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為小孩小
你比小孩還要小
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首打油詩。
01
看到這首詩,突然想起有一天,兒子不停撒潑,我屢勸不止,已經(jīng)忍無可忍。
兒子大概也看出苗頭不對,趕緊說:“媽媽,你不是說過有個小孩被他媽媽打死了嗎?”
本來已經(jīng)瀕臨暴怒邊緣的我,瞬間冷靜了下來。
我不敢說4歲半的他多么富有心計,但是這份臨危不亂的智慧,不僅給他自己化解了一場危機(jī),更是把被情緒控制的我也拉了出來。
沒錯,故事是我給他講的,但是,我沒有想到,他竟然能把這個故事運(yùn)用得這么恰如其分!
看來,我也小看了自己的孩子!
記得有次開車遇到強(qiáng)行加塞的,我氣得爆了句粗口。
兒子立馬就問:“媽媽,你剛才說什么?”
其實(shí)我說完就后悔了,依兒子那記性,不隨時從嘴里蹦出來才怪!
我連忙跟他道歉:“對不起啊兒子,媽媽剛才說了一句臟話,你千萬不要學(xué)啊!”
兒子連連說好。
結(jié)果沒過幾天,我開車時又遇到強(qiáng)行超車的,把我嚇出了一身冷汗,我沒忍住又冒了一句出來。
兒子很不客氣地說:“媽媽,你剛才又說不干凈的話了!你得跟我道歉!”
這還是一小屁孩兒嗎?
我汗顏不止,乖乖道歉。
誰能說,孩子不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呢?
好的教育,應(yīng)是父母通過孩子這面鏡子,不斷修正自我,再以全新的自我身教言傳。
02
尊重他人的自由,不以自己的喜好去評判他人的行為,是一條最基礎(chǔ)的價值觀。
對孩子,也是如此。
碰到熟人,我們一般都會讓孩子主動打招呼,孩子有時會喊,有時怎么說都不喊,這時我們往往會指責(zé)孩子:“你怎么這么沒禮貌?”
別的孩子來家里玩,我們通常都會讓孩子跟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可有時孩子并不情愿就會哭鬧,這時我們往往會質(zhì)問孩子:“你難道不懂什么是分享嗎?”
陪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被氣得火冒三丈,批評的話也往往會脫口而出:“你怎么這么笨啊?這么簡單的東西都不會做!”
看吧,正因?yàn)楹⒆有。瑳]有力量跟我們大人抗衡,所以對于我們施加在他們身上的種種指責(zé)甚至暴力,他們只能選擇被動承受。
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dú)立的個體,也需要得到尊重。我們總是希望孩子按我們喜歡的方式成長,難道不是一種自私的表現(xiàn)嗎?
03
曾感動于這樣一個故事:
男孩父母早逝,與妹妹相依為命。然而妹妹染上重病,不輸血就會死去。男孩沒有錢支付任何費(fèi)用,但他的血型和妹妹相符。
醫(yī)生問男孩是否有勇氣承受輸血的疼痛,男孩開始猶豫,10歲的大腦經(jīng)過一番思考,終于點(diǎn)了點(diǎn)頭。抽血時,男孩很安靜,只是向著妹妹微笑。
抽血完畢后,男孩聲音顫抖地問:“醫(yī)生,我還能活多長時間?”醫(yī)生正想笑男孩的無知,但轉(zhuǎn)念間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原來在男孩10歲的大腦中,他認(rèn)為輸血會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輸血給妹妹。
在那一瞬間,男孩所作出的決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決心。
醫(yī)生緊握著男孩的手說:“放心吧,你不會死的。輸血不會丟掉生命。”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還能活多少年?”醫(yī)生微笑著說:“你能活到100歲,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興得又蹦又跳。
他確認(rèn)自己真的沒事時,就又挽起剛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yī)生說:“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兩個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驚了!男孩看似無心的承諾卻是這個世界上最純真無私的諾言!
現(xiàn)在,你還覺得小孩小嗎?
教育,本身也是一種修行,而孩子的純真無私往往也能洗滌成人的靈魂。
愿我們都能在這個過程中,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