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筆記,顧名思義,是可以實現跨平臺信息同步的筆記。而云盤只是單純的網絡儲存工具。因此注冊云筆記之前,首先問問自己平時有沒有隨手記的習慣。如果沒有,一個云盤足以滿足你的儲存需求。有的網友為了跟風使用云筆記,特意開通高級賬戶上傳海量資源,這讓百度云一眾情何以堪? 當然,借這個機會培養一個隨時記錄的習慣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如果指望一個云筆記軟件就能完美實現習慣養成、團隊協作、知識管理、時間管理、清單分享等所有傳說中的功能,恐怕任何一個品牌也無法滿足你的要求。每個領域都有相應的專業管理軟件,你既然不在乎“番茄土豆”不能記筆記,又何必糾結于印象筆記玩不轉時間管理呢?更何況,產生這種想法的,多半還是你自己沒用好。
那么怎樣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呢?嚴格的說,方法本身并沒有對錯之分,只談適不適合。但在“道”的層面,總歸還是有一些隱含的規矩。如果想系統了解,建議大家閱讀《Evernote超效率數字筆記術》。這本書的作者算是老牌資深的印象筆記用戶,對云筆記有非常深刻和獨到的見解。雖然此書出版于四年前,但其中的理念和方法不僅一點都不過時,更適用于印象筆記之外的任何云筆記 。我從一開始用印象筆記就很順手,對于聲討印象筆記的帖子一直很不理解。后來看了這本書,才意識到原來是這些用戶在理念上出現了偏差。如果每個人在使用云筆記之前都能讀一讀這本書,絕對能少走不少彎路。
一、筆記的性質和分類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筆記,首先要了解筆記的性質和類型。一定要記住:筆記的性質是待處理文件,它永遠是作為中間產品存在的。更進一步講,筆記的理想狀態應該是空白的。筆記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事務類筆記,比如購物清單或日程安排。這種筆記一般不需要留存,在任務完成后直接刪除即可。 另一種是資源類筆記,如工作中的會議紀要或培訓筆記等,這類筆記通常需要進一步整理加工,最終備案留存以供參考。
二、整理筆記的原則
1、不要把筆記當做收藏夾。
這個原則是針對資源類筆記而言的。既然筆記是中間產品,就一定要采取某種行動使其轉化為最終成品。這就意味著,一鍵保存的未經處理的筆記是無法作為最終成品包裝出庫的。印象筆記審時度勢地推出“剪藏”插件,對用戶而言不知是成全還是縱容。《黃生借書說》中云“書非借不能讀也”,遇到好文章若是不能留存,大概有多半人還會花點功夫讀完甚至記上兩筆。有了便捷的收藏功能, 反倒連看都懶得看完就丟進收藏夾。“等我閑下來再看”,“總有一天會用的”……再也不要用這樣的鬼話自我欺騙了。 待處理文件不斷堆積,不僅消耗大量儲存空間和分類整理時間,降低同步速度和工作效率,同時也會使人產生強大的心理壓力,最終被一堆過期變質的筆記壓垮。既然印象筆記被稱為“第二大腦”,本著尊重自己的心態,也不應該見到什么都往里面塞。至于筆記里放什么不放什么,我們下個原則再說。
那么該如何對待資源類筆記呢?用四個字概括就是:歸納總結。如果是一段好詞好句,可以摘錄下來標注來源后存入特定的筆記。如果是一個好的想法,不妨用自己的話提煉概括后,備注上引發的感想再保存。實在沒時間,也可以建立一個“待處理”的筆記本,并設立一個不超過一周的時間期限。如果在期限內沒及時處理,務必當機立斷全部刪除!
