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沒什么資格的的人,我講這些確實沒什么資格,但是我還是可以講點什么的,只是為了警醒我自己,不為他人。
迄今為止,我最好的戰績是一一篇閱讀量10000+的文章,其實閱讀量真的不取決于你寫的如何,而在于你發表文章的那個平臺。也許真正的好作品不會受限于平臺的大小,這個我并不否認。
一篇好的微信文章,那,什么才叫好,即是很高的閱讀量,很高的點贊量,庸俗點說,就是這個樣子。以前啊看一檔綜藝節目,宋丹丹說為什么后來這些年不再演小品了,找一個包袱太難了,當時我不太懂,現在漸漸明朗起來,做微信也是一樣啊,給自己找包袱,你要滿足受眾的需要,想他們所想,否則,你寫出來的東西肯定不會有人看。
前段時間,我注冊了一個小號,粉絲數大概只有150,然后那頓時間是《后來》上映的時間,我就抓到了這個熱點的流量,寫了一篇放在那里,果不其然,閱讀量最后達到了200+,完全超出了粉絲數,中青年網的粉絲有83萬,可就是在今年才誕生 了第一篇100000+的文章。
蹭熱度,大家都關心的事件必然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有點符合新聞的意思呢。
好的標題一定是重頭戲,標題黨的誕生也絕不是機緣巧合。
好的內容自然是可以帶動后期的。
自然,還有你的排版風格也間接的決定著你的閱讀量,你的公眾號自運營之日起,就該確定好受眾的定位,搭配與之相符合的文章內容,排版風格。
有利于公眾號的長期經營。
最近和幾個同學討論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是否真的和你的排版有很大關系,最后,我們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并沒有。就好像攝影作品一般,你所反映的現實和社會需求其實是比你的技術要重要的多。今年夏天,高考掉包案曾經轟動一時,央視也是連續多天進行了報道,而最初這件事情是因為在朋友圈一篇被人們廣泛轉發的一篇微信文章而受到了公眾關注。該微信公眾號此前并沒有如此好的戰績,正是因為高考話題涉及了太多,是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