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師| The Great Hypnotist
《催眠大師》是2014年出品的電影,臺灣與香港都沒有上映,看到「催眠」二字大概不難猜測它是一部走懸疑路線的心理電影,由徐崢和莫文蔚兩人共同主演,片長不到兩小時,但簡而有力的情節與精彩的劇本,演繹了一出高超心理計,同時也是當年度北京電影節的閉幕影片。
類似《催眠大師》這種題材的故事,其實中外電影都不在少數,將范圍放大至人的「心理」層面,大概快要沒什么題材或類型片可以讓觀眾覺得驚訝,在這個觀眾胃口都被養大的時代,電影其實越來越難取悅到觀眾。但這部《催眠大師》可在這么短的片長中將整個故事說完整,歸功于編劇優秀的劇本編寫,劇情交待的算完整,而且編排精致,幾乎沒什么明顯的破綻。全片的場景幾乎90%都在心理醫生的診療室中,虛實交錯的催眠場景,后制技術杰出(這部份多希望陸劇也有機會跟進,有些陸劇的特效動畫真是慘不忍睹),還有對心理治療的空間設計,很多小細節都顧慮的相當好,對這部片有大大的加分作用。
電影找來徐崢和莫文蔚兩位觀眾都十分熟悉的演員,徐崢在《人在囧途》的大老板一角深植人心,有條不紊的口條和精英形象在這部片里發揮的淋漓盡致。另一邊女主角莫文蔚也不惶多讓,雖然是歌手出身,但莫文蔚的影視作品也不在少數,也曾拿下不少演藝獎項。這次兩人的對手戲十分精彩,像是在診療室中展開一場爾虞我詐的廝殺,雖然觀眾可能對「心理學」不是那么了解,所以劇情盡可能用一些看來一般的對話來表現緊張刺激的交手過程,心理醫生在面對強大的病患時,是不是也有可能陷于自己的治療中,這無疑加深本片的懸疑感與不確定性。
多數場景都在不算太大的診療室中,這個場景的設計很棒,打破以往印象中,心理治療時明亮、舒適的環境,希望讓病人能在放松的情形下與心理醫生交談,以便進行治療,但《催眠大師》中設計男主角這位心理醫生對自己極度的自信與擁有不可挑戰的權威,沒辦法接受自己有醫不好的病人,甚至在必要時可以用一些極端治療手段達成目的,所以斗室中的治療設計得較為陰暗并帶點壓抑的暗示,同時也配合莫文蔚的角色,說出一個創傷后對于自身記憶的質疑與失控行為。
前述提到,《催眠大師》的劇本相當出色,短短的篇幅可以交待一個如此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毫不拖泥帶水,將角色性格塑造的很強烈,有助于觀眾走進這個故事,也增加故事的可信度。
人的心理本來就是極其復雜,思想的強勢時時刻刻影響人的外在行為,本故事前半段其實沉浸在莫文蔚飾演的任小妍一角的治療中,并且在同業眼中她是一位不好醫治的病人,除了本身對于精神疾病的抗拒時常導致治療失敗,還有就是不斷暗示自己可以看到鬼,因此被醫生診斷有妄想癥。
其實任小妍的故事編撰提供了強而有力的骨干與結局的說服力,對于徐崢飾演的心理醫生徐瑞寧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縱使任小妍對于心理名詞的熟悉與對心理療程的了解,這段故事同時還引發觀眾對后續情節的好奇心,不外乎在于任小妍到底有沒有被治愈,而或是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
而從頭到尾,本作對于心理相關的解說都挺精彩的,它反而不是用一種溫和的方式來說明心理學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事實上更貼近現實的表現手法更容易讓人產生印象。而在審查嚴格的中國大陸,怪力亂神不被允許,對于「鬼」的出現也時常表現出這類玩味的手法,故事我說了,但我有說我看到的是人嗎?但我也沒說那是鬼。事實上整部戲中就是有人說自己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但治療的過程就是要讓人相信其實世界上是沒有鬼的,這倒是符合了審查標準(笑)。
《催眠大師》在結局上確實留了一手,還用了不少的時間重頭回顧一次,這樣的手法成功去除虎頭蛇尾的嫌疑,更令人訝異于劇本的完整與優秀。催眠是心理治療的方式之一,但有時這種療法備受爭議,因為強行讓患者面對問題,有時候對心智的風險更大,這也是為什么人心會編造記憶,刻意留下自己想相信的,利用失憶來自我保護的原因。但事實上,最后的治療算是成功了,只是利用催眠找出原因與讓人面對心中因為恐懼而編織的謊言,也為本片的心理治療留下精彩的辯證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