2、時刻保持“斷舍離”的思想。
關于如何整理,可參考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和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其中的理念不僅能夠指導大家整理任何物品,更能觸發生活和心態上的轉變。針對云筆記而言,具體可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活在當下,只保留“現在”有用的資源。檢查自己的筆記本,以前用過的資源和以后可能要用的資源一律刪除,因為這些資源再次用到的可能性實在微乎其微。
·相信自己。在“現在”有用的資源中,再將網絡上能搜索到的信息全部刪除,特別重要的只記住關鍵字即可。只有記不住的關鍵字,沒有搜不到的好文章。你可能要說,我都有“第二大腦”了,再花時間記那么多東西不是多此一舉嗎?聽說過裂腦人嗎?他們連接大腦左右半球的胼胝體被人為切斷,被科學家認為是具有不同精神的兩個人。如果想讓“第二大腦”中的“記憶”充分發揮作用,就想方設法地建立連接吧。
·找回自我,即以“我”為中心向自己發問。再看到一篇文章時,先問問自己“我需不需要”、“我喜不喜歡”,而不是說“這篇文章很有趣(雖然這類文章我已經很多了)”。通過“斷”的過程,讓自己的筆記時刻保持清爽。
3、不要在形式和內容上追求完美
很多人將印象筆記與one note比較,認為印象筆記的排版功能不夠強大。在編輯功能上,印象筆記確實是幾大品牌中最弱的。但我個人認為,編輯是筆記在轉化輸出過程中需要的功能,這個過程并不一定要在印象筆記中實現。特別是在對排版要求過高的情況下,使用專業的編輯軟件無疑能夠錦上添花。我剛開始接觸印象筆記的時候,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網頁版。由于我之前一直用紙質筆記本和單機版備忘錄,這種既能提高筆記速度又能實現多平臺同步的云筆記已經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因此也就沒再進一步挖掘更好用的版本。后來無意中下載了PC版,更是超乎我的預期。這也是在眾多用戶詬病印象筆記的情況下,我一直堅持使用的原因。
上學時總有那么幾個踏實的女同學,板書抄得極其工整,但學習成績卻總是不盡如人意。而那些聰明絕頂的尖子生,筆記大多是鬼畫符。顯然,筆記只是一種輔助思考的工具,既不需要過分修飾,也不要求包羅萬象。我的一位同事,在筆記中還沒有任何內容的時候,先在目錄分類上做足了功夫。有企業管理的,有市場營銷的,有專業技術的,還有個人愛好等等等等……顯然她把印象筆記定位為知識管理的工具,但這樣的目錄設置不僅會在前期耗費大量時間,還會在使用過程中激發她拼命收集各種資料來填滿筆記本的欲望。
回憶你信誓旦旦地準備學一門新知識或開始寫日記的時候,是否會精心挑選一個漂亮的筆記本?而事實上,大多數人能記上兩頁就算不錯了。興師動眾的開始往往會伴隨一股無形的壓力,抵消我們持續的動力。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正確的方法是先建筆記再搭體系。筆記多了,分門別類不過是順水推舟,并不需刻意為之。
4、不要受制于工具
工具的價值在于能幫助我們實現某種目標,而目標無法實現卻責怪工具不好使,無異于長了蛀牙怪牙刷,飯不好吃賴筷子。作為地球上最高級的智慧生物,千萬不要被工具制約。與其別別扭扭地適應工具,不如想辦法讓工具服務于你。嫌筆記本順序太亂?那就在名稱前面編上序號。每月上傳流量不夠又不想花錢?那就把喜歡的頁面從直接剪藏改為復制名稱+網頁鏈接。實在用著不順手,干脆重新選一款合適自己云筆記。在這個我的青春我做主的時代,就是可以這么任性!
在印象筆記的摸索過程中,我也算走過小小的彎路。我一直很抵觸在筆記里儲存文件,總覺得文件多了不易整理。每次寫完的文章仍像以前一樣,在word里編輯后上傳百度云備份。后來發現需要修改某篇文章時,既不能在百度云中編輯,上傳下載又耽誤時間,索性在印象筆記中單獨建了個存檔筆記本。還是那句話,方法沒有所謂的對錯,只要適合自己的都是好方法。
三、除了隨手記,印象筆記還能做什么?
1、在格式欄中為待辦事項插入復選框。無論是每日計劃還是購物清單,都可以插入復選框設置為待辦事項,通過勾選已完成任務來滿足成就感。個人認為這個功能更適合于反復應用的任務清單,比如旅行清單或相對固定的周計劃等,一般的待辦任務做完后直接刪除才是最棒的。
2、活用超鏈接和附加文件,建立個人工作桌面。在日計劃中插入筆記內部鏈接或相關文件,可以在忙碌的早晨迅速幫你開啟工作模式。這種方法很適合任務繁多的項目管理人員。我的工作相對沒那么繁雜,習慣將待辦文件直接拖到電腦桌面上,感覺也很方便。
3、隨時分享。最近全家人去旅游,我把行程和旅行清單以可修改的方式共享給家人,既能讓家人隨時提出修改意見,又能節省大家準備物品的時間。可以說,印象筆記已經成為家庭溝通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4、將記不住的事情拍下來。有些人喜歡用印象筆記做衣物和圖書的索引,但由于工作量較大,可能不適合所有人。其實能夠把容易被遺忘的物品記下來,就能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比如別人送了套暫時用不到的新餐具、給孩子買大了的衣服等,把這些東西的收納位置拍照存檔,定期回顧或按需要時間設置提醒,不僅能夠縮短查找時間,更能節省不必要的重復花銷。
四、重要的結語
一切只有輸入沒有輸出的學習都是耍流氓!
偏要叫肉卷 的回答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