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讀書這一行為或多或少會帶有目的性,有時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有時為了提升工作能力、有時又想要從書中獲得靈感……如:
讀了關于閱讀類的書,可以改變自己的讀書方法;
讀了演講類的書,能訓練我們的講師技能;
讀了時間管理類的書,我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生活;
讀了教學方法的書,又活用于自己的培訓中;
如果仔細研讀,我們會發現,很多工具類、方法類的商務書籍,都是作者將積攢了幾十年的知識、技能寫進書里,我們若是沒有認真讀懂并運用它,實在是太可惜了。
日本作家大巖俊之最近的一本新書《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正是教我們如何通過有效閱讀,牢記一本書的內容,并將之付諸實踐的一本非常難得的好書,如果說有人覺得自己在閱讀、運用知識方面有一定的困難,不妨看看這本書。
大巖俊之,一個一年能讀300本以上書籍的速讀日本作家,曾擔任過四家商社的法人銷售,之后獨立創業,創業路上,他發現了“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于是開啟了一年閱讀300本以上書籍的極限模式,之后致力開發了一系列讀書法、思維導圖、以及各種記憶術,并舉辦了多場讀書會及演講,最終成為一名有影響力的研討會培訓指導和教學講師。
有人說:“我讀書又慢,又記不住,真是個問題。”
其實別擔心,在沒有有效掌握一些閱讀技巧之前,很多人都會這樣,我也不例外。
但是看完大巖俊之的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后,特別是里面提到的有關閱讀的3個步驟,關于這方面的困惑,真是給了我們很好的解答,讓人受益匪淺。
到底是哪三個步驟呢?我們來看一下:
一 ??設定讀書目標
我們讀一本書,一定要帶著主動意識去閱讀,也就是我們想從這本書中獲得什么?學習什么?想知道什么?
這樣帶著“目的”去閱讀,我們才能更專注、更集中注意力。
1 集中火力,迅速找到信息
比如我現在看這本書,既然它說的是實用性閱讀,我就特別想知道它是怎么實用的?有沒有什么我不太知道并需要加強學習的地方。
我先看看序言、目錄以及后記,有沒有我想知道的信息,如果有,就集中精力仔細閱讀,這樣才能很快get到和自己目標相匹配的有用信息。
2 關注書中最重要20%的精髓
“二八定律”告訴我們:社會上20%的高收入者占有80%的社會財富。
其實書本中的知識也一樣,本田直之在他的《杠桿閱讀術》書里曾提到:
“一本書里的重要內容占20%,再從其中抽取80%后,所提煉的要點只占16%,如果是200頁的書,就只有32頁是關鍵內容。”
因此,我們閱讀時也要學會斷舍離,這一點我也還在學習中,以前我看書,喜歡從頭看到尾,生怕錯過什么重要信息,我的閱讀速度還算可以,但讀完后面的,有些前面的就忘記了,有時不得不又翻回前面再次閱讀,這樣時間耽誤了不少,效率還很低。
通過閱讀這本書,學會了這個方法,那對于我而言,它就是實用的。
二 ??制作思維導圖
我們都知道,“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托尼.博贊(Tony Buzan)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是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
1 將一本書的內容凝縮到一張紙上
大家有沒有試過,將一本書的內容運用思維導圖展示出來會是怎樣?
比起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用這種形式,還是有很多優勢的。
我就關于這本書,畫了幾張思維導圖,覺得思路一下開闊了不少。
2 掌握書中層次,提煉關鍵信息
還是以這本書為例,它的層次很多,不同的結構層次,能提煉出不同的關鍵信息。
我們可以關于書籍信息制作一張思維導圖,如:
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閱讀目的來制作一張思維導圖,如:
還可以根據書籍的章節來制作一張思維導圖,如:
你看,同一本書,我可以按照不同的思路制作出來很多張不同的思維導圖,其他的書也都可以這樣做。
經過這樣一幅幅的視覺效果,我們記得更牢,思維也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提升,這真是一個記得又快又好的好方法。
三 ??迅速行動起來
光讀書不行動,說明只是把書作為“閱讀材料”,要想有成果,就一定要行動起來。
1 設定目標,思考差距
如果說最好的狀態是100%的話,現在是百分之多少呢?
要知道“行動目標”與“現狀”之間有多大的差距。
2 進一步具體,確定優先順序
為了縮小“現在所處位置”與“最佳狀態”之間的差距時,我們可以考慮先加上10%,看看為了達成加10%以后所在位置的目標,我能做些什么?
盡可能給出5個以上的具體方案。
然后在這些方案里選出一條最想做的。
3 立刻開始行動
現在方案已選出,一切就緒,就立即出發吧!
就像我讀完這本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這本書以后,想畫幾張思維導圖,于是就畫了;想寫篇書評,于是就寫了,這一系列動作,就是通過這樣的三個步驟完成的。
不難吧!綜上,再來回顧一下:
設定目標
制作思維導圖
迅速行動起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也相信學會了這個方法,我們讀書將速度又快,效果又好。
我是簡書推薦作者sunny,成長中的兩娃辣媽,我會將我在閱讀、學習中所見所聞的收獲與你分享,寫文不易,畫圖更不易,感謝你的閱讀與喜歡~~