浮氣也。得乘者,言所葬之棺,得以乘其生氣也。淺深世俗多用九星白法以定尺寸,謬也。不若只依金銀爐底求之為得。   夫陰陽之氣,噶而為風,升而且為云,降而為雨。  凡所以位天地、育萬物者,何莫非此氣邪!斯蓋因曰葬乘生氣,故重舉以申明其義。愚嘗謂能生能殺,皆此氣也。葬得其法,則為生氣,失其道,則為殺氣。如所謂加減饒借吞吐浮覺之類,并當依法而剪裁之,不致有擅殺沖刑破腮翻斗之患也。   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   氣本無體,假土為體,因土而知有此氣也。水本無母,假氣為母,因氣而知有此水也。五行以天一生水。且水何從生哉?生水者金也,生金者土也。土腹藏金,無質而有其氣。乾藏坤內,隱而未見,及乎生水,其兆始萌。言氣為水母者,即乾金之氣也。世人不究本源,但以所見者水爾,故遂以水為天地之始,蓋通而未精者也。   經曰:土形氣形,物因以生。   生氣附形而有,依而行,萬物亦莫非[缺]也。此引經結上有文有土斯有氣之意。   未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   氣行地中,人不見,其始也則因地之勢而知其行,其次也又因勢之止而知其聚也。   葬者原其起,乘其止。   善葬者,必原其,起以觀勢,乘其止以扦穴。幾言止者,乃山川融結,奇秀之所有,非明眼莫能識也。《片玉髓》云:草上露華偏在尾,花中香味總居心。其止之謂與!或謂粘穴乘其脈之盡處為止,然則蓋倚撞安可以止云。不知人正恐后世不識止處,故立為四法以乘之。夫蓋者止于蓋,倚者止于倚也,撞粘莫不皆然,唯觀義之所在,高低正側,何往而非止乎!   地勢原脈,山勢原骨,委蛇東西,或為南北。   平夷多土,陡瀉多石,支之行必認土脊以為脈,城之行則求石脊以為骨。其行度之勢,委蛇曲折,千變萬化,本無定式,大略與丘攏之骨、岡阜之支略同。   千足為勢,百尺為形。   千尺言其遠,指一枝山之來勢也。百尺言其近,指一穴地之成形也。   勢來形止,是謂全氣,全氣之地,當葬其止。   原其遠勢之來,察其近形之止,形勢既順,則山水貴合,是為全氣之地。又當求其止處而葬之,斯盡善矣。止之一字,最謂吃緊。世之葬者,不乏全氣之地,但于止處則有味焉耳。夫千里來龍,五足人手,才差一指,盡廢前功,縱奇峰聳拔,秀水之玄,皆不為我用矣。若得其傳,知其止,則如數二三,辨黑白,人或見其莽然可左可右可移可易,而不知中間自有一定不易之法、尺寸不可遷改者。《摜》云:立穴若還裁不正,縱饒吉地也徒然。高低深淺如葬誤,福變為災起禍懲。   宛委自復,回環重復。   宛委自復,指其勢而言。或順或逆,即委蛇東西或為南北之意也。回環重復,以其形而論。層拱疊繞,即朝海拱辰之義也。全氣[[ 地,其融結之情如此。   若踞而候也。  如人踞然不動,而有所待然。  若攬而有也。  如貴人端坐,器具華陳,攬之而有余。   欲進而卻,欲止而深。   上句言擁衛之山須得趨揖朝拱,不欲其口逼沖突而不遜也。下句言潴蓄之水必得止聚淵澄,不欲其陡瀉反背而無情也。   來積止聚,沖陽和陰。   來山凝結,其氣積而不散;止水融會,其情聚而不流。斯乃陰陽交濟,山水沖和也。   土高水深,郁草茂林。   水深沉則土壤高厚,氣沖和則草木茂昌。程子曰:易謂地之美?土色光潤,草木茂盛,乃其驗也。   貴若千乘,富如萬金。  氣像尊嚴,若千乘之貴;擁簇繁伙,猶萬金之富。  經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  堂局完密,形穴止聚,則生氣藏蓄于中矣。善葬者因其聚而乘之,則可以福見,在昌后裔。如萬物由此氣而成,化育之功,故為上地。  地貴平夷,土貴有支。   支龍貴平坦夷曠,為得支之正體。而土中復有支之紋理,平緩恰軟,不急不燥,則表里相應。然卻有支體而得城之情性者,直如擲搶,急如繃線,謂之倒火硬木,此陽中含陰也,法當避殺,粘唇架折而葬。刻氏所謂直急則避,輻而湊檐是也。陽者為弱,本宜湊入,奈何性急,要縮下一二足,緩其急性,茍執支法插之則兇。此支龍之至難體認者,故景純謂支龍之辨,蓋言此也。   支之所起,氣隨而始;支所終,氣隨以鐘。   此言平支行度體段,原其始則氣勢隨之而行,乘其止則氣脈因之而鐘,觀勢察脈,則可以知其氣之融結矣。   觀支之法,隱隱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   隱隱,有中之無也;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其體段若盞中之酥,云中之雁,灰中線路,草蛇蹤,生氣行乎其間,微妙隱伏而難見,然其吉則無以加矣。  