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是種良好的品質(zhì),一個人在生活或者工作中表現(xiàn)出的這種品質(zhì)往往會獲得親戚,朋友或者同事的青睞和贊揚。為了活的更快樂和幸福,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視。本文我將從以下幾點來談談自我控制是如何影響自己以及周圍身邊的人。
1.首先自我控制往往表現(xiàn)在克服自己的恐懼和壓抑自己的憤怒。喜怒哀樂使一個人獲得了基本的情感體驗,構(gòu)成了一個人認識世界和與周圍人相處的感受。對于快樂的感覺,人們傾向于表現(xiàn)出來,而且沒有人會為別人的過分快樂而表現(xiàn)出厭惡或者不快。而對于憤怒和恐懼這兩種情緒,沒有幾個人會喜歡,憤怒的對象嘗嘗使我們憎惡他們,對于憤怒者,我們想搞清楚其中的緣由,并以此做出合宜的行為。籃球或者足球比賽中暴力沖突,夫妻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都會因為憤怒帶來嚴重的后果,輕則傷及彼此,重則奪人性命。在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對于這兩種情感有詳細的論述,他強調(diào)當一個人面對痛苦和不幸時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克制力,人們看到他那種堅毅的表情總是表現(xiàn)出贊揚。其次,尤其是當一個人在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大無畏的精神,面對死亡和危險時的勇往直前更是令人欽佩。對恐懼的抑制讓人變得更加勇敢和堅定。同理,一個人若為了一個小小的不幸就過度的傷感或者煩躁不安,那么人們會認為他是一個可憐的人。
2.自我控制還表現(xiàn)在對欲望的克制,在養(yǎng)成謹慎這一品質(zhì)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譬如《百年孤獨》中第四代奧雷里亞諾二因為難以抑制食物和性欲的誘惑,變得身材臃腫,懶惰荒淫。在厭倦了這種生活之后,最后因為將財富揮霍待盡,病死在家中。感官之樂的享受總是伴隨著肉體的快樂而來,當刺激消失時,快樂則隨著而去。這不應該是一個人追求幸福的終極目標,因為他不持久。對這種欲望的克制恰恰反應了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與情趣!
心理學上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斯坦福大學Walter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兒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jīng)典實驗,小孩子可以選擇一樣獎勵(有時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餅、巧克力等等),或者選擇等待一段時間直到實驗者返回房間(通常為15分鐘),得到相同的兩個獎勵。研究者發(fā)現(xiàn)能為偏愛的獎勵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xiàn),如更好的SAT成績、教育成就、身體指數(shù)等等。
自我控制在生活中起的作用很大,有時我們甚至察覺不到這種力量。我們靠它放棄了眼前的快樂或者忍受眼前的痛苦,以便將來在某個時刻去獲得更大的快樂或者避免更大的痛苦。
3.自我控制還表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財富的多寡也與這種品質(zhì)有關。一個人憑借自己的雙手或者腦力勞動獲得報酬,假如他養(yǎng)成揮霍的習性,那么可想而知,再多的錢財也會被他在一段時間沒消耗掉。相反,一個節(jié)儉的人是善于控制自己消費水平的人。有什么樣的收入就過著與之匹配的生活,從來不抱怨或者失去賺錢的動力。當收入增長了,他也不會很快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和節(jié)儉的品質(zhì)。而是慢慢提高自己的生活舒適度,而不是一下子就將其提升到自己所不能承受的范圍!
自我控制還表現(xiàn)在抑制自己強烈的好奇心,尤其當好奇心用在不合適的地方時,偷窺別人的私人信件,對他人的私事過分關心總是會引起大部分人的不快,這種好奇心有時甚至會引起沖突和矛盾。然而,當我們的好奇心沒有被滿足時,自己會常常覺得眼前的這個人冷漠無情,最后落得個兩個人的關系更加疏遠。所以,好奇心并不總是給自己帶來益處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總之,可以說,自我控制是一個男孩或者女孩成熟的標志。自我控制是對自我感情的自制力,而不是欲望或者情緒的奴隸。自我控制是一個人獲得安定和平靜的前提。想要生活更美好,自我控制應該成為每個人必須鍛煉的品質(zhì)。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生活中鍛煉這種品質(zhì)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這種品質(zhì)。
一,自我控制來自同理心。憤怒者和膽小鬼時常令人討厭,沒有人喜歡長久地與他們相處。在憤怒之前沉默幾秒鐘,想想其中的緣由或者給出友善的建議避免對方再犯類似的錯誤或者做出類似的行為。相比較,這樣更能夠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
二,自我控制來自對于欲望的正確認識。每個人只有一張嘴,一個胃,吃太多容易撐著,甚至帶來諸多身體的疾病。看到好吃的,忍不住?有好玩的游戲,暫且不管手頭上的項目?刷朋友圈還是拿起床邊的書看?自控力的結(jié)果來自諸多選擇。明明知道不該做,最后身體的本能好像會選擇那些沒有多大意義的行為。
其實,你是可以戰(zhàn)勝自己的欲望的,并不是壓抑,而是承認它對自己的誘惑,但是面對這樣的誘惑,你不是去本能地反應,而是經(jīng)過了自己的思考,在吃垃圾食品和健康食品中,你選擇后者,因為你知道長久下去,你會收獲一個健康的身體。而在選擇刷朋友圈和讀書寫作之間你選擇將那些時間用來做后者。長此以往,你看到了效果。因此你會感謝自己的。
三,自我控制來自對于目標的渴望程度。找到生活的意義離不開目標的設定。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設定諸多的目標,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地為這些目標付出行動呢?自律帶來自由,而自我控制帶來自律。長時間的自我控制力在行動的過程中慢慢得到鍛煉,習慣成自然,別人認為艱苦的事,他做起來卻很輕松,因為他養(yǎng)成了習慣。
自控力需要修煉,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擁有良好的自控力,它與諸多因素有關,你的生理和心理狀況都會影響自控力水平。自控力是自我管理的過程,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公司,一個國家,無不需要自控力來完善和成長自己。
注:本文參考書籍,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凱利,麥格尼格爾《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