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總是會有這樣一些人,她們善良貼心,并且做任何事情都會先為別人考慮。甚至對于陌生人也是有求必應。相信我們自己也會有類似的經歷,有時候,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會委屈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心理學上,把這一現象稱之為“可愛的詛咒”!
我們都是那個被詛咒的孩子
在看《可愛的詛咒》這本書時,書里提到了一個很生活化的情節,也是大部分人都曾遇到過的場景:“當你和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雖然你很想上廁所,卻不敢說出來,也不敢直接走開。因為你不想打斷談話,或引起別人的注意。”
當時看到這段話我就怔住了,因為上次參加讀書會的線下活動,我就是這樣的,而且有類似情形的不止我一個。因為在活動結束的時候,有三五個好友都不約而同的說:“我好想去上洗手間,已經憋了好久了···”
原本以為自己已經開始慢慢擺脫了圣母的詛咒了,但依然還是無情的中招!關于圣母型人格,不管男生還是女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特征!
我們會很貼心,親切而善良,于是人們會以一種充滿愛的方式來回應我們,殊不知我們的勝利有時是非常隨機的。
而且長期做圣母的代價就是:我們會覺得自己淹沒在別人的期望之中,我們習慣于滿足他人的愿望,特別當這愿望是來自父母,或身邊最親近的人的時候。但是在某一個時刻,我們又會覺得委屈,感覺到自己被拖累了。
這一點我自己就特別感同身受,畢業后在長沙的日子我就在自己的日記本中寫了這樣一篇文章:“親情,有時候就是一種以愛為名義的綁架”。因為愛,為了不讓父母失望,我們有時會迎合父母的想法,但內心又會覺得委屈、束縛和不安,從而沒法釋放真實的自己!
而作為我們的父母,他們又何嘗不是深受這樣一種可愛的詛咒呢?在我們傳統的觀念里,善良友好,無私奉獻,辛勤的撫養下一代才是作為母親的標簽和代名詞。但是《可愛的詛咒》這本書中說,當一個人真正做了母親之后,她們才意識到:“曾經滿懷愛心而慷慨給予的東西,已經被別人視為理所當然了”!
詛咒的根源:
沒有人是生來被“可愛詛咒”的,我們是怎樣的人,以及該怎樣為人處世,很多都深深的根植于我們的童年,而且可以追溯到理性思維形成以前。
心理學上說,我們性格的形成很多時候都來源于我們的父輩以及父輩的父輩。我們很多時候不愿承認我們的身上有著我們父母不可磨滅的影子,盡管有些影子和習慣是我們自身所厭惡的。但它真實的存在卻無時無刻不提醒著你,我們深受父輩的影響。
關于童年時的經歷,以及父輩對我們生活產生的影響,推薦大家去看《一個人的朝圣》和《無聲告白》。也許每個人都可以從這兩本書中,找到那個失落的自己!
相信我們都曾不同程度上,受到“可愛詛咒”的困擾,那如何才能擺脫這樣一種詛咒呢。書里介紹了幾個我自己覺得非常有用的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我察覺
自我察覺,把聆聽身體的聲音當成一種習慣,這也是我自己在接觸到心理學之后,經常用的方法。感受自己的情緒,無論憤怒,焦慮還是悲傷,不要急著去驅趕這些不好的或者你認為是負面的情緒,而是要和它待在一起。
還記得電影《頭腦特工隊》里的情節嗎,當悲傷來臨時,請擁抱你身邊的那個sadness。
而做到自我察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寫來下。我一直認為文字是有力量的,寫下來,會更加明白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用過的覺得很好的筆記本,九口山出品的《正能歷》。這個本子的設計就是李欣頻老師根據心理情緒設計,它可以幫助我們調節情緒頻率。
本子每一頁最上方都有三個問題:本日主要的情緒與指標;調整方法;收到的啟示和感受。按照本子的提示寫,你會發現寫完之后,情緒得到了真正的釋放,而且內心會很平靜,也會感受到一種由內而外的力量。
如果我們能“調好頻率”,并接收到這些信息,我們就能打破這種“可愛”的詛咒。對于這一點,在親身實踐之后,非常有效。
三好日記
書中提到了寫“三好日記”,將今天發生的美好的事情寫下來,并附帶上你的品質,相當于是一種自我欣賞。
如:“我買了盆水仙花放在桌上,我充滿創造力,體貼又有愛心”。這一點也是我自己經常做的事情。
其實這一方法,運用的就是積極心理學的原理:將重點放在自己的優勢,及樂觀的性格上,而不是自己的弱點和缺陷。通過積極的想法將“一日三好”記在日記中,會給自己一種積極的暗示,并喜歡現在的自己。
寫這樣的日記,我用的是《萬有引歷》筆記本,這個本子,在每一頁上方都有一句:“回想這一天中最精彩的三個畫面”,而我每次,一旦開始回憶,總覺得本子不夠寫,因為美好的畫面,還真不止三個啊···!
每次寫完這些美好的事情,你會發現,生活真他媽美好!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一些正面的情緒,給原本坑爹的生活加點作料。
繪制家庭圖譜
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提到了詛咒的根源,是來自我們的童年以及我們的父輩。這一點我的感受很深。上次和最喜歡的老師聊天,在談到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時候,老師說,我討厭我媽的敏感,就像討厭自己一樣。對于我而言,我討厭我爸的爆脾氣就像討厭我自己一樣。
那究竟怎樣才能打破這種局面呢,唯一的方式就是接受和面對。
《可愛的詛咒》這本書里,提到了繪制家庭圖譜,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從你的爺爺奶奶開始,直到你這一代為止。女性用圓圈標注,男性用方塊標注,夫妻用直線連接,孩子位于父母的下方。
家庭圖譜會幫助你回憶你的童年,會幫你提供一些信息,讓你知道你是如何成為現在的你的。其中可能包含:父母吵架,父母突然的離開,搬家,親人離世,或者離婚等生活事件。不要拒絕痛苦的回憶,那是潛意識給你的啟示。
也可以在繪制家庭圖譜的過程中,寫上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控制欲強,急躁,親切,寬容,堅韌等。
通過繪制家庭圖譜,你會不斷回憶起童年的往事,或者一些被你忽略的細節。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到自己性格形成的根源。只有真正了解到自我的需求,才能擺脫“可愛的詛咒”。
借用《無聲告白》里的一句話作為結尾:“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實的自己”!也希望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能找到那個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