經日: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支有止氣,水隨而比。勢順形動,回復始終,法葬其中,永吉無兇。   引經以明上文支龍行度,言平夷之地,微露毛脊,圓者如浮漚,如星,如珠,方者如箱,如印,長者如玉尺,如蘆鞭,曲者如幾如帶,方圓大小不等者如龜魚蛙蛤,是皆地之吉氣涌起,故土亦隨之而凸起。及其止也,則如雞窠旋螺之狀,言形止脈盡而一水交度也。高水一寸,便可言山,低土一寸,使可言水,此支氣之止,與水朋比而相為體用者也。勢順形動者,龍勢順伏而不反逆,局形活動而多盤旋,砂水鉤夾,回環重復,首尾無蔽,始終有情,依法自可扦穴。   山者勢險而有也,法葬其所會。  山言攏也,勢雖險峻,而其中復有不險之穴,但當求其止聚融會處而葬之,則善矣。蓋高攏之地,來勢高大,落勢雄壯,結勢亦且[缺]急此[缺]之[缺]也,卻有一等以隴為體而得支之情性者,大山翔舞垂下,及至平地,變為支體,謂之下山水,此陰中含職也。若不識粘葬山麓,莫不以前拖平地為璞褥,豈知其勢未往,兩邊界水隨脈而行,平平隱伏,直至堂心,其脈始盡。《天寶經》曰:凡認脈情看住絕,水若行時脈不歇。歇時須有小明堂,氣止水交方是穴。后面要金氣可乘,前頭要合水可匯。若還鑿腦而鑿胸,湊急傷龍匪融結。此定穴之密語也,故當求其砂水會處,枕流而葬。陰者為強,固當縮下,奈何性緩,要插上七八寸,急其緩性,名為湊交斗煞,劉氏所謂擺緩,則入據而湊膚是也。茍執法扦之,則主敗絕,此爻高隴之至難體認者。   乘者其來。   言生氣之所從來,因其來而知其止,故葬者得以乘之,不使有分寸之違也。脈不離棺,棺不離脈,棺脈相就,剝花接木,法當就化生腦上,循脈看下,詳認雞跡蟹眼三文名字交牙滴斷,或分十字,或不分十字,看他陰陽配與不配,用人強弱順逆急緩生死浮沉虛實,以定加減饒借。內接生氣,處揚穢氣,內外符合,前后無蔽,始為真穴,一有不順,即花假矣,此乘生氣之要訣也。下言乘金穴土義同。   審其所廢  謂入首廢壞,真偽莫辨,故不得不詳加審察也。夫天真未喪,則定穴易為力,但乘其來,即知其止。卻有一等不幸為牛關踐踏,上破下崩,歲久年深,或種作開墾,或前人謬扦其旁圍墻拜壇,不無晦蝕,或曾為居基,益低損高,或田家取土,鋤掘賊,而大八字與金魚不可得而移易,但要龍真局正,水凈砂明,當取前后左右四應,證之心目,相度酌量開井,無不得矣。蓋夫一氣化行支攏,隨氣而成形質,今既廢壞莫辨,故必于廢中審之,則凡所謂陰陽剛柔急緩生死浮沉虛實之理,無不了然。既得其理,則倒杖之法亦因之而定焉。   擇其所相。   謂擇其所相輔于我者。法當于小八字下看兩肩暗翊,肩高肩低,以分陰陽作用,次視三分三合,崎急平緩,以別順逆饒減速。盡觀蟬翊之砂,蝦須之水,以定葬口界限,是皆左右之所相。茍失其道,則有破肋翻斗、傷龍傷穴、偽淺傷深之患,故不得不詳加審擇也。下篇言相水印木義同。   避其所害。   謂避去死氣,以求生氣也。蓋穴中之氣,有刑有德,裁剪得法,則為生氣,一失其道,則為死氣,故不得不審而避之/何以言之?避死挨生是也。如陽脈落穴,以陰為生,陽為死。陰脈落穴,以陽為生,長為死。脈來邊厚邊薄,以薄為生,厚為死。雙脈一長一短,以短為生,長為死。一大一小,以小為生,大為死。經秀嫩光凈圓厚涌動為生,枯老臃腫破碎直硬為死。又或砂水之間,反坑斜飛,直撞刺射,皆為形煞。橫過之山如槍如刀尖利,順水可收拾為用者用之,可避去者避之,此則以眼前之所見者而論之也。又程子謂五患,劉氏謂四惡,皆在所當避也。   禍福不旋日。經曰:葬山之法若呼吸,中言應速也。  禍福之感召,捷于影響,能乘能審,能擇能避,隨其所感,否則為兇應矣。大要在分別陰陽以為先務。有純陰純陽,邊陰邊陽,上陽下陰,上陰下陽,陰交陽半,陽交陰半,強陽弱陰,老陽嫩陰,各有作法陰來則陽受,陽來則陰作,或入搪而斗口而湊檐。又有陽噓陰吸這不同,順中取逆,逆中取順,情有蓋粘,則正口順作,情在倚撞,則架折逆受。假若陰脈落穴,放棺饒過陽達,借陽氣一噓,其氣方生。陽脈落穴,放棺饒過陰邊,借陰氣一吸,其氣方成。所謂陽一噓而萬物生,陰一吸而萬物成是也。茍不識裁剪放迭之法,當噓而吸,當吸而噓,宜順而逆,宜逆而順,及夫左右吐深淺不知其訣,不能避殺挨生,則生變為殺氣,縱使高下無差,左右適宜,淺深合度,猶且不免于禍,況未當于理者乎!古歌日:若還差一指,如隔萬重山。艮有以也。   山之不可葬者五:氣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  土色光潤,草木茂盛,為地之美。今童山粗頑,土脈枯槁,無發生沖和之氣,故不可葬。