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性問題,其實就兩個方面。就是當尼采說“上帝死了”之后,當韋伯說“世界祛魅”了之后,普遍的超驗標準沒有了,至少不再是自明的。
那么對個人來說,靠什么安身立命?
對社會來說,基本的秩序規范和組織原則是什么?
就是政治的正當性/合法性問題。現代性的來臨是一件大事情,因為它是不可逆轉的,只要工業化、商業化、城市化帶來的流動性無法逆轉,我們就不得不面對現代性的難題。
現代性帶來三個觀念轉變,這在古代是不可理解的:第一,平等的觀念。我們知道任何社會都實際上存在地位的差別,但在法律、道德地位或者尊嚴的意義上,把人分出高低貴賤,就無法被公眾接受,這是現代社會現實中的一個價值信念;第二,個人自主。意思并不是個人可以不顧社會,而是說在個人生活中總有一個領域是由自己做主的。旁人可以批評,可以提建議,但最后做決定的是當事人自己,這也意味著自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比如,包辦婚姻、門當戶對的婚姻,可能質量并不比“自由戀愛”的婚姻差,但現代人為什么不再接受包辦婚姻?因為親密關系領域就是一個典型的個人自主領域;第三,多元化。就是我們必須承認,存在著多種合理的人生信仰、生活理想和生活方式,別人和我們完全可以不一樣。這三點構成現代人的地平線,成為現代社會想象的特征。
一個現代人怎樣才能有好的生活?怎樣才能更好地生活在一起?就是說,一個社會如何既形成正當的政治秩序,又能很好地運轉,把公民聯結成一個合作的共同體,讓每個人都能夠獲得基本尊嚴之上的生活,追求自己的生活理想。當然這是困難的問題――不是因為完全沒有答案,而是有太多的答案。那么你怎么選擇?又如何闡明你的理由?這是我的核心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