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
本書在說到名將的時候,提出了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什么是名將?名將和大將軍有什么區別?
按我的理解,名將就是對將的敬稱,所有的將軍都可以被稱為名將,代表其他人對將軍的尊敬和仰慕的美稱。
事實上呢?
作者用幾頁文字詳細說明了普通將軍和名將的區別。特別有意思,耐人尋味。將和名將雖一字之差,經作者這么一說,竟感覺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成為名將,要經歷六個坎坷,就如我們上學的六個年級。只有戰勝低級的困難,才能升入下一級,如此一級一級升級,淘汰。直到最后整個歷史中也只寥寥數人而已。
一年級要學的是軍事理論,必須有理論基礎。這也說明書是個好東西,不管是文從武,都要讀書。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就是那些從小沒讀過書的,后來又機緣巧合參與戰爭,摸爬滾打,流汗留血的實踐中一點一點實踐摸索出來的,比如李云龍。
學好了理論基礎,便可以學習二年級的內容:實戰。只有真刀真槍地殺過敵人,見識戰場你死我活的慘烈,才能明白戰爭的真正含義。當然,這個階段也有特殊人物,不經過實戰卻帶兵打仗的,比如趙括,因為自以為是地紙上談兵,讓趙國三十萬人被白起所殺。
有了理論基礎,也明白了戰爭的含義,三年級就要學“殘酷”。古語仁不帶兵,義不行賈。冷酷不是對誰都冷酷無情,而是該冷就要冷。比如懲罰違紀的士兵或部下,犧牲小部隊獲取大的勝利等。不能優柔寡斷,該冷時不冷,軍隊是一個國家的刀劍,柔軟和憐憫是不可取的。
四年級要學的是理智,即要勝不嬌,又要敗不餒。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沒有次次必勝的戰爭。
五年級要學的是判斷,做到將軍的位置,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收下參將副將無數,每人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判斷,但最后方案拍板拿主意還是將軍。
六年級要學的是堅強,不能玻璃心,失敗一場戰爭,損失幾萬士兵,便躊躇不前。要有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堅強。
只有這樣一級一級通過,運氣好的話才能成為名將,而很多將軍都停留在中間的幾級。人無完人,不是他們不夠優秀,實在是這條路即漫長又孤獨且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