卻又有一等山石,文理濕潤,光如卵殼,草木不可立根,自然、不產,開井而得五色土穴者,是又不可以童而棄也。   氣因形來,而斷山不可葬也。   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氣。山既鑿斷,則生氣隔絕,不相接續,故不可葬。《青華秘髓》云:一息不來身是殼。亦是此意。然與自然跌斷者則又不相侔矣。   氣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   高壟之地,何莫非石,所謂山勢原骨,骨即石也,石山行度,有何不可,惟融結之處不宜有石耳。夫石之當14、者,焦硬而頑,麻燥而蘇,或不受鋤掘,火焰飛揚,肅煞之氣,含煙帶黑,為兇也。其余縱使有石,但使體質脆嫩,文理濕潤,顏色鮮明,則無不吉矣。又有廳形怪穴隱于石間者,四畔皆石,于其中有土穴,取去土盡,始可容棺。又有頑石鑿開而下有土穴,皆可入選,是未可以石為嫌也。  氣以勢止,而過山不可葬也。  此言橫龍滔滔竟去,挽之不住,兩邊略有垂下,不過撓掉而已。氣因勢而止,穴因形而結,過山無情,其勢未止,其形未往,故不可葬。卻又有一等橫龍滴落,正龍腰落,及夫斬關為穴者,不同也。   氣以龍會,而獨山不可葬也。   支龍行度,兄弟同完,雌雄并出,及其止也,城郭完密,眾山貴集,方成吉穴。彼單山獨龍,孤露無情,故不可葬。卻又有一等支龍不生手足,一起一伏,金水行度,跌露平洋,兩邊借外衛送為養蔭,及其止也,雌雄交度,大江拱朝或橫攔,外陽遠接,在乎綴紗之間,縱有陰砂,僅高一步,此又不可以孤露而棄之地。何以言之?蓋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所以為貴也。   經曰:童斷石過獨,生新兇而消已福。  此復證五兇之不可用也,凡此是無所[缺]適足腐骨爛棺而已,主退敗少亡癆疾,久則歸于歇滅,可不慎哉!   上地之山,若伏若連,其原自天。   此言上地龍之行度體段也,大頓小伏,藕斷絲連,謂之脫卸。夫大地千百里,行龍其何可窮乎,故遠若自天而來也。   若水之波。  此言隱藏伏于平洋大圾之間,一望渺無涯際,層層級級,若江而之水,微風蕩漾,則有輕波細紋,謂之行地水。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矣。   若馬之馳。   原其起,若馬之奔騰,將欲止,如馬之及廄。   其來若奔。   其來也,奔馳迅速,如使者之告捷。  其止若尸。  其止也,若尸居不動,無復在去意,若懷萬寶而燕息。   眾山朝揖,萬水翕聚,  如貴人燕安休息珍[缺],富如萬金,若攬而有也。   若肯萬善而潔齊。   明堂寬綽,池湖絳繞,左右前后眼界不空,若貴人坐定,珍撰畢陳食前方丈也。   若口之鼓。   口乃無底囊,今煅者引風之具即者其類也,才經鼓動,其氣即盛,吉納氣之滿也。   若器之貯。   如器之盛物,滿而溢 ,言氣之止聚也。   若龍若彎,或騰或盤。   若龍之般旋,蠻之飛騰,言其活動有皖蜒翔舞之體段,無破碎死蠢之形狀。   禽伏獸蹲,若萬乘之尊也。   來勢如虎出深林,自幽而漸顯氣象,蹲踞而雄壯;止勢如鷹落平砂,自高而漸低,情意俯伏而馴順,氣象尊嚴,擁護綿密,若萬乘之尊也。   無光發新。   眼界軒豁,氣象爽麗,神情性悅,一部精神,悉皆收攝而納諸擴中,然而至理微紗,未易窺測,要令目擊道存,心領意會,非文字之可傳,口舌之可語也。《中庸》曰:人莫飲食,鮮能知未也。  朝海拱辰。   如萬水之朝宗,眾星之拱極,枝斗之護花朵,廊論著之副廳堂,非有使之然者,乃一氣感召,有如是之翁合也。《易》云: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其斯之謂與!   龍虎抱衛,主客相迎。  幾真龍落處,左回右抱,前朝后擁,所以成其形局也。未有吉穴而無吉。案:若龍虎抱衛而主客不相應,則為花假無疑。  四勢朝明,五害不親。   四勢即龍、虎、主、客也,貴乎趨揖朝拱,端正嚴而不刺側,明凈而不模糊。情勢如此,烏有不吉?更欲不親五害。五害者,童、斷、石、獨、過也。   十一不具,是謂其次。   此特指上地而言。十中有一t缺1]泥以為說,則世間無全地矣,非概論也。   海眼曰:篇中形勢二字,義已了然,可見勢在龍,而形在局,非俗人之所謂喝形也。奈何卑鄙之說,易惑人心,須至捆蔽,以論傳論,以肓誘肓,無益反害,莫此為甚。總之道理原性廣大精微,古圣先賢原為格物致知窮理盡性大學問,今人只作籠利想,故不得不以術行耳。匪直今人之術不及古人,今人之用心先不及古人之存心矣,奈何!
