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曾聽過彼岸花,或者曼珠沙華?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城市邊緣開滿了大片大片的彼岸花(也就是曼珠沙華)。守護在彼岸花身邊的是兩個妖精,一個是花妖曼珠,一個是葉妖沙華。他們守護了幾千年彼岸花,可是從來無法見到對方——因為曼珠沙華的生長習性——花開時看不見葉子,而有葉子時卻看不見花。花葉之間永遠不能相見,生生相錯。可是他們瘋狂地想念著彼此,并被這種痛苦深深的折磨著,終于有一天,他們決定違背神的規定,偷偷的見一次面。
那一年,曼珠沙華紅艷艷的花被惹眼的綠色襯托著,開的格外美麗。可是這件事,神卻怪罪了下來。曼珠和沙華被打入輪回,并被詛咒永遠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間受到磨難。從那以后,曼珠沙華又叫做彼岸花,意思是開放在天國的花,花的形狀像一只只在向天堂祈禱的手掌,可是再也沒有在城市出現過......從此,這種花就成為了只開在黃泉路上的花。曼珠和沙華每一次輪回時,在黃泉路上聞到彼此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自己,然后發誓不再分開,卻又會再次跌入詛咒的輪回......”
“有花不見葉,葉生不見花,生生世世,花葉兩相錯。”這應該是每一個聽過彼岸花的人對彼岸花最深的記憶吧!緣盡卻不散,緣滅卻不分,生生世世銘記,卻永生永世無法相守,這是怎樣的的殘酷!而《曼珠沙華 彼岸花》(滄月鼎劍閣系列)入魔的天籟和神澈正是踏著曼珠沙華蔓延的路而來,在曼珠沙華彼岸封魔的。
這是我第一次注意到曼珠沙華的地方。人總是容易被強烈的色彩吸引,很多時候畫面比語言更具表現力,我對這堅信不疑。正如雖然讀了《曼珠沙華彼岸花》不下三遍,但每一次那一片妖艷的紅,還是占據著我的第一視線:漫山的曼珠沙華,如一片燃燒的火海;飄揚的花瓣,似紛飛的火星;無邊的盡頭,一輪明月相照,輕攏一成紅色煙紗。不知是花海裝飾了明月,還是明月為花海添了妝,清冷慘艷。
“一次錯誤的牽手,一個荒謬的決定,造就了一個惡魔的靈魂。妖紅遍野,”我曾想,如果天征沒有拉錯人,或者試劍山莊的長老們改變決定,也許天籟依然是那個驕橫的丫頭;如果神澈沒有握上嬰的手,或者扶南再勇敢一點,也許神澈可以平靜的度過余生.....可惜世上沒有如果,一切還是按著發生的形式發生著。是怎樣的絕望和悲哀,才能讓她忍受遍體鱗傷在地獄中生長;又是怎樣的魘魔,才能讓她迷失自己,受控于魔;以致妖紅遍野,百鬼夜行?《曼珠沙華 彼岸花》中昀息曾對神澈說“可是在這個世上......妖精可以活下來......白仙女卻很難......”也許是對天籟和神澈結局的一個隱示吧!
都說喜歡彼岸花的人注定孤苦一生。我并不這么認為,很多時候,不是命運選擇了我們,而是我們明知命運如此,依然選擇前進。
“魔鬼是永生而強大的,人心里的陰暗面也是永存的。魔生于人心內,無可阻擋。
但是,魘魔卻低估了人類的犧牲和自制精神——即使無法阻擋它的寄生和存在,但是,一代一代的人卻前赴后繼地用生命和鮮血阻擋著它的肆虐,寧可死亡、寧可自閉于地底,也要用一生的孤寂和隔絕,來換取對它的暫時封印!”如流光,如扶南,如天籟,如沈嬰,又神澈!
正與邪,道與魔,死與生,一切不過一念一轉身之間。
“火焰在眼前烈烈燃起,仿佛焚盡三界邪惡的紅蓮之火,將所有吞沒。”天籟終在火照之路帶走了一切邪惡。
天籟......
“沿著石壁,從這邊走到那邊,一共是三十七步。
如果不貼邊走,從這個角落到對面的斜角,則是四十五不。”
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而如今,在這荒蕪的彼岸,她如一朵花般在黑暗里默默成長、默默綻放,又默默老去,她將以身體作為牢籠囚禁著魔物,直到死亡來臨。
神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