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這篇文字,寫給我的老公和孩子。
老公,我和你,都有同樣的問題。
面對我們的父母,我們總是容易怨恨、指責,我們曾無數次提醒自己,這是自己最親近的人,這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我們教孩子念《朱子家訓》,希望他們能從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但其中很多,我們自己都做不到。
1
為什么會這樣?
我想是因為我們對父母的期望值太高。
我們期望父母無條件地愛我們,以我們為中心,滿足我們所有的需要。
但現實是沒有誰能做到如此,當了父母的你、我,也做不到。
我們期望父母是富有的、溫柔的、勤奮的、寬容的、受人尊重的、互敬互愛的,我們無法接受他們本來的樣子,我們總是試圖去改寫他們。
我們正在努力,努力去成為我們希望父母成為的樣子,盡全力去撫養我們的孩子,我們能成為完美父母嗎?
我想是不能的,世界沒有完美,缺憾才是常態。
但我們不得解脫,我們的孩子也不知能否解脫。
2
如何才能悅納我們的父母。
父母是我們的根,用現在的流行說法,原生家庭的影響無處不在。
我們懂得比他們多,我們更加了解這個時代,我們總以自己的眼光去評判他們,在他們面前,我們總以為自己是巨人。
我們忘了,我們的生命從他們而來,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僅僅是賦予生命這一點,就已足夠豐富,足夠精彩,就算這是他們能給我們的唯一,也已經是太多了,感謝他們給我們生命,讓我們可以體會這世界的美好與不美好。
我們忘了,我們也曾經仰望他們,在我們還弱小無依時,正是他們的庇護讓我們免遭風雨。
也許因為貧窮,他們未能帶給我們衣食無憂的生活;
也許因為缺乏教育,他們未能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未我們指引解惑;
也許因為思維狹隘,他們未能按我們希望的模樣生活。
我們的心里都還住著那個孩子,那個因為未被滿足而不愿長大的孩子。
但這就是生命本來的模樣,不能接受他們,就是不能接受我們自己。這些問題,我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
我們也許無法認同他們的生活習慣,行為模式,但我們應該去接受,去接受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他們也有權利按他們的意愿生活。
3
孩子,當我們老去,你們長大,也請能接受我們的樣子。
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有些錯誤我們意識到了也改變了,有些錯誤我們意識到了卻無法改變,有些錯誤我們甚至不知道是錯誤。
我們有我們的局限,有些事情我們也做不到。請不要拿我們和別的父母比較,請接受我們的不完美。
當你們長大,懂得比我們多,更能適應這個社會的時候,請留一些耐心給我們。
此時,與孩子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