外篇
夫重岡疊阜,群城眾支,當擇其特。   圣人之于民類,麒麟之于走獸,鳳凰之于飛鳥,亦類也。重岡并出,群阜攢頭,須擇其毛骨廳秀、神氣俊雅之異于眾者為正也。   大則特小,小則特大。  眾山俱小,取其大;眾山俱大,取其小。   參形雜勢,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參形雜勢,言真務之不分;主客同情,言汝我這莫辨。   夫支欲伏于地中,垅欲峙于地上。   伏者隱伏,峙者隆峙。此言支城行度體段之不同。   支城之止,平夷如掌。   支城葬法雖有不同,然其止處悉皆如掌聲之平。倒杖口訣曰:斷續續斷,氧受于坦;起伏伏起,氣受于平。李淳風曰:來不來,坦中裁。住不住,平中取。亦曰:來來來,堆堆堆,慢中取,坦中裁。皆如掌之義也。   故支葬其額,城葬其麓。  支葬其頹,緩而急之也;攏葬其麓,急而緩之也。金牛云:緩處何妨安絕頂,急時不怕葬深泥。  卜支如首,眩垅如點頭。   所謂如首如足,亦即巔麓之義,謂欲求其如足也。   形氣不經,氣脫如逐。  支城之葬,隨其形勢,莫大各有常度,不經則不合常度。或葬城于頹首,葬支于麓足,則生氣脫散,如馳逐也。   夫人之葬,蓋亦難矣。支垅之辨,眩目惑心,禍福之差,候虜有間。   支城固亦易辨,奈有似支之城,似攏之支。支來而垅止,垅來而支止,或攏變為支而復為垅,支變為垅而復為支。或以支為壇垛,而行垅于上;以垅為壇垛,而行支于止。復有垅內而支外,支內而垅外者;又有強支弱垅,急支緩垅,緩支平垅,隆支隱垅,石支土垅,老支嫩垅,偏支正垅,全支半垅,以及夫非支非垅之不可辨者。然其中有廳有正,有經有權,自非明師耳提面命,則弦目惑心,莫能別也。倘支城互用,首足倒施,其禍立至。今之葬者,支攏不能別,可無誤乎!   乘金相水,穴土印木。  此言穴中證應之玄策也。金亦生氣之異名,言即其尖圓之所止也。相水者,言金魚界合相輔于左右也。穴土者,土即中央之義,謂穴于至中,取沖和之氣,即葬口是也。印木即兩邊蟬湖之砂,夾主蝦須之水,以界穴地。肘申寶經》日:三合三分見穴土,乘金之義兩片兩。潮察相水印木之情,蓋亦神明其義耳。又有所謂水底眼,剪刀交,水里坐,水里臥,明暗股,明暗,長短湖,長短水,蝸窟蛤尖,交金界玉雞胸鴻尾,壽帶孩衿,筻口鳥跡,生龜死鱉,眠于就濕,割腳淋頭,明陽暗陰,陽落陰出,羅紋土宿,十字天心,撲面水底,浮大口出小口,水過山不過橋,流水不流,兩片牛角砂,一滴蟹眼水,舌尖堪下莫傷唇,齒薄可扦休近骨,虛榜雨聲猶滴,古鼎煙消氣尚浮,卒難通曉。  外藏八風,內秘五行。   四維四正,完密而無空缺,既無風路,則五行之生氣,自然秘于其內而凝結矣。   天光下臨,地德上載。   天有一星,地有一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葬得其所,則天星垂光而下照,地德柔順而上載也。  陰陽沖和,五上四備。  物無陰陽,違天背原。孤陽不生,獨陰不成,二五感化,乃能沖和。沖和之處,則必有五色異土以應之。言四備者,不取于黑。又曰沖和之處陰氣寒,至此而溫,陽氣熱,至此而涼,溫涼之氣,是為沖和。   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闕,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陽,功奪造化。   目力之巧,則能趨全避闕;工力之具,則能增高益下。大幾作用之法,隨宜料理,千變萬化,本無定方,全在人心目靈巧,以類度類,觸而長之,則玄功可以盜地之機。通陰陽之理,奪造化之權。   勢如萬馬,自天而下。   星嵐插漢,自天而下,若萬能馬奔馳而來也。   形如負峙,有城中峙,法葬其止。   萬物負陰而抱陽,故九背后不可無屏障以蔽之,如人肩背后最畏賊風,則易于成疾,坐穴亦然。真龍穿障受氣,結成形局,玄武中峙,依倚屏障。以固背后氣,此立穴之大概也。然又當求其止聚處而葬之,則無不吉矣。  經曰:勢止形昂,前澗后岡,龍首之藏。  勢欲止聚,形欲軒昂,前有攔截之水,后有樂托之山,形局既就,則真龍藏蓄于此矣。   鼻顙吉昌,角目滅亡,耳致侯王,唇死兵傷。   此以龍首為喻而取穴,非謂真有鼻穎角目也。但鼻穎以喻中正,故吉;角目偏斜而又粗硬孤露,不受穴,故兇。耳言深曲,唇言淺薄,所以有侯王兵傷之別。   宛而中蓄,謂之龍腹,其脈深曲,必后世福,傷其胸脅,朝穴暮哭。  宛宛之中,若有所蓄者,龍之腹也,況又深曲如臍,豈有不吉?若葬非其道,傷其胸者,必遇石而帶黑暈,傷脅者干燥如聚粟,或上緊下虛,鋤之如到肉。朝穴暮哭者,言其應之速也,可不慎哉!   