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 12:25瀏覽(100)
小時候(17歲前),阿金被老家——嶺下的兒時伙伴簇擁為王。這個孩子王的阿金可神氣得很,手下有干將,有士兵,共有兵馬20余人。阿金真的能呼風喚雨,一切都是阿金說了算,只要他的手指向哪,就有人打到哪,使得這時的嶺下,在方圓數里的地方,名聲大振。只要當時的同齡人一提起嶺下的阿金們,幾乎都嚇得有點怕。
阿金座王位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憑實力打拼而成。
論讀書,阿金最出名。7歲的阿金,從第一天步入學堂,就與頭名分不開了:老師一講就知,頭腦十分靈活,常受智力考測,同齡無法相比。弄得人人羨慕,實力堪稱第一。
論爬樹,阿金最突出。人在兒時,都喜好動。爬樹就是一項比賽活動。嶺下是山區(qū),到處都見樹。不管大與小,只要能爬的,阿金都能爬上去,而且每次速度最快,能見度最高,眾人不得不甘拜下風。
丟石頭,阿金最遠。甩石頭是兒時比武的常規(guī)活動和方法。為爭高低,兒時伙伴經常聚集一起,開展比試甩石頭,次次都是阿金第一名。
比賽的項目越多,阿金榮譽籌碼就越厚。自然而然,阿金就成了大家崇拜的偶像,水到渠成的做了孩子王。
的確,阿金在小時候就具有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把個20余人的小隊伍治理的井井有條,頗有凝聚力。這時的阿金,年齡很小,稚氣十足,可憑其管理20多號人馬所設的“機構",就像讀了兵書一樣,輕車熟路。
一日,鄰居三里趙的飛停等一大批人,惹怒了嶺下人。有人向阿金匯報。下課時間,阿金叫來阿傳、阿起、金流、阿成等,一商量,一安排,心領神會后又走進了各自的教室。
放學了。阿金打一手勢,人們迅速聚集在其身旁。按著阿金的吩咐,各就各位的走路。
阿金第一個來到張家晏橋(當時木建過路橋,通往阿金老家?guī)X下,又與三里趙分叉的地方),坐在橋上,等候眾干將,且不斷觀察戰(zhàn)情。
時機成熟了。飛停所帶人馬來了,而且越來越近。阿金很鎮(zhèn)靜,待他們從面前一走過。突然大叫:“沖啊!”只見金流、阿起、阿傳、阿成等,箭一般的飛去,嚇得對方拼命逃奔。。。。。。
13歲那年,阿金率領嶺下的小鋒隊,奔赴里魯水庫(嶺下與里魯小山村之間的一小型水庫,始建于二十世紀70年代)游泳,累了,爬上岸。突然,有人提議,去對面的目魚山上偷吃花生,眾人一致贊成。
一個個光著身子,沖向了那毫無保護能力的花生,伸手摳地,人人像只野豬,瘋狂的吃著新鮮的花生,其樂無窮。
這時,里魯人阿齊出現在靠近嶺下的山路上。使勁高呼:“賊崽!快下來!不然老子去打死你們!”說著,順手把阿金們脫下的衣服全都抱走了。
看見阿齊抱走了衣服,阿金的隊伍像猛虎下山,頃刻就躥倒了阿齊身后,阿金拾起一塊大石頭,“砰!”的擲了出去。五十上下的阿齊被嚇停了,看著面前站了那么多“赤條狼”,身高1米7幾的阿齊,打個譏渣(自己給自己臺階下)就把衣服還給阿金們了。
回家路上,大家熱議阿金巧斗阿齊的情景,除了佩服阿金的有膽有謀之外,表現得更為突出的是阿金孩子王的威望愈來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