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美人
本姑娘不知不覺入駐簡書有好幾天時間了,也半夢半醒地寫了點還不能稱之為文章的文字,也糊里糊涂投了稿,有退稿的,也有收稿的。
這種感覺很奇妙,有欣喜,有忐忑,也有期待。不過,每一次過程都覺得有收獲,好像是一個不喑世事的孩子,從懵懵懂懂到突然明白了點什么。
為什么我從來不敢在微信或公眾號上發(fā)表文字,其實我連公眾號都還沒開。因為我害怕別人看到我寫的東西。我是一個死愛面子的人,我害怕別人看到后對號入座窺探我。我是一個活在云端的人,始終沒有放下自己。
今天本來想寫寫關(guān)于職場的事,身在職場,每天耳聞目睹,多少有些感觸。以為可以很輕松地寫下心里所想的。可是,真實的情況卻不是這樣。我發(fā)現(xiàn)我寫不下去。寫出來的東西總感覺是干巴巴的,沒有靈魂。
我停下來,不寫了,然后去尋找原因。
我去翻閱簡書簽約作者以及簡書熱門文章作者初期寫文章的感悟。雖然每個作者寫作的初心不同,起點不同,有的為了謀生,有的為了興趣。但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要寫觸及靈魂深處的東西,要放下面子,寫發(fā)自內(nèi)心的聲音。
其中有個作者叫“寶媽青月”的,來自于湖北農(nóng)村,她的經(jīng)歷真的很辛酸很勵志,我很佩服她,誰的人生沒有經(jīng)歷幾次磨難,但她從來沒有被打倒過。讀了她的幾篇文章后,我甚至陷入沉思,為什么她的文字能打動人,因為她寫的就是自己的奮斗拼搏謀生歷程,是真實的,能引起共鳴,讓別人有代入感,猶如感同身受。再者,示弱也能引起別人的同情與反思。
我在想,為什么她敢于剖析分解自己,敢于把自己真實的生活公布于眾。我試問自己,我可以做到這樣的寫作嗎?我知道我做不到。我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屬于隱私,是私密的。
另外一位叫“無戒”的,她是簡書簽約作者,她給我的印象也比較深刻,她曾經(jīng)所經(jīng)歷的困擾也正是我現(xiàn)在遇到的。她提到“寫作的目的就是寫出大家心里想到的可是寫不出來的東西,以產(chǎn)生共鳴。所以不要去顧忌,大膽的寫。”
我突然明白了我為什么寫不下去的原因了。我做不到放空自己,做不到無所顧忌地去寫。我高高在上,我總覺得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狀況,不適合去描述那些生活中灰暗的隱藏的一面。我怕別人看到了會以為“哦,原來你就是這樣的?”,我怕毀了自己美好的形象。我老是想表達高大上的東西,遇到接地氣的,俗的,我就想繞過去。所以,我寫出來的文字就令人感覺不滿意了,總會覺得缺少了一點什么,其實是少了一點真實生活的靈氣。
其實,我們原本的生活就是一個萬花筒。有看得到的美好的一面,也有看不到的陰暗的一面。有世態(tài)安穩(wěn),有歲月靜好,有食有色,有人間煙火,有男盜女娼,有吃喝嫖賭,有坑蒙拐騙,有悲歡離合,有同室操戈……等等。世間百態(tài),真真假假 都是源于生活。然而,有的部分我卻懼怕表達。
可是,又想想,如果沒有國內(nèi)外大師們的大膽寫作,又怎么會有《金瓶梅》、《白鹿原》、《廢都》、《失樂園》、《再愛一次》等經(jīng)典呢?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人性,撩開冠冕堂皇的面紗,隱藏在背后的,不愿為人所知的,不就是這樣嗎?
原因貌似找到了,剩下的就是寫文字的規(guī)劃與堅持了。好在同行的人很多。
人每天的生活看似一成不變,其實是在變。就像我,原本有安逸的生活,平時工作,偶爾讀書,旅行,聚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就一頭扎進來,還樂此不疲了。我不必為了謀生而寫作,不必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我沒有生存壓力,甚至是可以很輕松地活著。我以為我以后的人生就這樣了。
可是,我毫無預兆地就這樣闖入了簡書,而且,是帶著欣喜的夢。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還會拿起筆來寫點東西。是苦是累?是禍是福?不管將來結(jié)果如何,卻已經(jīng)開始了。雖然,有點步履蹣跚,有點戰(zhàn)戰(zhàn)兢兢,有點不知所措。
但,我是喜歡的。因為喜歡,我開始有意識地增加閱讀。這也許就是收獲吧。
這是一個煙火迷離的世界,萬物各安有因。生命的本身就充滿了傳奇,所以,讀一本書,寫一篇文章,愛一個人,或喜歡做一件事,都是緣分。遇見便是美好。
但愿,別忘初心。
?寫于2016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