夫外氣所以聚內氣,過水所以止來龍。  外氣者,橫過之水;內氣者,來龍之氣。此即外氣橫形、內氣止生之謂也。千尺之勢,宛委頓息,外無以聚內,氣散于地中。經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千尺言勢之遠也,宛委者,宛轉委曲而馴順,頓息者,頓挫止息而融結也。若陰陽不交,界合不明,后無橫水以攔截,則土中之生氣散溫而無收拾矣,葬之適足以腐骨。   夫噫氣能散生氣,龍虎所以衛區穴,疊疊中阜,左空右缺,前曠后折,生氣散于飄風。經曰:騰陋之穴,敗棒之藏也。  天地之氣,噫則為風,最能飄散生氣,故必藉前后左右衛護區穴,而后能融結也。若堂局雖有入首疊疊之阜,卻緣左空右缺,前曠后凹,地之融結,悉為風所蕩散,則生氣不能蓄聚,攏之浮氣升騰于上,支之沉氣陋匯于下矣,葬之無益于存亡,適足以腐敗棺棒而已。   夫土欲細而堅,潤而不澤,裁肪切玉,備用五色。   石山土穴,欲得似石非石之土,細膩豐腆,堅實潤滋,文理如裁肪也。土山石穴,必得似土非土之石,脆嫩鮮明,光澤晶瑩,體質如切玉也。五氣行乎地中,金氣凝則自,木氣凝則青,火赤土黃,皆吉。唯水黑則兇。五行以黃為土色,故亦以純色為吉。又紅黃相兼,鮮明者尤美,間白亦佳,青則不宜多見,以近于黑色也。枝攏千變萬化,高低深淺,結作各異,鳴穴中生氣聚結,孕育廳秀而為五色者,則無有不吉也。言五色者,特舉其大綱耳。土山石穴,亦有如金如玉者,或如象牙、龍腦、珊瑚、琥珀、瑪瑙、車渠、朱砂、紫粉花、細石膏、水晶、云母、禹馀、糧石、中黃、紫石英之類,及石中有鎖子文、檳榔文,中點點雜出而具五色者,皆脆嫩溫潤,似石而非石也。石山土穴,亦有所謂龍肝、風髓、猩血、蟹膏、散玉、滴金、絲切、縷翠、柳金黃、秋茶褐之類,及有異文層香如花樣者,或異色鮮明如錦秀者,皆堅實光潤,似土而非土也,即為得生氣矣。否則非真穴也。至若活動物神異,固嘗聞之,然有亦能漏匯龍氣,大非吉地之宜有,高明者宜以鑒之。  夫干如聚粟。  土無氣脈,上緊下虛。焦白之土,麻黑之砂,括燥松散,鋤之如聚粟也。   溫如卦肉。   淤溫軟爛,鋤之如腐肉,不任刀也。   水泉砂礫。   地氣虛浮,腠不密如濾篾,如灰囊,內藏氣濕之水,外滲天雨之水也。   皆為兇宅。   已上皆兇,葬之則存亡無益,適足以腐骨敗槨[缺]而已。   夫葬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后為玄武。此言前后左右之四獸,皆自穴處言之。   玄武垂頭。   垂頭言自主峰漸裝甲兵而下,如欲受人之葬也。受穴之處,澆水為流,置坐可安,始[合垂頭格也。若注水即傾,立足不住,即為陡瀉之地。《精華髓》云:人眠山上龍方住,水注堂心穴自安。亦其義也。   朱雀翔舞。   前山聳拔端特,活動秀麗,朝揖而有情也。  青龍蜿蜒。   左山活軟簾凈,展掌而情意婉順也。若反抗倔強,突無僵硬,則非所謂蜿蜒矣。   白虎馴俯。   馴,善也,如人家蓄犬,馴擾而不致有噬主之患也。俯者低頭俯伏之義,言柔順而無蹲踞之兇也。《明堂經》云:龍播臥而不驚,是為吉形。虎怒蹲視,昂頭不平,禍機中藏。又曰:白虎彎彎,光凈圭山,角艮如臥角,圓如今環,虎具此形,乃得其真。半低半兇,頭高尾藏,有缺有陷,折腰斷梁,虎有此形,兇禍災殃。   形勢反此,法當破死。   四獸各有本然之體段,反此則不吉矣。   故虎蹲謂之銜尸。  右山勢蹲,昂頭視穴,如欲銜噬墳中之尸也。   龍踞謂之嫉生。   左山形踞,不肯降服,回頭斜視,如有嫉妒之情。世俗多言龍昂虎伏,蓋亦傳習之誤。昂當作降,大概龍虎俱以馴俯俯伏為吉。   玄武不垂者拒尸。   主山高昂,頭不垂伏,如不肯受之葬而拒之也。   朱雀不舞者騰去。   前山反背無情,上正下斜,順水擺竄,不肯盤旋朝穴,若欲飛騰而去也。   夫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跡乎岡阜,要如肘臂,謂之環抱。   此言平洋大地,左右無山以為龍虎,止有高田勾夾,故當求岡阜之來,蹤土跡于隱隱隆隆之中,最要寬展,如人之肘臂,腕肉有情,明堂[缺]夷自為局垣,一龍一虎,如視之圓。言其形如步武,旋轉自然,團簇環抱而恬軟也。以水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應,忌乎湍激,謂之悲泣。   水在明堂,以其位乎前,故亦名朱雀,若池湖淵潭,則以澄清瑩凈為可喜,江河溪澗,則以屈曲之玄為有情。倘廉劫箭割,湍激悲泣,則為兇矣。由是觀之,雖水之取用不同,關系乎形勢之美惡則一也。蓋有是形則有是應,故子孫衰旺,亦隨之相感之理也。