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從遙遠的故鄉來到我住的城市,幫我們照看兒子。自從大學畢業以來,第一次跟她在一起生活這么長時間。偶爾陪她一起出去散步,聽她講起故鄉發生的各種奇事,那些不被報道、湮沒在風中的故事,經過她樸素的描述,變成一場場悲慘的戲劇,默默地上演,默默地落幕。
故事從我的大伯母講起。她和大伯沒有生育,從貧困的鹽堿灘的一戶人家領養了一個剛剛滿月的女兒。鄉下養孩子跟養狗養貓養豬一樣,哪舍得用尿布?每一個嬰兒都穿“土褲”,土褲并不是褲子,而是一個大口袋。里面裝著從田野里取來的、在鍋里炒過的細砂土,把嬰兒往里一戳,拉屎撒尿都在里面。有一天晚上,大伯母發現女兒要拉屎,突發奇想,直接叫黃狗來舔。黃狗跳起一口,咬到嬰兒的屁股上,鮮血直流。大伯母四下看看,發現大伯沒在身邊,就裝作什么也沒發生,把嬰兒插回到土褲里。沒有打狂犬疫苗,也沒有打破傷風,甚至連傷口都沒有處理,過了一段時間,嬰兒的屁股自己長好了。現在這個女兒已經出嫁,對大伯母十分孝順。
大伯母并不是我們家鄉照顧孩子最差的。有一個不到六十歲的農村老太太,外孫來住姥姥家,忽然感冒了。老太太一摸他頭頂發燒,想起家里還有一袋感冒沖劑,就在黑燈瞎火中找了來。看也沒看就給外孫泡上,灌了下去。沒過一會,外孫口吐白沫,掙扎了兩下就死了。原來老太太喂的是老鼠藥。鄉里鄉親知道這個悲劇,無不嘆息,但也暗暗議論說:“幸虧是姥姥把孩子給毒死的,這要是奶奶毒死的,兒媳婦非跟她拼命不可。”
村民的議論不是無緣無故的。臨村,有一個老奶奶,帶著孫子到縣城,突然斜刺里沖過來一輛面包車,老奶奶奮不顧身擋在小孫子身前,無奈車速太快,二人立撲,身亡。在老奶奶發喪那一天,兒媳婦沒有出現。雖然婆婆為孫舍命,但依然得不到原諒。不過村民們說,幸虧老婆婆也死了,否則兒媳婦絕饒不了她。
在我的家鄉,有一個古老的傳統,中老年婦女喜歡把嬰兒緊緊地包成一個粽子,尤其是冬天,孩子被裹到一個鋪蓋卷里。我們村里一個糊涂老太,到3公里外的縣醫院去接出院的剛足月的小孫女,把她緊緊地用被褥包了一圈又一圈。抱回家解開鋪蓋卷一看,孩子已經滿臉通紫,口吐白沫,窒息死亡。原來,這個老太太由于把孩子包得太嚴,自己也分不清哪邊是頭,哪邊是腳,她一直把孩子頭朝下抱著走了一個多小時,最終,釀成慘劇。
跟中國學多地方一樣,在我的家鄉,身為農民即意味著終身勞作,哪怕老了也不例外。即便不下地干活,也要承擔起隔代照看孩子的義務。每個人都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也不管老人們佝僂著腰抱著孩子是多么艱難。老年人缺乏必要的科學知識,加上年老體衰,注意力分散,反應遲緩,這種情況下,帶小孩常出意外就一點也不意外了。農民的晚年,絕不是安度,而是危度。
在我種冬棗的舅舅家的鄰村,有一條河,河上有一座年久失修的橋,橋面很窄,欄桿已經爛掉。有一天,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抱著孫子到村口玩,橋上過來一輛運棉花的車,老太太向后退著給車讓路,一腳踩空仰面掉到河里。這一切太突然,運棉車沒有發現。直到傍晚,老太太的兒子看母親帶著孩子沒有回來,就出門來找,最后在河里發現了她倆,老太太淹死了,懷里還緊緊抱著小孫子。
我問:“小孫子活下來了?”
母親嘆了口氣,“沒有,也淹死了。”
村民們注意到,老太太發喪,兒媳沒有參加。此后,兒媳又給這家人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不幸的是,這小兒子是個傻子。
我知道,這一切的悲劇不會有盡頭,因為每次母親都會告訴我新的悲傷的故事,就像冬夜的北風不停吹著干枯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