別有一般冬冬哄哄如擂鼓聲音,得之反吉,又非湍激悲泣之比。   朱雀源于生氣。   氣為水母,有氣斯有水。原其所始,水之流行,實生氣之所為也。生氣升而為云,降而為雨,山川妙用,流行變化,勢若循環,無有窮已。是故山之與水,當相體用,不可須央離也。  派于未盛,朝于大旺。   派者,水之分也,朝者,  水之合也。夫之水行,初分懸溜,始于一線之微,此水之未盛好。小流合大流,乃漸遠而漸多,而至于會流總潞者,此水之大旺也。蓋水之會由山之止,山之始乃水之起。能知水之大會,則知山之大盡。推其所始,究其所終,離其所分,合其所聚,置之心目之間、胸臆之內,總而思之,則大小無從而逃,地理可貫而盡矣。若夫《禹貢》之載九州,其大要則系于隨山浚川這四字,如導水、導河、導漾之類,皆水之未盛也;如入于江、入于河、入一海者,皆水之大汪也,以其大勢言之,則山川之起于西北,自一而生萬也;水之聚于東南,合萬而歸一也。《禹貢》舉天下之大者而言之,則始于近而終于遠,自一里而至十里,由十里而至于足跡之所能及,推其冊之起止,究其水之分合,是成小《禹貢》也。  澤其相衰,流于因謝。   澤謂所澤。《詩·彼澤之陂》注云:水所鐘聚也。水既港蓄淵停則止,水勢已煞,故曰衰流于因謝者,水盈科而進,則其停者已久,溢為余波,故曰謝。   以返不絕。   山之氣運,隨水而行,凡遇吉兇形勢,若遠著近,無不隨感而應。然水之行也,不欲斜飛直控,反背無情,要得眾砂節節攔截之玄,屈曲有情,而成不絕之運化也。   法每一折潴而后匯。   此言水去勢,每于屈折處要有豬蓄,然亦不必盡泥穴前,但得一水,則亦可謂之游矣。善于作用者,穴前元辰直長,法以穴中溝頭水論潴匯,每折中作斗,既潴而后匯去,可救初年無患,此亦是奪神功之妙也。   洋洋悠悠,顧我欲留。   此言水之去勢,悠洋眷戀,有不忍遁去之情,顧我而欲留也。   其來無源,其去無流。   源深流長,不知其來;砂攔局密,不見其去。   經曰:山來水回,貴壽而財。   山來者,眾山攢集;水回者,群流環會。此富貴壽考之穴也。   山囚水流,虜王滅候。   山囚,明堂逼塞不寬舒也;水流,元辰直溜不索纖也。生旺系乎形應,地理之法,不過山水向背為緊,向則為吉,背則為兇,故向坐有法,當取之于應照,。水路有法,當求之于曲折,他無興焉。
雜篇
占山之法,以勢為難,而形次之,方又次之。   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言闊遠,形言淺近。然有大山大勢,大寺大形,則當大作規模,高抬望眼,而后可以求之也。勢有隱顯,或去山勢,從東趨形,從西結勢,由左來穴,自右出勢。又有佯詐穴,亦有花假,此所以為最難也。其次莫如形。有一二里為一形,此形之大者;也有只就局內結為蜂喋蛙蛤之類,此形之小者也。鵝鳳相肖,獅虎相類,形若不真,穴仍由似?故形亦為難也。又其次莫如方。方者方位之說,謂某山來合坐作某方向之類是也。   勢如萬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此下言賓龍降勢大略,可總括天下山成之行度,若欲逐一分類,則反包括不盡矣。其葬王者,言其貴也,不得拘之。   勢如巨浪花,重嶺疊障,千乘之葬。   峰巒層踏,如洪波巨浪,奔涌而來,當出千乘之貴。   勢如降龍,水繞云從,爵祿三公。   星嵐撐漢,踏銜而下,如龍之降也。及至歇處,山如云擁,水似帶播,烏得不貴!   勢如重屋,茂草喬木,開府建國。   真龍隆勢,層層踏踏,如人家之重屋疊架,所以為貴也。   勢如驚蛇,屈曲徐斜,滅亡家國。   橫竄直播,行度畏縮而不條暢,死硬不委蛇,故葬者家亡國來滅。  勢如矛戈,兵死形因。   尖利如矛葉,直硬如槍桿,故子孫多死于兇橫非命。  勢如流水,生人皆鬼。   順瀉直流,會無禁止之情,此游溫之龍也,葬之者主少亡客死。   形如負峙,有城中峙,法葬其止,王侯崛起。   幾結穴之處,負陰抱陽,前親后倚,此總相立穴之大情也。負峙形如御屏,壁立崎急,不可扦穴,法當于平地,須龍貴朝真,而后可不謂負峙,便能如是之貴也。   形如燕察,法葬其曲,胙土分茅。   燕窠多于山腰,龍虎包裹,自成形局,入穴不見孤露,所以為貴。   形如側壘,后岡遠來,前應曲回,九棘三槐。   穴形偃詐,如壘之側, 玄武來上,前朝后應,委曲周回,法當就壘口扦之,主三公九卿之貴。   形如覆釜,其嶺可富。   覆釜如五星中所謂釜金也,唯挨金下水空。今言形如覆金,則合葬麓,陰龍而陽穴也。若葬于巔,乃是以陰挨陰,不幾于獨陰不成之義乎!近來世俗正坐此病,無不葬垅于巔也,固有照天蠟燭及貫頂法多葬山嶺,亦須有天然成穴方可下。   形如植冠,永昌且歡。   植冠言其形穴之尊嚴也。后仰前倚,壁立崎急,宜阡緩中。   形如投算,百事錯亂。  山形如算,橫直亂投,故兇。   形如亂衣,蕩女淫妻。  山形剝落破碎,如亂衣之不整,故淫亂。  形如灰囊,災舍焚倉。  大抵即內篇水泉砂礫之意,言生氣不蓄之穴,得雨暫濕,雨止即干,如湯之淋灰,故兇。   形如覆舟,女病男因。   橫岡無脈,中央四凹,無穴可扦,葬之則男女不利。   形如橫幾,子絕孫死。  玄武縮頭,入首無脈,穴可扦。然有得幾之正形者,乃水之所變,故出文章科第。世有盧相公祖、楊神童祖、方太監祖皆葬幾形,蓋未可以其兇而棄之也。  形如臥劍,誅夷逼督。   形狹而長,首脫而瘁,純石剝落,丈理枯燥,故兇。然有劍形而出貴者,如石使相祖曾文遺下托手穴是也。   形如仰刀,兇祝伏逃。   形如魚之攝,無肥厚氣象,故兇。   牛臥馬馳,蠻舞鳳飛。   此言各得其本性而應形真。   媵蛇委蛇。  委蛇則為話蛇,故吉;直硬為死,則兇。   黿鼉魚鱉,以水別之。   四者皆水族,故以近水而應形真。  牛富鳳貴。   牛出于土星,故富;風出于木星,故貴。   媵蛇兇危。   蛇心險有毒,故多兇。遇蛙蛤則貪婪而為小人,蓋蛇之所陷也。逢蜈蚣、金龜、鳩鳥則畏謹而為君子,用欲陷于蛇也。古今阡蛇形地者何限,豈可例以兇危而不用乎!   形類百動,葬者非宜,四應前按,法同忌之。   形勢止伏如尸居之不動,方可扦穴,若有不定,豈可用乎!非惟主山,但目前所見,飛定擺竄、于我無情者,悉當豈之。   夫勢與形順者吉,勢與形逆者兇,勢吉形兇,百[缺]一,勢兇形吉,禍不詐日。   形勢二者,皆以止伏為順,飛走擺竄為逆。順則吉,逆者兇。勢吉形兇,尤可希一日之福;若勢兇形吉,則禍不待終日。極言應之速也。   經曰:地有四勢,氣從八方。寅申巳亥,四勢也;震離坎兌乾坤艮巽,八方也。   若但言地有四勢,只有朱雀、玄武、青龍、白虎而已;氣從八方,只有四正、四隅而已。兩句下證之以寅申巳亥震離坎兌乾坤艮巽之說,則當以方位解之。四勢為四長生,如火生寅、水生申、金木生于巳亥是也,八方為八勢,東方震艮、南巽離、西方坤兌,北乾坎是也。又有所謂六秀六貴,分金三十吉龍并十六貴龍等說,皆原于此,是星勢之所由興也。   是故四勢之山,生八方之龍,四勢行龍,八方施生,一得其宅,吉慶榮貴。   四勢者,陳石壁所謂五行生氣之地;八方,八勢方也。八龍不能自生,要得寅申巳亥五行之生氣之地而后能施生也。其大意自亥位發始,即為生氣之地,或從亥上經過亦是,余可類推。但此之生氣與內外篇之言生氣不同。   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遠邇。   土圭所以辨方正位,其制見于《周禮》;玉尺所以度量遠跡,其數生于黃鐘。今臺司度日影以定侯,多用此制也。   夫葬乾者,勢欲起伏而長,形欲闊厚而方;葬坤者,勢欲連辰而不傾,形欲廣厚而長平;葬艮者,勢欲委蛇而順,形欲高峙而峻;葬巽者,勢欲峻而秀,形欲銳而雄葬震者,勢欲緩而起,形欲聳而峨;葬離者,勢欲馳而窮,形欲起而崇;葬兌者,勢欲天來而坡垂,形欲方廣而平夷;葬坎者,勢欲曲折而長,形欲秀直而昂。此言八分之山,必欲合如是之形勢,然后為吉。夫天下山川行度,千變萬化,豈有一定之理哉?何者不欲起伏而長,闊厚而方,寧獨乾之一山如是哉?此只言其大概耳。是以形勢為上,而方位次之。必欲如此,又何異于刻舟求劍者乎![缺]存之以侯參考。   蓋穴有三吉,葬直六兇,天光下臨,地德上載。   天光地德前見。   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   神,吉神;鬼,兇煞。朔謂歲月日時。言藏神合乎吉朔也。神迎鬼避,得吉年月也。  陰陽沖合,五土四備,二吉也。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舉國下,三吉也。   解見前。   陰陽差錯為一兇,歲時之乖為二兇。  此言葬日不得方向年月之通利。   力小圖大為三兇。   生人福力淺薄,而欲圖王侯之地,是不量力度德也。然此亦不可泥。  憑福恃勢為四兇。   憑見在之福,恃當今之勢,富貴之家,自謂常如今日,而不深慮有父母之喪者,不思盡力以求宜隱之地,但茍焉寵變而已,正程子之所謂唯欲掩其目之不見,反以陰陽之理為無足[缺],可勝道哉!《魏志》:管輅遇征東將軍毋丘儉之墓,嘆曰:松柏雖茂,無形可文,碑通雖美,無后可守,玄武垂頭,青龍無足,白虎銜尸,朱雀悲泣,四危已備,法當滅族。后果如其言。又《左氏春秋傳》魯文公十三年:邾文公卜遷于繹,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公曰:茍利于民,孤之利也。左右曰:命可長也,君何弗為?公曰:命在養民,民茍利矣,遷也吉莫如之。遂遷。五月,公果卒。然固有數焉。而陰陽之理,亦有所定矣。   僭上帶下為五兇。   僭上方庶人墳墓不得如大官司制度,貧家行喪不得效富室眩耀,及不得作無益華靡,亡者無益,存者招禍。逼下為儉不中禮,怪吝鄙澀,父母墳墓不肯即時盡作用之法,因循茍且,致生兇變。作用者,謂如作明堂,通水道,及夫截龐去滯,增高益下,陣水蔽風之類,皆是也。   變應怪見為六兇。   上言天時人事本能全美。或有吉地吉穴,主人儒滯不葬,或是非爭競而害成,或貧病兼憂而不能舉。或明師老死不復再來,或停喪久遠而兵炎不測,或子孫參差而人事不齊,或官事牢獄而不復可為,或日怠日忘竟成置,或全家絕滅同歸暴露,是皆因葬不即舉而變見多端也。嗚呼,為人者可不凜凜然而知戒謹乎哉!   經曰:穴吉葬兇,與棄尸同。   言形勢雖吉,而葬不得穴,或葬已得穴,而不知深淺之度,皆與委而棄之者何以異哉!《錦囊》一書,其大概專以生氣為主,即太極為之體也;其次分為枝城,即陰陽為之用也;又其次日風水、曰止聚,曰形勢,曰骨脈;又其次則驗文理之秀異,明作用之利宜。學者當熟讀玩味,則知景純之心法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619評論 6 53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155評論 3 42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635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539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25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646評論 1 326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55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838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39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146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338評論 1 372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893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565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98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257評論 1 29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059評論 3 397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296評論 2 376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如果需要原文檔(因文體限制,部分表格無法呈現)請聯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醫仲景協會整理收集 《內經選...
    陶墨閱讀 34,578評論 0 33
  • 韓國天氣(近十天) 行程計劃 (提前一天) 航班:27號星期日 KE876 10:55~13:35 浦東機場T1航...
    Rosiee閱讀 206評論 0 0
  • linux 命令 資料,好像是百度來的(侵刪) 1. windows平臺: 查看某個端口的使用情況,它到底被那個進...
    暗黑破壞球嘿哈閱讀 5,443評論 0 1
  • 不想說什么,只是不開心。 但要努力才好。
    xiao錢錢閱讀 7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